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弹钢琴 楼下只能忍受吗(楼上弹钢琴楼下装震楼器)(1)

资料图:“震楼器”

9月20日凌晨4点多钟,在大连五一广场附近的远洋风景小区某幢住宅楼,传来了“咣咣”的刺耳噪音。噪音是“震楼器”发出的,楼内不少居民被震得从睡梦中惊醒。安装“震楼器”的,是住在6楼的年轻女子。原来,她认为楼上邻居弹钢琴的声音吵到自己,因而产生不满。此后,她使用“震楼器”在晚间和凌晨“报复”楼上,却导致其他邻居跟着一起遭殃。辖区派出所和小区物业多次介入调解,但这个“结”仍未解开。(9月21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类似“奇葩报复”的手段越来越花样翻新了。楼上住户弹钢琴声吵人,楼下就安装“震楼器”进行报复。对于楼下的住户来说,这也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是这样做却令其他邻居跟着一起遭殃。如此,冤冤相报何时了?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人员流动性进一步加剧,城市中的邻里关系较之以往似乎越来越疏远。“楼上楼下”的邻里生活中,也经常会有些许矛盾。在这其中,噪音问题首当其冲。比如说,有些人很不自觉,夜间电视机声音开得很大根本不考虑邻居的感受,还有一些楼上的住户,孩子在楼上又蹦又跳,家中经常上演“锅碗瓢盆交响曲”,惹得楼下不能休息。多次交涉,却是“屡教不改”,于是邻里关系因此而紧张,“震楼器”等报复神器也就应运而生了。

中国自古讲究“远亲不如近邻”,相邻而居是一种缘分,“邻居好,赛金宝”。如今,我们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之中,把建立在传统之上的一些有益的文化心理弃之不用,而不是将其改造继承,为我所用。如今的经常引起大家关注的小区邻里关系就是如此,过多把邻里之间的公共秩序,交由物业来调节和管理,从而缺少了心理上的相互关照与自我约束。

和谐邻里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现在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邻里之间冷漠到老死不相往来、自私到完全以我为中心,因而也从不考虑彼此的感受,这已成为一种社会病。我们需要大力重构邻里文化的和谐理念,更多在生活中交流互动,构建新型的邻里关系,多些互相理解,多些互相关照,多些笑声问候,少些噪音污染,少些冷漠无视,做到严以律己,管好自家人。楼上与楼下,只是“一板之隔”的邻居,彼此应该多些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就会少一些矛盾,多一份和谐。

(来源:燕赵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