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这本史上第一兵书:《孙子兵法》,今天我们分享第六篇:虚实篇。

孙子兵法中讲善战者知胜也(孙子兵法善攻者)(1)

原文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之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01

前面我们讲了“形篇”和“势篇”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讲了战争取胜的关键,而这篇“虚实篇”就是对孙子兵法战略战术具体的运用,这种方法就是“避实而击虚”。那怎样才能做到避实击虚呢?这里就要讲到整个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的基础和核心:“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要始终掌握战略和战术的主动,不要受敌人的牵制和调动,而要牵制和调动敌人。

孙子兵法中讲善战者知胜也(孙子兵法善攻者)(2)

这个思想其实贯穿了整个孙子兵法的很多地方,比如前面讲的“势篇”里面“以正合,以奇胜”,要掌握战争的“势”其实就是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前面讲的“形篇”中,“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要先胜而后战,也是讲的要审时度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要知道能战胜的时候才战,对战争胜负有足够清晰的认识。这些思想的背后,其实都有“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思想在里面。就是始终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争取战争胜利,否则被动就要挨打。

而如何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呢?

孙子列出了很多方法,比如: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意思是:能够使敌人自动进入到我方指定地域的,是利诱的缘故;能够使敌人不能抵达其预定地域的,则是设置重重困难阻挠的缘故。所以,敌人休整得好,就设法使他们疲劳;敌人粮食充足,就设法使他们饥饿;敌人驻扎安稳,就设法使他们移动。

孙子兵法中讲善战者知胜也(孙子兵法善攻者)(3)

02

明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2月,明成祖朱棣亲自率50万大军北伐鞑靼,大军进至兴和。当时天气寒冷,鞑靼企图设计诱明军深入,可是朱棣不为所动,只是下令将士休整,待天气转暖后,再进一步北伐。休整一段时间后,同年5月朱棣率大军三千进至胪朐河中游南岸。当时鞑靼兵分两路,由本雅失里率领一支西逃,阿鲁台率另一支向东逃去。其实,逃跑是假象,鞑靼兵分两路的目的,仍然是想诱明军深入。

孙子兵法中讲善战者知胜也(孙子兵法善攻者)(4)

可是朱棣毕竟也曾在沙场征战多年,他识破了鞑靼的诡计,置东路于不顾,集中兵力向西追歼本雅失里,追至兀儿扎河,仍未见其部踪影,于是将战车、粮草以及其他辎重留下,亲率二万轻骑,轻装简从,急追本雅失里,终于在斡难河南岸追上本雅失里,立即挥师出击,鞑靼军大败,本雅失里率数骑侥幸逃脱。

朱棣复率军返回胪朐河,乘胜东击阿鲁台。6月初到达阔滦海子,探马来报,阿鲁台部隐藏在前面山谷中,朱棣遂指挥大军将其包围,并逐步缩小包围圈,最后以精骑千余骑,直冲鞑靼营地,东路军顿时也溃不成军,明军趁势将其围歼,阿鲁台率家眷北逃。

明成祖朱棣在北伐鞑靼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把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他在天时、地利都不如敌人的情况下,并没有迷失自己的战略方向,无论鞑靼采取何种方式诱惑明军,朱棣都不为所动,而是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始终把握着“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略原则,最终取得了北伐鞑靼的胜利。

03

掌握战争主动权之后,应该如何取得胜利呢?

孙子再次提出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思想,这跟前面我们讲到的“以正合,以奇胜”有类似的效果。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击敌人兵力空虚之处。比如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

意思是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从哪里加强防守;善于防御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从哪里进攻。前进而使敌人无法抵御的,是由于袭击他们防守空虚的地方;撤退而使敌人不能追击的,是因为行动迅速而使得敌人追赶不及。这些都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思想。

04

在做到出其不意之后呢?我们应该如何作战呢?

孙子进一步提出了“以多胜少,以强胜弱”的基本战术思想。换句话说就是要“集中优势兵力”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战争的胜利。这个道理前面我们在“谋攻篇”中也讲到过,比如“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而在这里的“虚实篇”中,孙子再次强调了以多胜少,集中优势兵力的重要性。他说“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意思是,我军的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的兵力分散在十处,这样,我们就能十倍的兵力去进攻敌人了,从而形成我众敌寡的优势。

孙子兵法中讲善战者知胜也(孙子兵法善攻者)(5)

最后,孙子还强调了,战场局势是千变万化的,所谓“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每次获得胜利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任何战术都不能简单重复,而要跟进不同的情况,做出对应的变化。用兵的规律就像水流的规律一样,水流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主力而攻击敌人的弱点。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决定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制定取胜的策略。所以,用兵打仗没有固定刻板的形态,水的流动也不曾有一成不变的形态。孙子指出,运用避实击虚的作战方针,要从分析敌情出发,而随形势变化,因为战争过程中的众寡、强弱、攻守、进退等关系都处在急剧的变化之中。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取胜的,就可称为用兵如神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