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的纪律约束,是为了更大的成功。吞下的委屈,最终喂大了格局。

行走社会,在为人处世上,要懂得3个装糊涂的厚黑“心计”,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胜读10年书!

同事相处高情商话术(学会这3个装糊涂的厚黑)(1)

厚黑“心计”1:装糊涂胜过逞聪明

貌似愚人者并非愚人,愚者本身才是愚人。只要你懂得装糊涂,你就并不是真糊涂。为人处世,要想受到别人的敬重,要想趋利避害,就要学会掩藏你的聪明,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厚黑学就认为:适当装糊涂是是一种很高明的为人处世之道。

提到“糊涂”,人们自然会想起郑板桥的那句名言,“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为糊涂更难,是聪明亦难,糊涂亦难。”

从郑板桥强调说的“由聪明而转为糊涂”可以明显看出,他并不是真糊涂,而是装糊涂。那么,郑板桥又为什么说糊涂会比聪明难呢?看来有些费解。其实,在为人处世中要做到糊涂确实不易,这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修养,更需要具备不同寻常的厚脸皮。因为在人与人的相互接触中,说不定什么时候会产生矛盾,有了矛盾,平心静气地坐下来交换意见,予以解决,固然是上策,但有时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如果一味逞聪明,只会让事情变得更急难堪而不可收拾,给自己惹来祸端,这时,反而需要厚脸之下的“装糊涂”进行调和,方能烟消云散。这就是装糊涂胜过逞聪明的原因之所在。

厚黑“心计”2:心里明白就可以,千万别张狂

四大名著《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堪称装糊涂的高手。元春省亲与众人同乐之时,制一灯谜,令宝玉及众姊妹们去猜。黛玉、湘云等聪明人一猜就中,眉宇之间甚为不屑,而宝钗对这“并无甚新奇”,“一见就猜着”的谜语,却“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有厚黑高手一语点破其中秘密:此谓之“装愚守拙”。因为薛宝钗这种装糊涂极为符合贾府当权者“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训,很容易赢得他们的认可和喜欢。薛宝钗这种行为,用一句老百姓通俗的话说就是“心里明白别张狂”,要学会装傻。

厚黑学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很多时候要善于“揣着明白装糊涂”,尤其是与上位者相处时。甚至是与一般人相处,也没有必要处处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心里明白就可以了。而按照厚黑教主李宗吾的说法,为人处世,时时处处都需要用厚脸装糊涂,甚至当身处险地时,“糊涂”还是“聪明”,很可能成为事关自己身家性命的关键因素!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演技才行。如果装糊涂不能装得恰到好处,没有掌握好分寸,反而会弄巧成拙。

厚黑“心计”3:水至清则无鱼,该糊涂时就不能认真

认真是做人的优点,可凡事太认真的话,就容易惹麻烦,所以,只要不是原则和底线问题,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装糊涂也未尝不可。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何谓“至清”,就是一点杂质全都没有,在这样的水里,鱼是不敢生存,因为太危险。与此相比,现实中的很多人往往是大事糊涂,小事反而不糊涂,特别注意小事,斤斤计较,哪怕是芥蒂之疾,蝇屎之污,也偏要用显微镜去观察,用放大尺去丈量,忘了“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像这样的人,他们看待社会和他人,容易带上有色眼镜,只会看到不公与黑暗,只会看到人和人的你争我斗、尔虞我诈,只会觉得,天下没有人可以理解自己,陷入自怨自艾的可悲境地,这样的“认真”,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病态。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并不是认为可以随波逐流、不讲原则,而是说,对于那些无关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不应当过于认真,而对那些事关重大、原则性的是非问题,切不可以随便套用这句话。汉代政治家贾谊说:“大人物都不拘细节,从而才能成就大事业。”这里的“不拘小节”,也就包括了该装糊涂时别认真的为人处世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