1.口吃矫正发音训练小册子看了几遍,心理障碍的石头暂时落地了,然后便按照书上的发音法,进行严格的发音训练,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口吃矫正训练书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口吃矫正训练书籍(矫正口吃七字诀)

口吃矫正训练书籍

1.口吃矫正发音训练

小册子看了几遍,心理障碍的石头暂时落地了,然后便按照书上的发音法,进行严格的发音训练。

其实方法很简单:打开口吃矫正器,调整好音量和节奏,跟着机器的间隔提示音,“滴”一声,自己读一个字;刚开始每分钟70个字,按照要求需要训练一周。

具体疗程是:每天至少训练六个小时,在训练期间,尽量不说话,完全把自己置于婴儿牙牙学语的时期,除了讲话速度放到极慢以外,行为举止的速度也要彻底配合慢下来,总之一个字“慢”,以求矫枉过正,将以往急躁冲动的脾气彻底扭转过来。

然后每分钟80个、90个字的增加,节奏逐步加快;直到十五周后,讲话的速度最终可以回归到每分钟120~130字的正常的语速上来。

书上特别提醒,刚开始速度一定要慢,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功亏一篑,打击自己重塑语言习惯的信心。

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四姐照例要到水泥厂包装车间订袋子,矫正器正好空了下来。想起口吃给自己带来的诸多困扰,而将来高考体检,也要检查这一项。

我遂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地也要听从书上的谆谆教导,稳扎稳打地开好头、起好步,用日积月累的努力和汗水,彻底战胜口吃,恢复一个普通人讲话的自由。

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我用极慢的速度,坚持训练了一个上午,虽然口干舌燥,但毕竟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训练中惊喜发现,速度慢下来后,果然呼吸匀称了许多,心态也平稳了,当然,跟着矫正器有节奏的发音,再无磕磕绊绊的困扰了,多年的口吃仿佛烟消云散了,不由得又平添了几分信心,振作了疲惫的精神。

贵在坚持,只要能脱离口吃的苦海、结巴的沼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学习,这点坚持算得了什么呢?

2.坚持下去很难

吃罢午饭接着训练。两点多的时候,后院的大东找上门来,说要借初三的课本。

母亲抱怨了我一声,“早清起来,就拱到大风箱底下嘀嘀咕咕了,不知道干什么,随谁喊都不理!”

看到大东嬉皮笑脸地凑了上来,我感到一丝紧张,指了指自己的喉咙,示意自己嗓子不舒服,转回头把初三用过的一套课本塞给了大东。

在一阵沉默中,我推搡着不明所以、兀自啰嗦的大东,哑哑地示意他赶紧走人。自己随后又钻进风箱内,和着“滴滴”的节奏练了起来。

大东刚走,五婶过来串门了,站在锅屋门口和正烙煎饼的母亲唠家常,还带着瑞安、瑞全两小子。原来这两人就要小升初了,现在啥也不会,命题作文和数学应用题一窍不通,五婶想让我利用星期天帮弟俩补补课。

搁在平时,我会迎出来,逗逗这两个堂兄弟讲些笑话,我是从小看着两人长大的,五婶一向娇生惯养、十分溺爱,小时候弟俩就开始脸搓雪花膏、身穿成衣,隔三差五的到饭店喝羊肉汤,因此成绩一向不好,每逢考试就装作头疼脑热已成了惯例。

可今天不行,我正开展着一项宏伟的计划,不容他人打断和耽搁,心里祷告着这娘仨赶紧走人。

但五婶一遍遍地喊我,若是不理,也是失礼,只好起身,站在门口听五婶的絮叨。瑞安瑞全马上扑了上来,要和我玩耍,把带来的书包扔到一旁。

我缓了口气,利用书中的发音法,轻声曼语一字一顿地向五婶解释道,“现在都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级全班卡,弟俩成绩再差,也会有学上的!八中上不了,肯定可以上联中!”

“那谁说的?俺还是想上八中,联中有什么上头?都是二郎八蛋的孩子上的,乌烟瘴气的哪像个学校样?你这两个兄弟,我可算交给你了,交给别人还不放心,你今天看住了,任哪不许他们去!就在屋里复习,我等下要去菜园子了!”五婶上下瞧了我几眼,觉得今天这个侄子怎么说话怪怪的,好像嗓子眼发炎似的有气无力。

我心想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这两个阎王在家闹腾,自己还训练个屁!见五婶刚走,自己就装作要去八中的样子收拾课本,瑞安瑞全眼色多活,一见又可以出去疯了,自然高兴。

弟俩捧着菜煎饼出门时,互相嘀咕,“俺哥今天怎么了,讲话跟唱戏的呢!喉咙里塞了棉花,慢得燥人!…….”

不理会母亲让趁热吃菜煎饼的吆喝,我又有打开矫正器,继续慢节奏的语言训练。

十分钟不到,盼盼醒了。母亲在外面大声叫,让我抱盼盼起来把尿、喂饭。我不耐烦地应了一声,只好钻出风箱,料理盼盼。

小孩子大概没有睡足,醒来之后哇哇大哭,声音嘹亮急促,根本不在乎这个舅舅目前身处什么“节奏”。我慢慢地摇晃她,哄劝她,可她的哭声更大了。

听见“滴滴”声不断,忽见盼盼身子一挺,我顺势将她放了下来,只见她摇摇晃晃地循声像矫正器摸来,一把攥在手里,就要朝地上扔,我赶紧去抢,盼盼坐地大哭,不依不饶的非要那台机器。

“你就给她玩会又咋地了!小四、小四这样,你、你这样!一天到晚抱着话匣子,你说干啥?”母亲边起煎饼边训斥,“今天星期天也不上学校了,这么大的人,还钻风箱,一点不让外甥女,哪有当舅的样子?”

我突然觉得一阵烦躁和悲哀,喉咙酸酸的。这样的环境,如何保证训练的时间和效果?如何实现根治的计划?

即便是自己心如磐石,但家人并不理解此事的意义,动辄大声呵斥,四处给自己找活,唯恐自己闲着。这样的话,还不如进监狱,那里至少是个僻静的所在。

抱着还在哭闹的盼盼,信步来到了院西的小河边,看着波纹荡漾,芦苇轻摇,心绪稍微平复了一些,但脑际还是一片不被理解的凄凉。

听着远处传来六猴子尖锐刺耳、活蹦乱跳的怒骂,我知道又有人偷着钓鱼了,不由地想,若是讲话能像六猴子这样利索就好了,自己即便少活十年也行啊!

如今的痛苦,如鲠在喉,谁知谁怜?纵有矫正器在身边,纵有一套方法常备,可没有时间的保证,一切都是徒然。

一边哄着盼盼,一边翻来覆去阅读小册子,我从中领悟到“缓-慢-轻-柔-有节奏”七字诀,是矫正口吃的关键,既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锤炼,那就在平日里继续默默实践吧!

可是嘴里说得容易,实行起来确实难上加难。因为平日里说话时,拉着腔调、缓和语速,一句两句还可以,时间长了,好像街头的“李半语”(讲话含糊不清的残疾人)一样,别人即便受得了,自己也觉得难为情,平日里哪有这样的语气语调?

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时,自己总是下意识地应声而答,这讲话的习惯又是故态复萌,将前一段的训练成果损耗殆尽。

3.对口吃矫正的重新认识

苦苦坚持了半个月之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种矫正方法不适合自己,但至少从这次矫正失败的体验中,我认识到口吃并非不治之症,要放下思想的包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正视它,不要过于在意。

平时,即便讲话有一些发音、节奏上的缺陷,只要不影响日常交流就行了,不应该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有时要学会和他和谐共存,不要夸大它,也不要神话它;努力提升自己,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分散注意力,淡化它,远离他,进而战胜它。

其实,历史上很多名人,也都曾患有口吃,比如《游子吟》的孟郊、“期期艾艾”成语的邓艾周昌、废除了殉葬制度的明宪宗朱见深、辞赋家司马相如、曹丕之子魏明帝曹叡、法家韩非子、近代的詹天佑、钱三强、朱光亚、歌星崔健、话剧演员朱旭、法律工作者罗翔等;

国外的牛顿、达尔文、拿破仑、丘吉尔、罗斯福,还有《国王的演讲》中的乔治六世等等都患有口吃,不过有的人比较敏感,有的人比较大大咧咧、不以为然而已。

而社会上对口吃关注和研究的专家,也越来越多,像程安民、李成文、张景晖、黄文龙、王伟、姚凯等正纷纷对此开展卓有成效的研究。

假以时日,将来也许会有更好的方法推出来,而眼下自己要做的,就是把学习搞好,跳出农门后,方可拥有更开阔的眼界;这样,才有希望综合百家所长,彻底根治伴随自己多年的口吃顽症。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