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1世纪中叶,世居在陕西姬姓周部落在周武王的带领下开始了东征,他们目标是核心统治区域是河南的商王朝,最终经过牧野大战,末代商朝统治者帝辛,举火自焚,商王朝成为历史,一个新的王朝诞生。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来自陕西的周武王灭亡商朝)(1)

牧野大战

此时的商王朝国祚已经600年,而周王朝则是新的朝代,如何巩固自己的天下?这需要很多的路要走,可是上天已经给不了周武王太多的时间了,几年后,周武王去世,年幼的周成王年幼,国家权柄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掌握。

打完天下后的安天下,需要数代帝王和名臣的辅佐,而他们创立的制度影响中国数千年。

1.“天子”

在周王朝以前,对于国家最高统治的称呼,都是以“帝”来称呼的,按照《史记》中的记载,从炎帝和黄帝开始一直到周王朝以前,最高的统治者都已“帝”来称呼,比如帝喾、帝启、帝癸(夏桀)、帝辛(纣王)。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来自陕西的周武王灭亡商朝)(2)

君权神授的理论在周朝成熟

周武王姬发伐纣建立周王朝以后,认为帝应该上天的统治者的称呼,因此周王朝的统治者仅仅称“王”,但是确定了周王是“天子”,是代替上天来治理国家,以此来确定了周王朝统治的正义性,这也就是中国版的“君权神授”。

秦统一天下后,秦王嬴政改王为“皇帝”,但是仍以“天子”自诩,并一直延续地满清王朝灭亡。

2.分封制度

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其实面临着一个严峻的局面,那就是商朝虽然灭亡,但是周王朝的版图陡然间扩大了几倍之后,偌大的国土很难管理。

西周之所以称作时西周,是因为他最初领土仅限于陕西的关中,甚至他向东征服了商朝之后,也没有直接迁都,而是仅仅在洛阳修建了陪都,但他的统治中心仍在陕西。

为了管理偌大的领土,已经将商朝遗民的不满镇压下去。周武王实行了著名的分封制度。他将他的弟弟姬奭(shi四声)分封到蓟,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建立燕国;著名的“姜子牙”吕尚被分封到齐国,纣王的儿子武庚被分封到宋国;周公姬旦被分封到鲁国......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来自陕西的周武王灭亡商朝)(3)

分封制

通过分封,西周在周王朝之下,建立了一系列的诸侯国,诸侯国时周王朝的属国,在日常的治理上,诸侯享有很大程度的自主权,他可以管理自己的国家,并对自己的国家进行分封,但是涉及对外交战和新的诸侯废立必须经过周王的允许,而且诸侯还必须得定期对周王进行朝觐,并进贡纳税,周天子对外开战时,他们要随周天子一起出战。

周王对诸侯国的统治时建立在两方面的,一是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法理统治地位,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王就是法统意义上的老大。第二时建立在实力基础上,周王不仅名义是天下共主,而且由于他直接管理陕西的西周国,他的实力在最初也是凌驾于诸侯之上的。

周穆王时期,东方的徐国国君,擅自称王(徐偃王),违反了诸侯国礼制,于是周穆王从陕西的镐京(西安)出发,千里迢迢前往江苏灭亡了徐国。周夷王时期,东方齐国国君也就是姜子牙的后代齐哀公,由于表现对周天子不够尊重,结果直接被周夷王给煮了....

然而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西周灭亡,他的儿子周平王开启东周时代后,昔日强大的西周国不复存在后,周天子的就只剩下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于是话没有人听,甚至连正常的诸侯朝觐没有,于是中国历史上进入到了春秋战国时代。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来自陕西的周武王灭亡商朝)(4)

战国后期的形势图

此后,秦帝国统一天下之后,没有进行分封制度,而代之以完全的郡县制,结果秦朝二世而亡,汉代在总结秦朝灭亡众多原因时,没有进行分封也被认为其中重要的一个,于是汉代继续进行分封,并一直延续到清朝,当然到明清以后,分封制度基本上就是名义上的了,诸侯亲王已经没有了实际的权利,更像是荣誉的象征了。

3.“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度

周朝建立以前,夏朝和商朝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并用的制度,虽然在商朝的时候,嫡子的地位也明显高于庶子,但是明确了最高统治者的继承为父子相继的嫡长子继承制的是周朝。其中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周武王去世后,继承他王位的新天子不是他的众多年长的弟弟,而是他尚在年幼的儿子周成王。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后来周公姬旦又完善了一整套周朝宗法制度,对于继承延续的一整套严密的制度。而根据宗法制度,周王朝形成了大宗、小宗以及无数个新的家族。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来自陕西的周武王灭亡商朝)(5)

周朝宗法制度

比如战国时期的魏国和韩国实际上都是姬姓皇族的庶出发展出来的小宗,最后发展成为新的家族。

再比如战国后期的著名人物,主导了秦国变法富强的商鞅,他其实不姓商,因为在秦国立下大功被封在商地,因此被称为商鞅,他来自卫国、本姓公孙,因此他被称为卫鞅或者公孙鞅。但实际商鞅的家族本姓也是出自姬姓,但是由于不断的小宗出身,让他们最终不再被姬姓大宗所认可,而改姓为公孙。

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曲阜的孔家,即使是现在曲阜,孔姓的人口仍然占据很高的比例,但是都不是嫡亲的正宗,因为孔家是严守宗法制度的古老家族,他们的嫡亲正宗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走了,至今也没有回来,所以如今在曲阜的孔姓都是小宗。

也正是由于严格遵守宗法制度,在大宗不变的同时,衍生出众多的小宗,以及小宗中的小宗,周朝建国时的贵族大宗,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衍生出无数的最低级的小宗——士人,这些人虽然出身贵族,或者说与贵族有着莫大渊源,他们能够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并还有着贵族的骄傲,但是他们已经没有了任何贵族的特权和待遇,于是他们在春秋战国时代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最终形成“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思想大解放。“道、儒、墨、法、名、兵、纵横”等众多学说脱颖而出,影响中国人数千年。

而且宗法制度的影响,影响到我们几乎每一个中国人,我们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族和家庭的维系,而维系家族和家庭的关键,其实就是宗法制度在默默的发挥作用。

当然了你可能会很奇怪,如果你的父亲、叔叔们很多,在祖父们分割财产的时候,有的时候是年龄最小的叔叔得到的最多,不是说好了“嫡长子继承制”吗?这是否矛盾呢?

当然矛盾,但其实也不奇怪,我们国家历史非常的悠久和多元,我们除了受到了宗法制度的影响外,还有“幼子守灶”制度。

我国的历史上,有多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情况,历史上的“五胡乱华”、蒙元王朝、满清王朝,这些来自草原上的民族,有着“幼子守灶”的古老传统,他们入住中原后,将他们的传统带入中原,也开始影响了中原民族。

武王伐纣建立西周(来自陕西的周武王灭亡商朝)(6)

成吉思汗

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创建了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他在临终时将大汗之位传给了他的第三个儿子窝阔台,但是却将他直接统辖的最精锐的草原本部军队和人口都分给了他的小儿子拖雷。而满清王朝中,在咸丰皇帝以前,压根就没有嫡长子能够继承皇位的。

这种幼子继承财产的情况,也逐渐影响到民间,并一直延续到至今。

“天子”的君权神授,分封制和宗法制度紧密结合,管理国家和社会,构成周王朝最根本的统治体系——周礼,而坚守周礼这个体系,也是我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儒家的最重要的思想。这样的体系也被认为是我国最为稳定的统治体系,而且它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如今,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觉得,你也是被这些3000多年前的制度在影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