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城里有一条街道叫做五星街,东起五味十字西头,与南边走向的南广济街相连,西到东梆子市街东口,往南走是甜水井街(南北甜水井街),往北走是桥梓口(南桥梓口)。
街道中间有一座五星街天主教堂,全称叫做天主教西安总教区圣方济各主教堂。
教堂大门对面有一条巷子,是冰窖巷,教堂围墙东边向北的巷子是草场巷。
五星街并不长,大概只有276米,但它却是西安城里西南部比较有名的一条街道。
从地图上看,“五星街”这个名字与它周围的街道名称相比,并不合群。
五星街的东边是四府街、五味什字,它的西边是桥梓口、甜水井、东梆子市街,与这些一看就很有年头的老街名相比,五星街这个“又红又专”的名称其实出自于解放以后。
上图:五星街西口
这条街的位置,基本是隋唐长安城的皇城第六横街西段。如果回到唐朝,五星街的街南是相当于现在国宾馆的鸿胪客馆,街北是太史监、御史台,太史监是当时掌管天文历法的机构,御史台则是相当于检察院的监察机构。
上图:五星街
其实,名称颇为现代的五星街是一条真正的西安老街,只是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五星街的原来叫做“土地庙什字”,是因为街西的十字路口曾有座“都土地庙”而得名,跟“五星”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明清时期都土地庙与北边的都城隍庙相对。据《西安通览》记载,明初为了防止官员贪污,实行一种很严酷法规,官员只要贪污四十两银子以上就要被拉到土地庙剥皮,剥下来的人皮里面塞上草、冰片、雷丸,防止虫蛀鼠咬,放在土地堂两侧,用来警示其他官员。尽管这一酷刑实行时间不长,但是却让土地庙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阴森恐怖的象征。据说,这座都土地庙最早占地面积也不小,后来却逐渐被人们冷落,庙宇坍塌,时间一长便不复存在了。土地庙所在的十字路口,却保留了土地庙什字的名称。南北街被叫做南北土地庙,东西街被叫做东西土地庙。
上图:五星街天主教堂门外的老人
1966年粉巷、南院门、五味什字、东西土地庙什字(即今五星街)和东、西梆子市街统一改名为五星街,并以东段、中段、西段加以区分,南北土地庙什字改为前卫路的一部分。
上图:五星街天主教堂对面的冰窖巷口
1972年,南北土地庙什字被改为红光街,东西土地庙什字仍然保留五星街的名字。之后红光街还有一段时间改成了含光街,现在则成了桥梓口的一部分。上世纪七十年代,西安市统一把“文革”时更名的老街巷恢复原名,文革结束以后,大家的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对当时的政策没有吃透,地名办的工作人员处理名带有‘庙’字等封建社会留下来的街名时都比较小心谨慎。比如,恢复琉璃庙街旧名时,去掉了中间的庙字,改叫琉璃街。雷神庙街、土地庙什字等一批地名后来就没有改回去。所以文革时改名为五星街的6条街道里边,其他5条都恢复了过去的名字,东西土地庙什字沿用了五星街这个名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五星街和桥梓口南段从前使用的是土地庙什字同一个地名,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西安过去还有过土地庙什字这个地名。
五星街上的天主教堂现在被人们称作五星街教堂,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清朝时期这一条街向东向西用现在的话说就属于西安市最繁华的南院门商圈,沿街全部住的是官员和富商,所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安市旧城改造前这条街上还有很多几进深的大院子,仅凭高大的门楼和院子里精美的砖雕就可以断定,它们的主人家境多么富足,身份多么显赫。
当然,昔日的豪门宅院已经不复存在,古色古香中西合璧的百年天主教堂如今却依然还在,新冠病毒疫情之前,时常有人在里面拍婚纱照,现在只是因为疫情防控,暂时不对外开放,时不时还有路人在门外拍照。
如果要到五星街或者五星街天主教堂的话,公交车187路、193路、713路都非常方便,下车就能看到五星街中段的天主教堂。
我是黄昆,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安人,《黄昆说西安》说的都是我个人对西安的了解和认识,作为一个生在西安长在西安的西安人,我计划以《黄昆说西安》为主题,通过视频和图文两种形式介绍西安的历史文化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西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西安!
如果你想了解西安哪里、对西安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或者有疑问都可以私信、留言给我。
《黄昆说西安》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加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