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小东西,无论你生老病死,即便是地老天荒它都伴随着你,对你不离不弃,但是你却不曾真正了解过它,它就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型细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特殊仪器放大后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微生物档案:

身高:很很很……矮!小于0.1mm,小到人的肉眼无法看到。直到300 多年以前,列文虎克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能放大 200 倍的显微镜,人类才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这些小矮子。

家庭成员:很很很……多!在环境中数量众多,比如每克土壤中含有微生物几千万至几亿个。

家庭住址:很很很……广!各种环境、动物和宠物、我们的身体里、衣服上、皮肤上都可以找到它们。

繁殖速度:很很很……快!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细菌几十分钟就可以繁殖一代。

种族: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这些都来自微生物大家庭。

微生物从哪来的(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1)

人类微生物组(human microbiome)指生活在人体的营互生、共生和致病的所有微生物集合及其遗传物质的总和。

人体微生物组因个体、群体和环境而不同,并且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状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的人类微生物组整合计划(HMP)项目采用多组学方法探索了微生物组和宿主的时间动态变化,以便理解这些疾病中的微生物—宿主互作。这一项目目前已调查了在炎症性肠病(IBD)、前驱糖尿病、怀孕和早产中,微生物组和宿主的变化关系。

微生物从哪来的(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2)

"之前,我们认为是基因决定了自己的健康。然而现在,更准确地说是我们的基因、微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我们的健康。"

微生物从哪来的(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3)

人体微生物与疾病和健康的研究是近几年的热点

特别是对于肠道菌群的研究。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万亿个细菌,作用也特别多。

你能跑多久,也是肠道菌群说了算!

前不久,《自然-医学》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优秀马拉松运动员肠道中有一类特殊的菌,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成绩。

研究表明,肠道Veillonella atypica细菌通过将运动诱导的乳酸代谢转化为丙酸盐来改善运动时间,提升运动表现。

不但肠道菌群能够影响运动能力,运动也可以影响肠道菌群!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两项研究发现,运动者与久坐者相比,前者的肠道菌群环境更有利于健康。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参与者都保持正常饮食,仅仅改变了运动。这就证明了:不依赖于饮食或其他因素,单独依靠运动就可以改善肠道菌群。

微生物从哪来的(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4)

不仅仅是运动。。。微生物也和一些严重疾病有关,例如自闭症,人格分裂以及癌症,帕金森氏症的最早的症状之一,就是肠道出问题。如果肠道中的细菌猖獗而伤害你,那么通常只有一个解决方法,从外面带来一群良善的军队,理论上这非常的简单,移植某些健康人的粪便,将健康人的粪便移植到你的肠道内。

还可以用于调节体重。这个方法已经被使用来治疗由肠道内艰难梭菌(C. difficile)引起的腹泻,但对于其中的交互作用我们仍然了解得不够,例如:移植来自过重的人的粪便来治疗了该名女性腹泻,但却造成她跟着也肥胖了,更有其他的研究尝试想要逆转这种影响,移植来自身材苗条的人的粪便到肥胖的人,给予其更多元不同的微生物族群,并且使其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这两件事情皆发生在接受者体重减轻的例子。

微生物从哪来的(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5)

不得不感叹,还有什么是微生物不能干的!

不要看微生物是那么微小,却无人类息息相关。

与我们平常生活相关的场景:吃没有洗干净的水果,就容易拉肚子;穿衣服不注意易得感冒;家里买的肉、菜等保存不好就会烂掉。。。

而且微生物还会导致伤口感染、胃肠不适、引起感冒咳嗽、食物发霉等等,微生物似乎挺烦人的!

然而,我们的生活却离不开微生物。如果微生物消失了,那么,长沙没有臭豆腐啦……青岛不产啤酒啦……

微生物从哪来的(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6)

这将面临的是,山珍海味减一半,尸横遍野不腐烂据估算,人的身体由30万亿个细胞组成,但是它却容纳了超过100万亿个细菌与真菌细胞,这些微生物与我们协同演化……大家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的身体内70-90%的细胞都不是人类细胞,而是微生物。细思极恐,微生物此时正操控着你……你,可能一半不是人!!

微生物从哪来的(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7)

微生物的益处还包括:啤酒、葡萄酒、酸奶、面包、醋、维生素的生产,帮助肠道中的食物消化,在环境中分解废物等等等等。

当然,也存在不少有害的微生物,比如病原微生物。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又称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放线菌、朊粒等。这些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感染、过敏、肿瘤、痴呆等疾病,也是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出现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西尼罗病毒感染等疾病的传染性极强,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

微生物从哪来的(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8)

以此可见,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作用巨大,对人类有益也有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微生物,我们学习研究微生物并将它们有用的部分运用于生活,将它们有害的部分加以防范或者诊断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相关疾病。

这就是学习研究微生物的意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