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故事君 民谣故事】




不久前,曾有一则少年私奔的新闻,占据过一刻钟的头条版面。说的是两情相悦的两个未成年,分别独自离家,踏上同一班去往远方的火车,相约去陌生的城市一起生活,彼此照顾,相伴永远……

这番话并非刻意伪造的离奇剧情,而是火车厢内当镜头对准那位年仅十几岁的少年时,他第一时间的真实反映,他果真是这么想的,他果然也这么做了,当记者问他,如何养活两个人的时候,他说:我可以找一份月薪1800元的工作,然后挣钱给她花。

看到此处,很多人该笑了。不是笑少年的无知或者轻狂,而是感慨天底下竟然还有这般纯真的爱情。真到“杯水车薪”便足以给养“爱情的土壤”。

评论里有网友说,那趟开往北方的火车,终点站是北京。顷刻间,这则关于私奔的爱情故事,变得更加像故事会般魔幻,和不真实。

这个欲望堆叠的快消品时代,唯有不真实的才让人倍感珍贵,比如痴人说梦,比如佳人难得。有些时候,处在远方的陌生城市,以及手机壁纸上的那个人,就成了我们说走就走、义无反顾的全部勇气和动力。

01 关于北京的爱情故事

有关北京的的经典歌曲(关于北京的情歌那么多)(1)

曾有人在歌里唱过这般复杂的情愫,北京、成都、深圳、南京……所谓拥有过爱情的青春多半是相似的,唯有故事里的人在变,城不同,时空变换着。

这些年,从赵雷的一首《成都》开始,越来越多歌颂城市与爱情的歌谣被人们传唱开来。熟悉民谣故事的朋友们,定不会忘记我们曾多次策划的城市民谣专题,果真是有多少城市,就有多少一一对应的歌曲,和歌曲里相遇又分离的彼此。

北京,恐怕是这些歌曲里,最经常被提及,又最难被唱完的城市之一。

有多少颗向往北京的年轻的心,就会有多少个关于北京的故事。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推杯换盏,喧闹拥挤,繁华都市的所有想象都已被它占据,人类社会的万种构想都将在这里开始……

北京之大,大到仿佛一切都可能从无到有,一切又都可能转瞬化为泡影。

有关北京的的经典歌曲(关于北京的情歌那么多)(2)

爱情,当然是适合在北京谈论的话题之一。说起北京爱情故事,这些年间大荧幕上最能引发共鸣的,是一部早在2012播出后便引发热议的同名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这部由陈思成、杨幂、张译、佟丽娅、李晨、张歆艺等主演的都市青春题材剧,在早年间极大地满足了多少向往北漂的青年男女对爱情与生活的全部幻想。

赤裸现实已然足够残酷,虚拟的剧情只能比现实更狗血,生活已然让置身在北京的年轻人体无完肤,爱情又一次次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

《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男演员,有尚未拥有“唐探宇宙”的陈思成与已经用实力派演技说话的张译,以及还未“靠上综艺和谈恋爱吃饭”的李晨;女演员则是脸尚未僵硬的张歆艺,演技在线的佟丽娅,以及还未成为流量担当的杨幂。

这个演员阵容,即便放在今天也看点十足,再加上编剧全程的正常发挥,所以《北京爱情故事》的火爆并非偶然,也算是都市爱情剧的一次成功尝试。虽然,他们的努力并不足以让我们读懂爱情,或者拥有北京。

02 那些关于北京的歌曲


有关北京的的经典歌曲(关于北京的情歌那么多)(3)

一部《北京爱情故事》的大火,在那个电视剧依然可以用来打歌的年代,竟然在当年还带火了汪峰演唱的主题曲《北京北京》,让其后来成为了各大综艺上高频次翻唱的走心力作。

如果不是这部剧,汪峰恐怕自己也没想到“歌火”要比上热搜容易多了。这首最早发表在2007年的《北京北京》直到5年以后,才正式通过《北京爱情故事》让更多人熟知,也的的确确打动了无数人。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

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

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和电气之音

我似乎听到了它烛骨般的心跳

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

就像霓虹灯和月亮的距离

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

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

不得不说,《北京北京》里有太多值得用心体会的经典歌词,汪峰也借此灵光闪现的作品在歌迷心中飞得更高了。

实际上,和北京有关的歌曲,有一首早在20年前便在地下音乐圈里传开,并先一步揭示出北京这座宇宙大都市的残酷一面。

这首歌,就是野孩子乐队首演于2001年的《生活在地下》,最早的演唱者就是主唱张佺,而后被谢天笑、赵雷等歌手多次翻唱,变得更加被歌迷所熟悉。

《生活在地下》里,野孩子的歌声更加急促而有力:

北京北京 不是我们的家

我现在才知道劳动的人是最穷的啊

生活不是理想不能幻想

不是我所能了解的事啊

早些年还在小酒馆唱歌的赵雷,曾多次翻唱这首歌曲,他跟台底下的歌迷介绍他喜爱的野孩子乐队,介绍这首对他来说也有共鸣的歌,说“它就像花生或者瓜子,可以下酒。”

《北京爱情故事》的走红之后,七八年间陆续有关于北京的音乐作品诞生,要说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首,还是曹轩宾2013年的发力之作《你不在北京》。

这首歌由文雅填词,曹轩宾谱曲,歌曲叙事性的故事递进,更能引发听者的共鸣,《你不在北京》迅速在即将兴起的在线听歌平台上受到广泛喜爱。

打包你的行李

睡不著的半夜下楼跑步去

换过新的家具

大风天通州搬家到工体

难过就看喜剧

兜一圈三环四十几公里

路过长春街西

我只能拧过头闭上眼睛

《你不在北京》的出现,也给后来的音乐人以启示,即便是对听者而言相对陌生的地名或者路牌,只要在歌曲足够感人,旋律足够好听的基础之上,这种现实感真实仿佛格外能拉近唱与听之间的距离,让共鸣切实发生。

此后,凭借这首歌曹轩宾一度屡登卫视综艺和各大晚会,2020年他还会去livehouse开个人巡演,不知道到时候再听这首歌会是什么感受。毕竟,生活给予我们的物是人非才是日常,唯有音乐可以永恒,它从不受时空之隔,比任何关系都坚固不摧。

03 听他唱《北京和她》的故事

对于置身在如北京的都市之中的人们来说,两个相遇已经难到要用光全部运气,等到分离时若再足够难过,这种痛彻心扉的伤感,的确是我们最不想要的痛苦关系。

最痛的不是微信拉黑不回,也不是手机挂断不接,是对方的回应只剩下:“你所拨打的电话号码是空号,请核对后再拨。”

2020年刚过10天,一首关于北京的新歌,把这句日常生活中时有在耳边发声的提示语,用做了歌曲开头的背景音。唱这首歌的人是民谣故事的老朋友,那位曾经用真实故事打动了许多人的理工男、受学生们爱戴的杭州数学老师——朱一帆

这首歌的歌名,只有两个简单而易记的关键词构成,叫做《北京和她》。简单的四个字,交代了故事的人物与城市,又是北京,又是“和她”有关。

灯火流逝又一个傍晚,

空心的人被车流洞穿,

独自经过没你的车站,

拖着新月半弯。

不管身在何方,我们或曾都经历过如此相似的一个夜晚:为心爱的人做了太多不可思议的事,在夜色浓重的黑暗中穿行于街头或车站,等待或许煎熬但只为一个盼得来的结果。爱这件事,有时候不就是奋不顾身么?

我喜欢朱一帆歌里的旋律,正如身边听过《北京和她》的朋友们都说,唱歌的人心里仿佛住着一个老灵魂。的确,从小就在爱音乐的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学会了吉他,弹起了钢琴,受着高于自身年龄的音乐熏陶,朱一帆别具一格的古典和老派是与生俱来的。

说是老派,绝非落后于时代。潮流这件事,往往是多数人品味的不断轮回。幸运的是,朱一帆仿佛抓住了作曲的精华,旋律的根本,属于他的独特风格从做音乐的开始就自成一派。所以,热歌神曲年年有,都改变不了音乐本身好听的底色。

现如今,歌曲好听这件事,已经很难了。从第一张专辑《天冷了》开始,朱一帆的音乐之路就多和寒冷与冬季有关。这多半是出于自己仍是一位常年活跃在教学一线的理工科老师的缘故,所以做起属于自己的音乐就难免受到更多时间与精力上的限制,属于朱一帆的音乐时间轴就这样被拉长,一首歌的从无到有就比其他音乐人要花费更多时间。

有关北京的的经典歌曲(关于北京的情歌那么多)(4)

《北京和她》的创作起点始于2018年冬天的某个夜晚,而后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几次易稿,最终制作完成于2019年的最后几天。恰好,朱一帆是个不断追更好一点的完美主义者,音乐对他来说又刚好是生活与兴趣的共同馈赠,这样的作品就变得更接近个人心目中的精品,精益求精,在所难免。

还好,歌曲最终呈现的效果令人满意。担纲词作的李光耀,仍旧延续了其既往风格,用亲切柔和的娓语笔调,为《北京和她》动人而感伤的旋律勾勒出别样故事背景和内韵解注。

北京和她,路过我的最好年华,

陌生会随着时间固化,

北京和她,风尘洗却鲜衣怒马,

一声再见已浩渺天涯。

整首歌最喜欢的部分,就是副歌这几句满怀深情又让人意料之外的内心表达。见过你,便见过了最好的年华,时间也随之停摆和凝固。纵使往后的日子里,人生格外漫长,“风尘洗却鲜衣怒马”,最后的再见亦是别离的句点,亦是天涯再相遇的起点。

《北京和她》的歌曲背后,有这样一段注释,或许能为听者们讲完这个发生在北京的爱情故事。这故事里真实的一部分,创作者写道“收到她的短信是晚上7点,距离目的地的公交站还有24个。行人一如既往,催着夜色皱褶,满天繁星却少了如约而至的那颗。从右安门到南广场,钟鼓楼到北正街,所有那些气息、背影、喜悦、伤痛,有关或无关的一切,都成为一种间接,退一步是毫无遮拦茫茫夜,进一步又返身直接成永别。”

写一首歌可以用完一年,讲一个故事再长不过晨光熹微,很多时候一首音乐就是一场故事,陌生人的讲述就这样随着音乐解释了我们的人生。当我们逐渐喜欢上一个歌手,一首歌,或许就是因为他的那座城,那个她,那个故事,不管怎么唱都像在唱我们自己罢了。

很高兴,2020年刚开始,我们就能和朱一帆相遇,一个用音乐讲故事的好声音,值得被更多人听到,和更多人分享。很多年以后,改变的或许是人与城,我们和北京,不变的是每个时代的好音乐,唯有它能在时空中得以永恒。·MakeNoi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