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有三月三国际民歌节。
之前,在每年的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活动中,都会出现一项极具广西壮族特色的一项体育运动:三人一组的参赛者穿着长四五米的木板鞋,后人双手扶着前者的肩,等裁判发令出发并开始记时,比赛者按比赛竞速时间,排列名次,奖励优胜。
这项运动讲究体力、速度,更讲究队友间的默契配合,若有节奏出错,就会出现三人同时摔跤的现象。因此,每逢这项赛事出现,总会紧张有趣,收获笑声一片。
然而,很多人不会知道,这项活动的发明者,其实是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就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威慑倭寇胆魄的广西壮族巾帼英雄瓦氏夫人!
瓦氏夫人并不姓瓦,其本名岑花,生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父亲是归顺直隶州(今广西靖西县旧州村)土官岑璋,嫁给田州(今广西田阳县)土官岑猛为妻,虽说壮族土司时代有官族与官族通婚以及壮族婚姻不避同姓的习俗,但夫妻同姓,终究不大好,遂改称为“瓦氏”。
瓦氏和花木兰、佘太君、穆桂英等等文学作品创造出来的虚构巾帼英雄不同,她是一位史书有传、曾真真实实地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女英雄。
至今,世上还流传有瓦氏传下的刀法和兵法。
瓦氏自小跟名师练成鸳鸯刀法,晚年又经自己推陈出新,创“瓦氏双刀功”,赢得武林同道的尊重和敬仰。
当时,江浙一带许多豪杰侠士都慕名拜瓦氏为师。
其中,素有“天都侠少”之称的安徽歙县人氏项元池就是瓦氏的关门弟子。
项元池后来在浙江湖州建立“绥翠堂”武馆,专教“瓦氏双刀功”秘诀。
明末清初著名的史学家、诗人兼武术家吴殳是项元池的得意高徒。
吴殳跟随项元池学了“瓦氏双刀功”,喜不自胜,曾作《双刀歌》,盛赞双刀功的威力,歌中的“石柱瓦氏女将军”一句,是把明朝另一女英雄秦良玉和瓦氏夫人相提并论了。
另外,吴殳还写有《短降长说》,详细论述“瓦氏双刀功”的特点及其在实战中的具体应用,将之称为“瓦氏双刀降枪法”。
明亡后,吴殳矢志反清,周游天下,广结豪杰,学习各门各派武术,甚至学习掌握了日本单刀,著《单刀图说》一书,称“唐有陌刀,战阵称猛,其法不传。令倭国单刀,中华间有得其法者,而终不及倭人之精。”
因憾于中华单刀之术“不及倭人之精”,吴殳在50岁时将自己学到的渔阳单剑、日本单刀、瓦氏双刀融为一体,创立了“双刀十八式”,右手刀中混入剑刺之法,左手刀纯施刀法,以左右撩刀等八势为核心,以短破长,终于成为一代武术名家。
再说回瓦氏,瓦氏的另一传世之作是 “瓦氏阵法”。
“瓦氏阵法”脱胎于瓦氏家传的“岑家兵法”。
“岑家兵法”是最为系统和完整壮族古代兵法,明人邝露《赤雅》卷上《岑家兵略》中详细记有“岑家兵法”的精粹。
瓦氏排兵布阵精湛绝伦,扬名于世。明浙江巡御史胡宗宪在其著《筹海图编》中赞叹瓦氏阵法“能以少击众,十出而九胜”。
“瓦氏阵法”后来还被收入明代抗倭兵书《江南经略》,影响并演变成了后来戚继光的“鸳鸯阵”。
此外,瓦氏的练兵之法也深为同时代人所赞颂。
《倭变事略》、《松江纪略》、《张氏卮言》等书有称:“以妇将兵,颇有纪律,秋毫无犯。”“瓦氏虽妇人,军法甚整,下无侵。”“骁勇善战,军令严明。”
本文开头提到的穿长四五米木板鞋竞走的比赛,就是瓦氏训练广西狼兵团体合作性所创的一种绝佳方法,这种独具一格的练兵方法,使得狼兵在战场上能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英勇无畏,如同天神兵降。
瓦氏的刀法、阵法、练兵法在破安南(越南北部地区,时称交趾,时称安南)、平定桂西地区的“田州之乱”与及平定海南黎民之乱中大显神威。
但真正让这三项神技大放异彩的,是在抗倭战场上。
瓦氏的夫君岑猛在嘉靖六年(1527年)被诬叛乱,与儿子岑邦彦一同含冤而死。后来王守仁(王阳明)等官员为岑猛父子申冤,得以平反,田州土官由瓦氏之孙岑芝承袭。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倭寇入侵海南,岑芝在那燕战役中不幸战死。曾孙大寿只有4岁,故田州由瓦氏夫人主政代理知州事。
瓦氏夫人处理田州政务有条不紊,州内之事,“躬为规划,内外凛然”。
彼时,倭寇侵犯我国江浙沿海地区,明朝廷多次派兵征讨都无济于事,皆以残败告终。以致沿海居民人心惶恐,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谣传不胫而走。
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明朝廷令兵部尚书张经总督各路兵马前往江浙抗倭。
张经曾总督两广军事,深知广西狼兵(壮族土司官兵)勇敢善战,于是决定征调田州等地狼兵出征。
年近花甲的瓦氏以其曾孙大禄等年幼“不能任兵事,请于督府张经,愿身往。”
张经准其所请,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
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十月中旬,瓦氏率田州(今田阳县、田东县一带)、归顺州、南丹州、东兰州和那地州等地狼兵6852人出发,慨然表示:“是行也,誓不与贼俱生。”
翌年三月初一到达苏州,三月十二日到达江浙海防第一门户金山卫驻防,成为各路客军中最先到达抗倭前线的部队挥。
按照督府张经的部署,瓦氏所率领的田州兵隶属总兵俞大猷指挥,其余各州队伍则分属游击邹继芳和参将汤克宽等指挥。
瓦氏多次请求速战,广西狼兵也个个摩拳擦掌,准备杀敌立功。
张经以狼兵初到、未熟悉情况为由,下令不许轻举忘动。
四月初五,瓦氏终于得到了前往漕泾镇截击倭寇的命令。
该战,59岁的瓦氏披发舞刀,往来突阵中,所乘马尾鬃为倭拔几尽。
四月十九日,两千多名倭寇“突出金山卫,从独山往嘉兴。俞大猷先不敢拒,乃率瓦氏兵追其后,被贼反攻,杀伤颇众,大猷先奔,赖瓦氏殿后,得免全覆。”
四月二十一日,又有二千多名倭寇南来金山,白泫都司率兵迎击,被倭围困重重,瓦氏拔刀往援,战况激烈,如吴殳《双刀歌》里所写,“女将亲战挥双刀,成团雪片初圆月”,终于破寇重围,救出白泫。
至此,瓦氏的神勇之名遍传敌我两军之中。
谢肇浙也因此称赞说:“国朝土官妻瓦氏者,勇鸷善战,嘉靖末年,倭患,常调其兵入援浙直(江苏省),戎装跨介驷,舞戟如飞,倭寇畏之。”
四月二十八日,瓦氏又参加著名的王江泾(在嘉兴县北州里)大战。
该战,全线斩贼首和溺死者约四千人,取得了征倭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扭转东南抗倭战局,打破了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史称“自军兴以来,称战功第一”。
六月,瓦氏夫人率领狼兵在陆泾坝(今江苏苏州境)斩获倭首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令倭寇闻风丧胆。
瓦氏夫人勇猛杀敌,“十出九胜”,在整个抗倭战争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被朝廷诰封为“二品夫人”。
江浙人民尊称瓦氏为“宝鬓将军”,视之为抗倭“长城”。
不久,抗倭总督大臣张经陷入政治斗争中,被严嵩陷害入狱。
瓦氏壮志未酬,含愤患病,告假还乡。
回到田州以后,病瓦氏逝于田州土司府署,享年59岁,被追封为“淑人”。
瓦氏所葬的地方在现在广西百色市田州镇(现田阳)隆平村那豆屯东北约500米处。
该处,当地人称为“地太”,壮语意为“太婆之地”。
据《镇安府志》记,以“地太”为中心方圆一千亩的范围内,埋葬着包括瓦氏夫人及田州土司16世祖岑太禄、22世祖岑澜在内的7座土官墓。可惜近代已经全部遭到彻底破坏,大部分地面文物已经不见踪影。
1989年,附近的农民在隆平村平街屯鱼塘边找到了一块盖水沟的墓碑,墓碑的碑文是:“前明嘉靖特封淑人岑门瓦氏太君之墓”,人们这才又重新记忆起了曾经的巾帼英雄。
现在的桂西靖西、巴马等地都是与瓦氏有关的地方。巴马曾属田州管辖,设有巴马巡检司;靖西是瓦氏夫人出生地。为了祭祀这位民族英雄,巴马人民在巴马镇大街上建起了“瓦氏夫人庙”,1995年迁至巴马巴定山上,与“岑大将军庙”(岑猛庙)并立。
自1995年后,附近几个县的人们每逢清明、重阳都前往祭祀,且每三年有一次大祭。
后人终不会忘记广西曾经出过这样一位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更是武术家的爱国民族女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