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东亚国家里,除了日本女天皇,就只有中国曾出现武周皇帝武则天这位女皇帝。为什么日本会出现女天皇,而且多达八位呢?

首先说明,这八位女天皇并不包括人们较为熟悉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也不包括《三国志》中记载的继承卑弥呼地位的台与女王。这里说的女天皇,是指有较多史料佐证其存在的推古天皇、皇极天皇

(后来再任,改称齐明天皇)

、持统天皇、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和孝谦天皇

(后来再任,改称为称德天皇)

,还有江户时代的明正天皇和后樱町天皇。

上述有十任女天皇,但皇极天皇和孝谦天皇都在退位后不久,重新即位为天皇

(历史上称为“重祚”)

,所以实质上只有八位女天皇。另外,八位女天皇之中,最后两任女天皇——明正天皇和后樱町天皇——与前面六任天皇,时隔近1000年。因此,除了问为什么日本会出现女天皇外,我们还要问,为什么会相隔1000年后再次出现女天皇?

作者丨胡炜权

东亚女性地位 东亚史上的女皇现象(1)

《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胡炜权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年5月版

第一位女天皇

在7世纪之前,当时的大王

(天皇的前身)

是由群臣按血统和能力来推举,并没有绝对的男女之分。成为第一位女天皇的推古天皇,本来是敏达天皇的大后兼异母妹妹,她的父亲是钦明天皇。换言之,推古天皇与敏达天皇是兄妹成婚。

敏达天皇病死后,用明天皇和崇峻天皇先后继位。然而,前者短命而死,后者被臣下苏我马子暗杀身亡,王位出现短暂的真空。敏达天皇的儿子们尚且年幼,由于推古是王族成员,又是天皇的近亲,于是群臣便拥戴时任大后的她为新天皇。顺带一提,推古天皇的一个侄子便是厩户王,即著名的圣德太子。

东亚女性地位 东亚史上的女皇现象(2)

日本首位女帝推古天皇

“女帝的时代”

推古天皇开创女性天皇的先例后,除了江户时代的两任女天皇以外,剩下的六任女天皇都集中出现在7—8世纪。因此,不少历史学家称这两个世纪为“女帝的时代”。这六任女帝各有不同。例如,前述的推古天皇和皇极天皇

(齐明天皇)

、持统天皇、元明天皇都是前任天皇的女儿,嫁给分属近亲的新天皇,成为妻后,加上自身也是王族,提高了继承天皇之位的可能性和正当性。因此,她们的儿子身带双重的皇族血脉,自然更有资格继承皇位了。

换句话说,这几任女天皇继承大统,表面上虽然是过渡性质的,但是由于她们的生父、丈夫都是皇族出身,因此地位非常尊贵,性质上与江户时代的女天皇十分不同。而且,她们不是等待交接的过渡天皇,而是各自在天皇制早期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发挥着稳定作用。例如,皇极天皇让位后,因为弟弟孝德天皇早亡,政局不稳,于是她便以前任天皇的身份再次即位,以保局势稳定。

持统天皇和元明天皇时,也有类似的情况。文武天皇去世后,其儿子首皇子还年幼,所以他的母亲即位成为元明天皇。元明天皇于715年让位,将长女立为元正天皇,待首皇子长大后再安排元正天皇让位。由此可见,这几位以双重身份成为天皇的女帝,都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权力。

至于之后的元正天皇和孝谦天皇,与前面提到的天皇相比,情况略有不同。首先,元正天皇和孝谦天皇都是终身未婚。而前文已提到,元正天皇是元明天皇的女儿,她是为了等待弟弟文武天皇成年,才被立为天皇,是带有过渡性质的。所以,元正天皇终身未婚的原因,是因为她没有传宗接代的任务。

孝谦天皇则是天皇史上第一位被册立为皇太子,再成为女天皇的人物。由于她未与王族男子成婚,所以一度将皇位传给了旁系出身的淳仁天皇,后再次夺回皇位,“重祚”成为称德天皇。

从孝谦

(称德)

天皇的例子,我们再次看到女天皇在7—8世纪的权限与统治,绝非虚有其表。但不要忘记,即使女天皇握有实权,但当时的大和朝廷基本上仍然以男系子孙继承皇位为优先条件,一旦女天皇无法确立这个后继人选,便会出现政局动荡。

孝谦天皇第二次继位后,就因为无法完成这个政治与历史的使命,最终由群臣合议,推选出皇族出身、称德天皇的妹夫继位,是为光仁天皇。

详细的政乱不在此赘述。总之,自此之后,鉴于女天皇继位后潜藏的危机教训,自光仁天皇开始

(770年即位)

,皇族女子再也没有继承天皇之位,直至850年后的江户时代,才又有女皇明正天皇即位。

东亚女性地位 东亚史上的女皇现象(3)

7-8世纪的女天皇。图片来源:《菊花王朝:两千年日本天皇史》(胡炜权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5月版)

女帝再现

其余的两位女天皇,均出现在800多年后的江户时代,她们是明正天皇和后樱町天皇。为什么时隔数百年后,她们又被拥立为女天皇呢?与六位先祖又有什么不同?

明正天皇是自神武天皇以来第109任天皇,她是后水尾天皇之女,母亲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五女儿,名为德川和子。换言之,明正天皇身上流着德川幕府将军家的血,其身世背景完全与古代的女天皇不同。古代的女天皇都拥有双重皇族血统,既是公主,又是天皇妻后。但明正天皇既不是皇子,身上也只有一半的皇族血液,为什么会当上天皇呢?

其实,明正天皇根本不是继承天皇的人选,她的父皇后水尾天皇与德川幕府的关系一直不甚良好。明正天皇继位的15年前,德川幕府灭亡了丰臣家,夺取了全日本的统治权。

接下来,明正天皇的外祖父,也就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为了巩固幕府的威信,延续亡父德川家康的路线,加强对天皇家与朝廷的控制。当时已经成为后水尾天皇中宫

(皇后)

的和子,在不久后生下了皇子高仁亲王

(明正天皇之弟)

,秀忠本应像当年的藤原道长和平清盛那样,以天皇外戚的身份权跨公、武两方。

可是两年后,高仁亲王夭折,和子后来也没再生下皇子,秀忠的计划完全化为泡影。另一边的后水尾天皇,也因为不满德川幕府得寸进尺,对朝廷过于强硬,于是趁着高仁亲王夭折之机,突然将皇位让给了明正天皇,自己成为太上天皇,以发泄对德川家的不满。

换言之,明正天皇的继位,完全是父皇发泄不满的结果。跟古代一样,没有多重皇族血统的女天皇不能结婚,因此明正天皇铁定不能有后代,同时生母德川和子之后也再没有生下男嗣,因此明正天皇的继承人只能是没有德川家血脉的皇子。

更讽刺的是,后水尾天皇成为太上天皇后,却与其他妃嫔生下多个皇子,仿佛就是要向幕府表示不认输,不接受幕府的摆布。因此,天皇让女儿明正天皇完成她的任务

(向幕府示威)

后,皇位便转到没有德川家血脉的异母弟弟后光明天皇的身上。一直强势的幕府也只能妥协,让后光明天皇以和子的养子之名成为天皇,勉强保住了颜面。

最后的女帝

相隔133年后,江户时代再次迎来了女天皇后樱町天皇,这也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位女天皇。不过,后樱町天皇继位的原因与朝廷、幕府的政治斗争无关,可以说完全是无奈之下的紧急措施。

比起明正天皇盘根错节的继位原因,后樱町天皇继位的过程,却与现时日本皇室的情况颇为类似。后樱町天皇的父皇樱町天皇膝下只有后樱町天皇与她的弟弟桃园天皇两人。樱町天皇去世后,皇位传到了桃园天皇手上,不巧桃园天皇早逝,膝下只有两名年幼的皇子,而且较小的皇子早已约定成为旁系亲王家的养子,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至于年长的皇子英仁亲王也尚且年幼,不知能否长大成人。为了避免年少天皇无嗣夭折的可能,朝廷决定先让后樱町天皇当上天皇。而且,为了安全成事,朝廷以桃园天皇“遗愿”的名义,通知了幕府。面对突如其来的女帝登基,幕府最终同意的原因也是因为已有明正天皇的先例,明正天皇本身也是德川幕府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亲外娚女,故难以否决,加上考虑到当时天皇家的确有难处,于是予以同意。

东亚女性地位 东亚史上的女皇现象(4)

后樱町天皇

最终,众人一直担心不能顺利长大的英仁亲王健康成长,朝廷与幕府也按照计划,在英仁8岁时让他即位成为新天皇,也就是后桃园天皇。后樱町天皇则顺理成章地成为太上天皇,继续守护自己的侄子。

值得一提的是,江户时代女天皇的特殊性。江户时代,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隆盛,女天皇因为不可产下含有他家血脉的子嗣来继承大统,从一开始便被认为是不完美的存在。就算是朝廷支配方面,也必须由关白以摄政的名义代办,两位女天皇比起江户时代的男性天皇,更像花瓶、装饰品。

从中可见,明正天皇与后樱町天皇的诞生是诸多困难同时出现下的折中之策,后樱町天皇的即位更是百般无奈。朝廷与幕府本来便没有想让女天皇再出现,因此当英仁亲王顺利长大,危机解除后,女天皇从此成为绝唱,走入历史长河。

作者丨胡炜权

摘编丨秦无宪

编辑丨杨司奇

校对丨李世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