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的解释:不一而足,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yī ér zú,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出自《公羊传·文公九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仁大义的成语有哪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仁大义的成语有哪些(春秋大義之不一而足)

大仁大义的成语有哪些

百度百科的解释:不一而足,汉语成语,拼音是:bù yī ér zú,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出自《公羊传·文公九年》。

另外,还有一些自媒体在网上讲解国学成语故事的,也都是如百度百科一样的解释。看到这些,不仅有些许感叹,究竟有多少人能够读到华夏经典的原本呢?网上查到的一些知识,很多的把我们带入了一条歧途。

我们再来看一看原文:

春秋》襄公二十九年:夏,“吴子使札来聘。”

《公羊传》:“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孔子作春秋书法简练,公羊传作了较为详细的补充。公羊传在解释“吴子使札来聘”这句话的时候,提到了“许夷狄者,不壹而足也。”意思是:吴国是夷狄之邦,本来无君、无大夫。《春秋》为了褒扬季子,已允许吴国有君、有大夫。但是对夷狄的赞许应该要有限度,必须循序渐进,不能使他一次性达到“中国”的水平。再简洁一些说就是:夷狄做了一些好事、善事,就要表扬他、鼓励他,让他更进一步;但决不能够见到夷狄行一善就把他们视之为华夏,对夷狄的审视永远没有期限。这就是“不一而足”的原本意义,“足”:完全、完备、完美。再换成现代的大白话就是:不能因为一个恶人做了一件好事,就把他夸上天了,就认为他已经很完美、是好人了。

再结合现实,我们使用这个成语的时候用对了吗?所以,在我们使用一些成语有疑问的时候,就要查到这个成语的出处,弄懂它真实的意思,以免贻笑大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