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壳在《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中是头盖骨或脑袋。而在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方言当中,脑壳主要是指头和脑筋,有时还有戏谑人的身份与作为的意思在里面——如果你跟领导或老板雄起而还没有遭“开”,那大家就会在暗自担心后说:“算你娃娃脑壳硬!”但是,四川方言更多的时候会给“脑壳”加上一个修饰词或词组,从而延展出不同的所指及意趣韵味。

记得小时候在外头调皮捣蛋闯了祸,面对大人的责问而又吱吱唔唔找不到理由,或者干脆闷起不开腔,那就只能换来一顿臭骂:“你咋是块(个)掌脑壳娃娃哦!”“掌脑壳”在方言中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闷声不语而办事糊涂,有时还指木讷;二是指做事固执,一根筋(的人)。另外,“掌”应该含有横仗即“仗”的意思在里头,平时所说的“仗哥(儿)”(耍横者)大略也与此有关。这与“哑头蛇(岁)即不爱言语而暗中使坏之人的意思有点相似,但程度相对较轻,农村有句口头禅:“爱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就是提醒我们要小心那些哑头蛇(岁)式的掌脑壳。

四川方言脑壳(方言中的脑壳)(1)

如果说掌脑壳有点偏重于外在表现的话,那么“方脑壳”则首先是“内不秀”,即连脑壳都不够“圆”而是“方”的,那在思维、言语和行事时,肯定打不过调,老爱犯一些低级错误。方脑壳一词随着方言电视连续剧《山城棒棒军》、《方脑壳的故事》的播出开始广泛流行,多用来形容那些话少木讷,脑壳不开窍的人。这同“岩(ai)脑壳”(像岩石一样顽固不化)、铁脑壳(固执,强硬而不怕事)、犟(tɕiaŋ)脑壳(喜欢反着来的犟拐拐)有些区别。但是,相比于方脑壳的蠢笨、岩脑壳的认死理、犟脑壳的反起干,“尖脑壳”是更不受人待见的,由于其外形上的“尖”而让人联想到偷奸使滑、投机取巧,爱耍小聪明、占小便宜,与“尖屁股”的意思大体相同,常用来形容奸滑钻营之人。在有些地方,尖脑壳还用来指自家老婆偷人的人,其中含义的来源可意会而不必言传。只是这种“比喻”已经没有现在的(戴)“绿帽子”“生态”而时尚了。

四川方言脑壳(方言中的脑壳)(2)

虽然上面的几个“脑壳”侧重点不一样,但主要都是从“德”(性)方面来进行评判的。而“木(没)脑壳”、“猪脑壳”则是从智商、情商的角度去指代特定的人,这种人说话、做事往往不动脑筋,把握不住什么场合什么时候该怎么说或怎么做,比如人家阿Q明明就是“疤脑壳”(癞头),忌讳说“光”、“亮”甚至“灯”、“烛”一类的语词,但你却偏偏还要不识趣地来一句:嗨,今天咋怎么早就亮灯了喽?难怪会让“阿Q”们怒目而视了,不被穿小鞋就已经很幸运了。这算是典型的“木(没)脑壳”。而那些脑壳“木”,又总是当冤大头,被人卖了还帮到别个数钱的人就是“猪脑壳”了。当然,这与那种厚道老实乐于不计报酬帮助别人的“内秀”之人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四川方言脑壳(方言中的脑壳)(3)

而一旦说到“砍脑壳”这个词,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的小说《药》或上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在公判大会后追逐刑车去看枪毙犯人的情形,以及大人们对不听话、乱捣蛋孩子的恶毒咒骂:“这到底是哪个砍脑壳、打嫩颠(尖)的龟儿子干的啊?把菜秧子跟我糟蹋来一地都是!“砍脑壳”又叫敲(Kau)沙罐,本来是指杀头和枪毙犯人,但在方言中往往用来诅咒别人不得好死。原本也是指枪毙人的“打脑壳”在方言中的意思却与砍脑壳不一样,反而同“脑壳昏(痛)”的意思近似,既指令人头昏、发晕,也指让人伤脑筋的某件事情或方面,形容不知道该咋办。就像我们不少人,不要说你喊她(他)去读点专业知识或文化方面的书,就是让她(他)去看刘慈欣的《三体》都觉得有点打脑壳,而一说到娃娃青春期的叛逆,那更是让大家都脑壳痛!不过,在场面上许多人最害怕是遭“洗脑壳”,那不是洗头而是洗刷:本来自己就没有那么优秀或位高“钱重”,但别人偏偏要把你“表扬”得来像朵牡丹花,这除了捧杀的嫌疑而外,恐怕还另有所图,应该小心为是。这种给别人带高帽子的“洗脑壳”(用语),因为语境的不同而大多具有取笑、讽刺或批评的意思在里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需要不断地在学习中洗洗脑壳,以促进思想观念的进步。陶艺家李清泉的文创产品“洗脑壳”(茶杯)在形式上取其“洗”(泡)的功用,在内含上却有希望能在繁忙中抽时间喝上几口茶,放松一下身心,调整调整思维,以更好状态投入工作的意味,所以很受年轻的办公一族欢迎。

四川方言脑壳(方言中的脑壳)(4)

但是,确实有人“喜欢”让人洗脑壳。我们经常都会听到有被别个忽悠、洗脑后,拿出几十上百万去参加传销式集资分红之类而血本无归的事情,大家都只能感叹:简直“脑壳有包”!意思是当事人脑壳里头长了(肿瘤)包块,影响了正常的神经思维,反应迟钝,遇到问题回不过神而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来。脑壳有包是从“脑壳有乒乓”演化而来的,乒乓球除本身像“包”而外还是弹的,这个“弹”表示不懂装懂、半壶水响叮当的自作聪明。后来被更加直接的脑壳有包代替了,比它更为形象的是“脑壳遭门夹过”,即脑壳因被“夹”受伤“失灵”而导致脑残不够用,思维、做事目光短浅。与此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还有“脑壳进水”——脑壳被水淹过或脑溢血了,还能好用吗?“脑壳短路”(或“脑壳搭铁”)——脑回路像电路板一样短路被烧(坏)肯定是会出问题的噻。不管什么原因,反正就是脑壳出问题而不好使、不够用了。与这种“病理性”反应不一样的是“摸脑壳”“拍脑壳”,用来形容那些不作调查研究、主观武断地一拍脑袋想出不切实际的事情或政策的现象,这是当下不少职场领导都爱犯的毛病。虽然无关个人智商,但造成的危害远比脑壳遭门夹或进水严重多了。

四川方言脑壳(方言中的脑壳)(5)

在众多的脑壳当中,大概只有“大脑壳”是带有褒义意味的了。平时看到某个乖娃娃我们都爱夸奖:“哟喂,这娃娃虎头虎脑的,脑壳那么大,长大一定有出息。”这种说法不仅是基于经验,而且也应该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你想,脑壳大(但不是病态)就意味着脑容量大,脑髓和脑回路多,自然应该聪明,发展成长的潜力也就大,由此而引申来指称大领导和功成名就的大人物。大脑壳是令人羡慕和景仰的,但千万不要“脑壳大”得来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或随意拍脑壳尽惹些让人头痛的麻烦事。

四川方言脑壳(方言中的脑壳)(6)

这些方言中的“脑壳”可能连一些土生土长的四川人听到都会感到有点脑壳发昏,就像外国人老是分不清中国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一样。而这正是地方语言词汇表意所指的丰富性及魅力所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鼎尚者删除,文章未经同意请勿复制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鼎尚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