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说30岁以前看一切都是巧合(你能坚持每天看朋友圈)(1)

黄磊读书是为了贴近自我。图/李伟

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什么书并不是最让他们苦恼的,不想看书才是值得担忧的问题。

文/宋爽

很多人读书是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而黄磊读书是为了贴近自我。他解释说,“一个人,关起房门,拿本书读,便会贴近自我。这种时候会感到心安理得,不觉得孤独”。

可黄磊又说,“感受不到自我,才是读书”。这听上去和“贴近自我”互相矛盾,但仔细想来,一个是目的,一个是过程,也不无道理。

忘记自己的人生经历去读一本小说,随着主人公的故事漂泊,才能理解那些超出我们生活经验的境遇。总而言之,书可以让人意识到,一个人和他的经验、意识以及知识所涉及的疆域,是固化而有限的;而在这之外,世界无限广阔。

在当今的娱乐圈,真读书是异类,装读书是潮流,黄磊选择了前者。图/李伟

王朔在小说《玩的就是心跳》的末尾写道:

“我看到远处火车站广场上的棕榈树和走动的人群;看到一群群飞驰来飞驰去鸟一般的计程车;看到进站口和出站口蚂蚁般围聚进进出出的黑色人流。我看到一列火车从车站大楼后面的拱顶站台开出,穿过城市的立体马路、郊区的一片片房屋驶向一望无尽的田野、村庄、河流、工厂在大平原上星罗棋布,车辆像一条短短的黑毛虫蠕动在天地间。

远处,蜿蜒曲折的漫长海岸线上一道道白浪冲溅着扬起,此伏彼起波涌像是一条跳跃不休的大蟒盘身收腹牵南扫北,东海滔滔流向西洋,海上有一支舰队乘风破浪,一片油渍飘漾散化在蓝色的波涛间。阡陌纵横,短短的列车穿过,一条条横裂大地江川,山脉骨节般在大地连绵隆起生皱的丘陵黑魁魁千里干涸旷无人烟,我像断线的珠子滑落空中向茫茫大陆急剧奔去,倥偬间我看到向远处飘飘坠去的另一个方言。”

黄磊说30岁以前看一切都是巧合(你能坚持每天看朋友圈)(2)

小说《玩的就是心跳》是王朔的代表作之一。

黄磊觉得这本书写得神奇,“不是故事好看,是语言的好看”。他尤为喜欢书里末尾的这段描述,“这种复杂的语句结构,使用了大量不加标点符号的形容词和描述性的段落,去讲一个神秘而遥远的事情”。

黄磊没事就看看《西游记》。他很奇怪,自己对大多数男性所热衷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不感兴趣,“我对算计、权谋和义气没多大感觉”,反而喜欢《西游记》的飞扬跋扈。

“《西游记》的想象力是非常疯狂的,里面的人物个性鲜明。比如猪八戒,他自嘲、胆小、真实;孙悟空,耿直、功夫高、有毅力,谁都不怕,谁都敢打,而且谁也打不死我。”

黄磊也喜欢读金庸,“我这个年龄的男人没有没读过金庸全套的”。会功夫,重情义,周围还有美女环绕,在江湖上有头有脸,这样的男性无疑是典型而近乎完美的,对于青春期的男孩而言,这是一种梦想。

另一方面,书籍在很多人的成长中也扮演了“性启蒙”的角色。黄磊坦言,小时候把《红楼梦》“当小黄书看”。因为里面的女人多,对女人的描写、心思的刻画也多。还有一本书,让十四五岁的黄磊记忆犹新,那本书里用文字描写了一个女孩的手,这让他受到震撼。“少年读那些书,就是因为对女性、对恋爱、对爱情的想象,有渴盼。”

黄磊说30岁以前看一切都是巧合(你能坚持每天看朋友圈)(3)

《人间四月天》中黄磊饰演徐志摩,他曾经塑造过很多读书人的形象。

他不认为一本或几本书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那说明你没看过几本书”。对他而言,读书这件事本身就影响了他。黄磊喜欢的书种类繁杂,从《西游记》到武侠小说,从卡尔维诺到东野圭吾再到俄罗斯文学,他照单全收。

但这不意味着他什么书都会看。他的一个老师说过,“不管什么书,打开就一定要读”。“我听了就想,这话什么意思?难道要不假思索地看么?所以我的读书观点是:当你打开读不下去的时候,就换一本。”

“再好的书,哪怕是钱锺书先生的《围城》,虽然我当初是怀着崇敬的心理买的,但我确实看不懂。钱先生在里面把《资治通鉴》和《圣经》进行比较,我没读过《资治通鉴》,也没完整地读过《圣经》,这就形成了障碍。所以不懂就是不懂,别在那儿装懂,硬看。”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读什么书并不是最让他们苦恼的,不想看书才是值得担忧的问题。

甚至有人宣扬“读书无用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这项行为的无意义。黄磊对此的看法是,“不读书,消亡的不只是书”,更是文化、礼仪、修养、尊重、敬畏、冷静、理智、清醒,是对国与国、人与人的正确看法。

黄磊说30岁以前看一切都是巧合(你能坚持每天看朋友圈)(4)

据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2016年中国人均读书近8本,你达标了吗?图/人民日报

另一方面,对于想看书的人来说,这样耗费时间精力的活动让人们苦不堪言,早起上班,中午吃饭,晚上到家好不容易吃上口热乎饭,哪有时间读书呢?

对此,黄磊的看法是:“你能坚持每天看朋友圈,就能坚持每天看书。”他把老花镜放在了卫生间,这是他平时看书的地方之一。

“每天早上在厕所的10分钟时间,可以读10分钟的书,四五页纸。你要是读书欲望强,可能读10页、8页。一本200多页的书,可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两个礼拜就可以读完。”

黄磊喜欢在书里和自己“重逢”。看到有感觉的地方,他就会圈圈画画,写点东西。

黄磊说30岁以前看一切都是巧合(你能坚持每天看朋友圈)(5)

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分割了人们的传统阅读时间。图/Tofros

“有些句子你一看,马上就有感觉,就想标记下来,将来你再看的时候,就会有一种重逢的喜悦,跟自己的感受重逢。但如果你没记下来,这事儿就忘了。这跟故地重游是一样的,其实故地重游不是跟地方重逢,是跟当初的感觉重逢,我当初来过这儿,我在这个树底下跟谁拥抱亲吻,当初的情景、心情便会历历在目。”

2003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了黄磊的《十七楼的幻想》。他在书里写道:“所有向外追逐的东西是错误的,只有向内心追求的东西才是正确的。”这或许就是黄磊读书的动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