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特殊时期为家长提供特别的家庭教育指导,全国妇联推出了“特殊时期 特别家教”微信栏目,家长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微课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当你忍不住吼孩子,请静下心来看看这8句话(特别家教1138期)

当孩子犯错、不听话的时候,父母总是容易发火、吼叫,甚至打骂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能不能不要总是找麻烦!”“你怎么这么笨?猪脑子.....”这样的批评教育,不仅无效,甚至还会起反作用。剑桥大学心理沟通课《赞扬与责备》里就提到:责备引发的羞耻和内疚,有积极正面的存在价值,但责备也具备摧毁性,它激发的是被排斥和被驱逐的恐惧。它能让我们为了被群体接纳努力活着,也能让我们多次被排挤之后渴望去死。所以批评孩子时,请家长记住以下8句话,简单却很管用哦!

孩子不吼不叫才有好未来(当你忍不住吼孩子)(1)

1.就事论事,不要上升到人格辱骂

解读孩子犯错,一般都是行为问题。我们应该评价的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因为孩子的错误就攻击孩子的自尊。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你打人不对,因为会伤害到别人。” 但不能说:“你干嘛打人,你脑子是不是有病啊?”人格辱骂不仅不能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变得自卑或暴力。客观评价孩子的行为,孩子才会知道错在哪里。明白这样做的后果,才能修正自己的行为。

孩子不吼不叫才有好未来(当你忍不住吼孩子)(2)

2.不要威胁孩子,爱是教育的前提

解读“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这是很多父母常用的教育手段。威胁不能使孩子内心真正信服,还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我了。”久而久之,孩子反而会变得胆小怯懦,做什么都小心翼翼。所以在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时,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当做前提。你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爱你”,但是妈妈很生气,因为你做了……,这是不对的。”当孩子确定你生气也是爱他的,他才有勇气面对错误,接受批评。

3.不要想当然地指责,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解读千万别看到孩子犯错就劈头盖脸一顿批评。有时候孩子的“错”并不是有意为之。可能是一时疏忽,比如不小心碰倒花瓶;可能是能力不足,比如力气不够,东西拿不稳;也可能只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比如他跟你说话,你却忽略了他……先问问孩子:“你能不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这样做?”耐心听听孩子的解释,了解前因后果,避免冤枉孩子。弄清楚事情原委,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才能让批评教育更有针对性。

04.不要因为气急就打孩子

解读教育专家尹建莉说:“暴力教育,只会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通过暴力手段教育孩子,看起来效果很快。你只要一打孩子,孩子一定会大喊:“我知道错了。”这种“认错”方式,是孩子情绪上的恐惧,是暴力催生的答案,而不是教育的结果。暴力永远无法从根源纠正孩子的错误。它只能让孩子暂时停止不良行为,却没法教会孩子是非曲直。孩子自然也无法真正理解和真心接受父母的教导。

05.不要翻旧账,重复批评只会适得其反

解读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用翻旧账的模式,企图通过不断重复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吸取教训。实际上,翻旧账不仅不会让孩子感到羞愧,还会让孩子觉得:“反正在你们心里,我永远都做不好,那就没必要做好了。”孩子一旦出现这样的想法,就更不愿意反思和改进,还会破罐子破摔。就像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当父母总是翻旧账,把孩子定义成一个“总是犯错,死不悔改”的人。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往这个角色靠近。因为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反馈,比如:“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因为你一直表现都很好。”正面的反馈,是孩子改变的动力。

06.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

解读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犯错,都会不分场合就训斥孩子。面对这种场面,孩子的第一反应是逃避这个丢脸的情境。他们只会想:“你能不能闭嘴不要说了,别人都盯着我了,好丢脸!”而不会想到:“我做错了。”这个时候,即便你说得再有道理,孩子也听不见。这种方式还容易摧毁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自卑。孩子2岁左右,就已经在意别人如何看待他们。所以在外面,哪怕再生气也不要批评孩子,等回到家再好好跟孩子说。就算要当场教育,也应该把孩子带到一个单独的空间再跟他沟通。维护了孩子的自尊,教育才能继续推进。

孩子不吼不叫才有好未来(当你忍不住吼孩子)(3)

07.不要吼叫,低声教育更有效

解读批评孩子不等于骂孩子。高音调会不断刺激孩子的大脑,让孩子产生焦虑和恐惧。孩子听不见你的大道理,只记住了你的歇斯底里。还会选择屏蔽你的声音,以缓解内心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正面管教:不凶不吼教出好孩子》一书中写道:“大人批评孩子,用低声调孩子更容易接受。”低声调能让孩子的心理防线软化,还可以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听你说话的内容。批评孩子的时候,不妨尽量把声音放低些,用轻和的语气,指正孩子的错误。

08.不要孩子一犯错,就立刻严惩孩子

解读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犯错以后,二话不说就让孩子罚站,以为这样孩子会长记性。儿童教育家海姆·吉娃特说:“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发生,他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其实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承担其后果,才能让每一次错误都成为孩子成长进步的契机。就像孩子偷拿钱,父母没有打骂孩子,告诉孩子是非对错后,就和孩子商量,让他捡垃圾“还债”。孩子虽然觉得累,但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愿意承担这样的后果。

来源:山东省家庭教育,内容来自中国网教育

图片来源:摄图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