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向荣 文章原创

最近有很多同学都来问我箍筋弯钩长度的计算结果为什么成了13.57d,而不是原来的11.9d,如图1所示。这是怎么回事?

箍筋弯钩平直段和弯曲段的区别(为什么箍筋弯钩由11.9d变成13.57d)(1)

图1

一、11.9d是怎么来的?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11.9d是怎么来的。关于11.9d是怎么来的,之前有几篇文章说过这个问题,这里只强调最最核心的部分,如图2所示。

箍筋弯钩平直段和弯曲段的区别(为什么箍筋弯钩由11.9d变成13.57d)(2)

图2

从图2可以看出,11.9d实际是直段长度10d和弯曲调整值1.9d组合而来的。

这里注意,图2中的10d是弯钩的直段长度,其实应该是10d和75取大,一般情况下都是10d,所以,我们平常见的最多是11.9d。

接下来我们详细讲一下,1.9d是怎么来的,请看图3。

箍筋弯钩平直段和弯曲段的区别(为什么箍筋弯钩由11.9d变成13.57d)(3)

图3

下面我们来看看,怎么能算出1.9d。

这里有一个前提,箍筋弯钩的弯曲直径D=2.5d,这是之前算1.9d的重要依据。

弧长AB-AC

=[(D/2 d/2)×2*3.14/360×135]-(D/2 d)

=[(2.5d/2 d/2)×2*3.14/360×135]-(2.5d/2 d)

=1.873d

≈1.9d

1.9d再加上10d就是11.9d。

二、13.57d是怎么来的?

弄清楚了1.9d是来的,13.57d的来历就简单了,其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弧长AB与标注长度AC之差,只是弯曲直径D由2.5d换成了5d,讲5d带入公式,得到:

弧长AB-AC

=[(D/2 d/2)×2*3.14/360×135]-(D/2 d)

=[(5d/2 d/2)×2*3.14/360×135]-(5d/2 d)

=3.565d

≈3.57d

3.57d再加上10d就是13.57d。

三、弯曲半径是如何规定的?

不管是11.9d还是13.57d都有一个关键前提,就是弯曲半径,那弯曲半径是怎么规定的呢?

大家翻到平法图集16G101-1的57页就能看到弯曲半径的规定。

箍筋弯钩平直段和弯曲段的区别(为什么箍筋弯钩由11.9d变成13.57d)(4)

图4

广联达软件在参考图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经验对弯曲直径D作了一点微调。

图4中的一级钢筋弯曲直径仍然是2.5d,所以弯曲调整值仍然是1.9d。

二级钢弯曲直径取值是4d,所以计算出来的弯曲调整值是2.89d(算法相同),

三级钢弯曲直径按5d考虑的,计算出的弯曲调整值是3.57d。

四级钢弯曲直径按6d考虑的,弯曲调整值是4.25d(算法相同)。如图5所示。

箍筋弯钩平直段和弯曲段的区别(为什么箍筋弯钩由11.9d变成13.57d)(5)

图5

总结

弯钩长度3.57d长度是由弯曲直径决定的。

当弯曲直径D=2.5d时,弯曲调整值是1.9d,弯钩尺寸就是11.9d。

当弯曲直径D=5d时,弯曲调整值3.57d,弯钩长度变成13.57d。

大家要是需要各类建筑资料的,可以去“土木智库”公众号,里面有一个“免费资源”菜单,可供大家选择,注意是公众号,不是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