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租客啼不住 房东已过万条涌!

国标龙舟舵手技巧(怎么能在6米宽河涌做S形漂移)(1)

每年端午节前后,广东佛山叠滘就会出现一条条25米长的龙舟,在最宽6米的河涌中,以秒速2.8米冲向岸边,然后突然来个漂亮的漂移,一气呵成甩尾过弯!

赛龙舟历史由来已久,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我国南北都有赛龙舟,2011年5月赛龙舟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的赛龙舟都是因地制宜,南方多在大江大河上比赛,北方除了江河还会进行陆地赛龙舟。

广东一些地区的赛龙舟很特别,由于岭南一带自古以来河涌密布,因此许多村庄形成了在河涌扒龙舟的习俗,与大江大河上进行直道龙舟比赛不同,在河涌中要比赛扒龙舟,必须要会漂移。

特别是广州佛山东莞等地,保留了许多古代的传统习惯,各村对端午扒龙舟非常的重视,不但会举全村之力请来宾免费吃龙船饭,还特别重视龙舟的彩头,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去东莞看过一次扒龙舟,短短的几米河涌,两条村的龙舟为了争抢石桥的拐弯次序,互不相容差点就撞上了,可谓是惊险无比。

国标龙舟舵手技巧(怎么能在6米宽河涌做S形漂移)(2)

为何大家都要那么拼?

因为广州扒龙舟和别处不同,对于宗祠和乡村寓意非凡,根据专家考证,广州一带扒龙舟文献记载最早是在五代十国的南汉时期,

这时候的扒龙舟比赛,仅是南汉宫廷一个娱乐活动,南汉后主为了扒龙舟,在当时的广州城西疏浚“玉液池”,每年的端午节都会“玉液池”举办盛大的龙舟比赛。

南汉归入宋朝以后,龙舟竞渡被民间保留了下来,到了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蓬勃发展,岭南一带民间龙舟活动受到重视,明朝和清朝时期,广东扒龙舟比赛进入了鼎盛 。

当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到了端午节都会在江河或者河涌举行各式各样的龙舟活动。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就记载了,当时人们在龙舟赛龙夺锦后,喜庆场面热闹和现在是没啥分别的,几百年来,广东的扒龙舟活动,从来没断过。

国标龙舟舵手技巧(怎么能在6米宽河涌做S形漂移)(3)

广东人为何如此重视扒龙舟呢?

其实广东一带的扒龙舟和当地宗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古代五月初五是纯阳之日,扒龙舟凸显男人的阳刚之气。更重要的扒龙舟一定要男丁多,男丁还有各种规定,古代基本是按照各村落宗族为单位来选人。扒龙舟不但能让宗族的男丁团结一致,也带有一定睦宗收族的目的,同时凸显宗族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扒龙舟如果能夺魁,在古代看来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不但寓意这宗族和村落能够风调雨顺,更寓意这位粮食丰收和家族添丁。因此扒龙舟对于当地宗族来说,是一个展现宗族实力,加强与巩固族群与外部的联系的手段,更重要是寓意美好。

国标龙舟舵手技巧(怎么能在6米宽河涌做S形漂移)(4)

广州一带有句俗语, “四月八,龙船透底挖”

一直以来,广东一代对扒龙舟还是极为重视,扒船之前,还需要按照村里的习俗,到村庙或者祠堂去请神灵到龙舟上,起龙舟也是非常讲究的,要一丝不苟心存敬意。

四月初八之后,是传统“起龙”的好日子,因此要起龙舟,都要在农历四月初八以后。所谓的起龙船,就是把去年埋在涌底或者池塘里面的龙舟给抬出来。这里也明白,为何南方许多的村落,村口都会有个池塘,除了实用性其实龙舟也很重要。

为何要把龙舟埋起来,而不是放在阴凉的地方保管呢?

主要是广州一带传统龙舟,使用的材质为坤甸木等木料,这些木料密度大,但长时间放置在阳光下会爆裂,最好的保存方法,就是用河泥包裹埋入河涌内保存。“起龙舟”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例如清淤泥,检查船身,“紧龙筋”等等,把龙舟重新保养一遍。

才能抬到岸上,但是,此时的龙舟,还不能下水比赛,因为它还缺少两处重要的装备,就是龙头、龙尾,而通常龙头和龙尾,都会在村庙或者祠堂供奉着,必须通过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或者是庙祝“请龙”后,把龙头和龙尾与“龙身”三者合一,它才能被称为龙舟。

国标龙舟舵手技巧(怎么能在6米宽河涌做S形漂移)(5)

当然同时还有在仓库搬出锣鼓、彩旗、罗伞,扒桨等等,然后完成复杂的采青仪式,龙船就可以下水了,此时重要是反复地进行练习,因为要讨个好彩头,必须要胜出。随着时代的前进,龙舟比赛也不断地正规化。

“叠滘弯道龙船赛”在当地是久负盛名,是佛山市非遗项目之一,最早可追溯到明代,清代随着佛山经济的腾飞达到了兴盛,初步估计叠滘龙船已经有500多年历史。叠滘的水道的原因,这里的赛龙舟和别的地方不同,因此被称为“龙舟漂移赛”。

2018年到2020年,许多媒体都报道过佛山叠滘龙舟漂移赛,并且央视还出了一部纪录片《扒龙船》,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去找来看看。

佛山叠滘龙舟漂移赛最刺激的地方,就是一条25米长的龙舟,在最宽不到6米,最窄不到3米的河涌,要分别完成L形、C形、S形的甩尾漂移,其难度比赛车漂移更要惊险,由于河道狭小,

龙舟不但速度快而且很长,因此只要稍有不慎造成触礁或者侧翻,给人异常惊险刺激的观感。相比起赛车是一个驾驶的,龙舟是需要40人一起努力,因此龙舟要漂移起来,难度非常的大,完全是力量和团结时机把握的体现。

国标龙舟舵手技巧(怎么能在6米宽河涌做S形漂移)(6)

叠滘龙舟“漂移”的秘诀是什么?

和其他地方的龙船区别的地方,叠滘的龙舟的,头和尾都会出现2到3个“舦手”。他们主要的职责,不是划船,专职是在拐弯处,用船桨控制调整船头和船尾方向,通俗来说他们就是掌控方向的舵手。龙舟是否能够甩弯顺利,他们起着关键作用。

舦手必须要有丰富的经验,大部分的舦手,起码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只有积累一定经验的人才能做舦手。舦手掌控方向秘诀,就是要心理素质过关,不胆怯,距离感好,更重要的就是要多练,跟人开车漂移是一样的,只要是熟练了,感觉就来了。

其次,舟头和舟尾舦手配合也是至关重要,舦手如果配合不好,多了一桨或少了一桨,那么船头和船尾的漂移距离就不同,会出现很大偏差。所以,要拿到好成绩,舦手们的配合要做到天衣无缝,时时刻刻都要拿捏精准。

国标龙舟舵手技巧(怎么能在6米宽河涌做S形漂移)(7)

40多人一起扒,如何让龙舟漂移?

众所周知,汽车漂移是一个人完成的,但是龙船漂移却需要几十个人一起努力,除了前后几个舦手,还有鼓手、队员一起配合才可以,那么大家是如何做到整齐划一的呢?

其实还是一句话,要想赢就要多磨合,队员每次都要沟通磨合,达到一种天然的默契,这种默契是千锤百炼得来的,更重要的就是队员对于河道的了解,

例如:要转弯漂移的时候,不需要舟首的舦手去控制方向,而是需要将舟尾的舦手用船桨把控方向。如果舟首的舦手,发现船速和转弯力度不够,他会马下搭上一把手,利用船桨帮助控制方向。

这是一种千锤百炼的默契,当船的速度提高时,不需要太大的力气,如果力量过大,反而会抵消了其他队员向前的力量,降低了龙舟的速度。要想龙舟漂移起来,舵手和队员的合作非常关键,对于力量和勇气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国标龙舟舵手技巧(怎么能在6米宽河涌做S形漂移)(8)

叠滘龙舟漂移赛最难的地方,就是“S形”赛道

叠滘龙船漂移赛拥有各种难度的赛道,在这些赛道中,难度最高的就是在叠滘东胜村的“S形”赛道。这条赛道最宽处不过6米,曲回婉转狭长的龙舟首先要在一条“C形”河涌漂移,然后立即拐入一条“S型”弯道,合计共有几处拐弯。

这条难度极高的赛道,是整个龙舟比赛最惊心动魄的之地,也是众多的龙舟队分出高下之地,如果龙舟在C形弯没有漂移好,那么就会影响到S形赛道的发挥,因此队员们要集中的看航道、控方向非。但即便如此,依然出现龙舟撞上岸边的大石条的情况。

龙舟在“S形”赛道的诀窍,根据一位龙舟舦手的讲述,就是需要速度,只有全队高速前进,才能成功过弯。也因为这样,惊险刺激的叠滘龙舟每年都迎来众多的拥趸。

国标龙舟舵手技巧(怎么能在6米宽河涌做S形漂移)(9)

为了提高龙舟队的成绩,村子里的房东们出资邀请职业龙舟队员作为教练,为龙舟队员们提供科学的训练。为了提高教练的积极性,教练不但会得到相应的奖品和奖金,如果成绩好,还会得到村里发的一笔巨额奖励。

在几年前,一些村的龙舟队,还重新订制了新的龙舟,这些新的龙舟总结了过往的比赛经验,无论是结构上还是材质上,都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追求更快的速度,更灵活的操作性能,

叠滘各龙舟队,也希望通过科学的方式,在多个角度探索叠滘的龙舟的发展,让叠滘的龙舟速度更快,漂移起来更帅,不但让河涌两岸的观众有更好的观感,同时也为村子获得一个好彩头。

代代传承扒龙舟的意义何在

难度极大的龙舟漂移,磨炼了当地人的勇气,当地有句俗语::宁可“煲烂”,没有“扒慢”。“煲龙船”指的就是“撞龙船”。

这正是勇气的体现,因为面对坚硬的石头,桨手拥有宁可“煲”得粉身碎骨,绝不扒慢的勇气;鼓手宁愿被撞飞弹出龙船,也绝不停鼓的气概;龙舟才会展现出男人们气吞山河的阳刚之气!

国标龙舟舵手技巧(怎么能在6米宽河涌做S形漂移)(10)

在当地能扒龙舟是一种荣耀,更是老一辈人和年轻人共同努力的美好瞬间,因此一些年轻人,每到端午都会放下繁忙的工作,哪怕是临近高考,也要回到村参与扒龙舟。龙舟漂移代表着一种奋勇向前,拼搏不止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地自小培养并且代代相传,无论河涌多窄,无论弯道有多曲折,龙舟一扒起来,既不能停止。叠滘龙舟漂移展现出中国版水乡版的速度与激情,同时也展现了岭南人的坚韧与团结。

这也是人们热爱观看叠滘扒龙舟原因,因为它就好像看到了人生,即便是前路多么的曲折,依然要有奋勇向前,拼搏不止的精神,这股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能够延绵五千年的核心,中国各地的充满阳刚的龙舟比赛,也正是这种无惧艰险、不怕困难、精诚协作、勇敢向前的阳刚气概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