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句话说得好:

“万事莫强求,得失有定数,可在因上努力,需在果上随顺。”

凡事尽心,不执着,诸事懂“随”,是一种超然的境界。

人生下半场,做人最高的境界是:随时,随性,随缘,随喜。

01

随时

诗人罗隐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时运不至,太公垂钓于渭水,卧龙躬耕于陇亩。

智者,都懂得待时而动,愚者,才会想要的,马上去索取。

春秋战国时,有一段故事教训深刻。

秦王命战神白起攻赵,白起诱敌深入,坑杀40万赵军,取得最终胜利。

赵国举国惊恐,一时无法组织力量反击,天赐良机,白起看在眼里,向秦王提议:此时正是一鼓作气,灭掉赵国的好时机。

秦王却听信谗言,接受赵国割地赔偿的请求。

白起明白这是赵国缓兵之计,再三劝说出兵,秦王不为所动,白起气愤难平,只得无奈退兵。

时机,少纵即失。

赵国把握住时机,组织有生力量,缓过劲的赵国,不仅拒绝向秦国赔偿,更是四处游说,号召其他五国一起抗秦。

警醒过来的秦王,又气又急,命白起再次攻赵。

白起深知天时已失,规劝秦王等待时机,秦王为情绪所牵引,不为所动,白起只得称病不出。

秦王依然不肯就此罢手,另派大将多次攻赵,结果接连吃败仗,非但失了面子,更是伤了理子。

不得其时的作为,折腾的越厉害, 往往对自己消耗就越大。

顺时势而为,事半而功倍;逆时势而动,事倍而功半。

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审时度势,时来运转,当及时把握;时移势迁,应韬光养晦。

《易经》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在等风起的的日子里,训练起飞的能力,蓄势待时,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做事“随”时,随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余生随心随性不受世俗影响(致余生随时随性)(1)

02

随性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才是最酷的事。

盲目从众,并不能带来归属感;强融圈子,并不能带来舒适体验。

《小王子》中有句话说得好:“过的随性点,别活得像别人。”

自媒体作者@米奇琳讲过朋友青伊的故事。

青伊是吕剧发烧友,有自己的发烧友社团,经常组织一些社区义演。

受到观众广泛的赞誉,青伊期待自己能与专业演员一起参加商业演出。

一天,青伊打听到一个由专业演员组成的圈子,她辗转托了很多关系,终于被介绍进去。

艺术家们,都很平易近人,对青伊很是热情。

一段时间后,青伊却主动选择退出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圈子。

原来,青伊与专业演员在台上一搭戏,自己唱演水平不足就被衬托出来,尽管与之搭戏的演员没有责备她什么,青伊却窘迫不安。

台下交流中,别人聊的都是往日的辉煌与共同经历,自己就像个边缘人,根本插不上话。

后来,艺术家们对青伊变得越来越客气,青伊觉得自己像混进后台的观众,被疏离在外。

青伊深爱的兴趣,现在变成了一种精神折磨,当她决定放弃,回到发烧友的圈子中时,很快

她又找到往日的从容自信。

圈子不论大小,惬意舒心就好;朋友不论多少,坦诚交心就好。

所谓圈子,就是一种选择与被选择的平衡,同频者相互吸引而来,异频者相互疏远而去。

不合适的圈子,无需强融;敷衍你的人,不必迎合,只有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仅有一次的人生里,做人不妨随性些,不求随便,只为心安。

弘一法师曾说:“阅尽人间千万事,随性从容也自在。”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悦纳自我,随性而为,是做人至高无上的境界。

03

随缘

有句诗说:“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

人生的聚散,一半要积极奔赴,一半要自在随缘。

许莉与孟欣都因家暴而离婚,共同的人生经历,让俩人成为要好的朋友。

为鼓起生活的勇气,俩人去到陌生的城市,合伙开了一家蛋糕店,每天忙碌而充实。

她们吃住都在一起,相互带娃,辅导功课,不忙时,一起旅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俩人每天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倍感幸福。

俩人彼此温暖,相约不再结婚。

三年后的一天,许莉突然给在外采购的孟欣发消息说:“对不起,我要结婚了,想要一个完整的家。”

孟欣看到短信,失落而不舍,匆忙赶到店里,抱住好姐妹,却平静地说:“我支持你的选择。”

结婚当天,孟欣在转角处,含泪微笑,远远观望,没有去现场。

但是,婚礼上所有蛋糕与甜品都是她亲手做的,每个蛋糕与甜品,都有她精心设计的吉祥图案。

一位网友说得好:“观望是惜缘,微笑是随缘,用心设计是祝愿。”

任何一段关系都有保质期的,相逢有时,别离亦有时,与其恋恋不舍的拉扯,不如痛痛快快的成全。

人与人,最好的相处模式:随缘,惜缘,不攀缘。

所谓随缘不攀:是彼此善待,不负遇见;是展颜一笑,致敬岁月流年。

成年人的世界,人来人往是常态,感情浓了,又淡了;缘分深了,又浅了,不过尔尔。

缘来,珍惜;缘去,释然。

对此,周国评说得通透:“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一个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亲疏随缘。”

失去朋友,无需伤感,相遇已是圆满;错过月亮,不必遗憾,璀璨星光已赶赴相见。

余生随心随性不受世俗影响(致余生随时随性)(2)

04

随喜

看过一句话说:

“人之随喜,是随千万人之行,洒落一地福缘的种子,因缘聚合,就会开花结果。”

抖音上一则温暖的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

广告公司与一家大公司洽谈业务,如果能拿下,足够养活他们广告公司一年。

老板亲自出面,带着设计师上门服务,沟通五六轮,负责人姚先生对他们的设计方案仍不满意。

老板无可奈何,只得放弃,让司机小陈来接。

姚先生见到小陈后,却决定把业务交给他们。

姚先生积极地参与到方案的设计之中,经过两天的奋战,终于通过方案。

庆功宴上,姚先生主动分享起他改变主意的原因。

他从手机里翻出一段视频。

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挂在五层楼的防护栏上,摇摇欲坠,吓得哇哇大哭,楼下聚集了很多人想要接住。

司机小陈也出现在视频里,小陈的媳妇拉着不让去,小陈挣脱媳妇的手,抱着一床被子,向前冲。

并招呼急匆匆跑来的姚先生,一起参与救人。

大伙扯着棉被接住了孩子,小陈等人四散离去。

姚先生说:“我就是孩子的爸爸。”

众人会心一笑,小陈成为项目负责人,开启了事业的新篇章。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为他人扶的梯子多了,被拉一把的机会也就多了。

懂得随喜的人,善因多种,必有福缘。

作家张皓宸说:

“善良是种积累,你发出的每一寸暖意,其实无需计较,来日本方长,某处市井长巷中,一定为你藏着惊喜,哪怕只是兑换了一声谢谢,也算轻巧走过人间一趟。”

随喜之举, 是向春天撒下希望的种子;随喜之心,是向寒夜投去温暖的微光。

摆渡的是他人,修炼的是自己。

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好人,就是随喜最厚重的奖励。

05

曾国藩写过16字箴言: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意思是:不憋着劲与生活斗气,避不开的事接受,未来的事不去忧心,眼前的事从容应对,

过去的事,随他去。

做人懂在“随”中修得自在,是一种格局与境界。

想要做的事,顺势随时,急不可耐,往往欲速而不达;

想融的圈子,随性而为,削足适履,往往孤独感更强;

你依依不舍,不如随缘,缘聚缘散,得失间本是可以互换的;

你择善而从,尽心随喜,总有惊喜,不经意间就成全了自己。

红尘即是道场,善“随”即是修行。

往后余生愿你:

不急不徐,待时而动;洒脱生活,行止由心;不悲不喜,聚散随缘;但行好事,随喜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