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常伴青灯孤庙(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难舍红尘的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难舍红尘的诗(睥睨天下97常伴青灯孤庙-业障)

难舍红尘的诗

第九十七章:常伴青灯孤庙(下)

“后来雨神大概是对韩雍这份非分之心有所体察,屡次劝丈夫早日把他送出峡去。雨瑶的王族权贵还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当初救韩雍的另一个青年姓源,据称也是雨瑶族的执政王,他得知韩雍的身份后,坚决认为应该将他处死。因为韩雍多年镇守广西,屡次率军和其他瑶族部落以及周边少数民族发生战争,如今让他得知大藤峡的秘密,难保不起歹心,若引明军来犯,那雨瑶族桃园般的生活将被毁于战火,后果不堪设想。雨瑶王族权贵大多支持他的意见,唯独渊王宅心仁厚,主张将他平安送出大藤峡,以此让明军知悉瑶民并非不讲理的刁民,他们更希望能与汉人和平相处,避免战火。”

“由于渊王身为雨神的丈夫,虽然同为执政王,想来地位还是比源王更高一些。因此最后争论的结果,大家还是遵照了渊王的意思,决定放韩雍回去。韩雍得保性命,对渊王和雨神夫妇再三叩谢救命之恩。临行前一晚,渊王语重心长与韩雍长谈半宿,希望他出峡之后能替大藤峡雨瑶族保守秘密,不要把峡中见闻向外人叙述,更不可提起以血救人和雨神大典这些神迹。韩雍当时确实心存无限感激,自是满口答应。渊王还希望他以自身的权力地位,上书明朝皇帝,减轻对广西边陲民族的徭役赋税,让汉瑶各族能避免战祸,悉知瑶民企望世代交好的诚意。”

“回到军营后,韩雍屡次试图凭借记忆寻找大藤峡的入口,但一无所获。那一个月所经历的一切,仿佛黄粱一梦,越发地不真实起来。只是梦里,雨神美丽的身影,却愈加刻骨铭心,让他朝思暮想,相思成灾。

“后来,他终于按耐不住和军中一位挚友倾诉了满腹的思念。秘密一旦开了口,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两个人越聊越入迷,韩雍便把渊王割血救命的过程,瑶民祭祀大典的事,以及雨瑶满是琥珀的事都说了出来。

“在那位朋友的鼓动下,隐藏在韩雍心底的丑恶欲望渐渐被点燃起来,他们花了几年的时间,多方求证,向附近的少数民族和瑶族其他分支族人打听,也有利用军权抓捕、威逼、利诱一些瑶民讲述,总之,关于大藤峡雨瑶部族的情况越了解越多。

“但真正让他们决心一定要攻入大藤峡的原因,还是因为打听到一个传说,那就是关于瑶神降世,可以长生不老的秘密。韩雍虽然对这个传说也是半信半疑,但联想到渊王血的确有治病救人的功效,而且瑶民对雨神顶礼膜拜,据说也是因为雨神和瑶王结合,有可能生出他们口中的瑶神。那祭祀大典上的婴孩,难道真的是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瑶神?

“抱着对着一切的疑惑和渴望,韩雍便利用镇压瑶族另一个分支首领侯大狗起义的借口,向皇帝提出奏请,名正言顺率军征讨大藤峡。不过问题的关键是,尽管历经五年的探访,他们还是没有找到大藤峡的入口,根本没办法进入雨瑶的属地。

“事有凑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雨瑶族内竟然有一人主动向韩雍投诚,他以获得明军支持推翻瑶王为条件,主动请命带领明军找到大藤天堑的方位,而且为了证实他的诚意,他还带来了一颗在祭祀大典上看到的那种神秘的蜜蜡琥珀球……”

袁怀昭和雨沁田闻听到此,心情激荡已不能自已,连忙追问道:“照你所说,那韩雍引兵进入大藤峡其实是受人教唆,那名与他合谋的朋友叫什么名字?那位瑶族内部的叛徒又是何人?”

那老僧深深低下头去,半晌方露出凄然一笑,道:“瑶族之祸,与韩雍脱不了干系,老衲无意帮他开罪,他有违誓言,觊觎雨神的美貌和雨瑶的财物,确实就是大藤峡之难的罪魁祸首。便是诚心悔过,也难抵瑶族无辜死去的数千条人命,唯有一死,方能偿还罪孽。因此今日你们到此,老衲便将过往种种如实相告。但若把全部罪责归罪韩雍一人,也有欠公允,因为明军攻入大藤峡后,真正逼死雨神夫妇,残杀无数百姓,疯狂抓捕妇孺的,并不是韩雍,那个朋友才是真正的主使者,是他,怀揣着不可告人的野心,誓要找出长生不老的秘密,并且,他本人,就是一个不可告人的存在,又有谁能想到,他就是……啊!”

老僧话未出口,突然惨叫出声,表情一瞬间僵直在脸上,两眼暴突,目瞪口呆,身子一软,往下便倒。


原著:远歌;首发:远歌国际

图片取自花瓣网等网络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