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电影的特点(1999年的电影是怎样讲故事的)(1)


好的电影是会讲故事的,「那山那人那狗」就是。

夏日微风轻拂而来,试图带走粘腻感,看完电影后,我便出了门。我在想,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一时间竟有了答案「一杯平淡却香醇的无糖豆浆」。

十年前的电影的特点(1999年的电影是怎样讲故事的)(2)

故事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湖南西部的大山里,身为乡邮员的父亲因腿伤无法继续行走在乡间邮路上,儿子自愿成为接班人。故事从一个普通的早晨开始,天色微明,儿子上任第一天,父亲和老二「狗」与他一同走上来回223里的邮路。一路上大山风景动人,故事情节简单,节奏缓慢,带着温情且细腻的舒适感。

匠人精神

十年前的电影的特点(1999年的电影是怎样讲故事的)(3)

「邮路就是邮路,该怎么走就怎么走」,这是父亲对工作的态度。朴实善良的他心里装着大山,装着邮路,一走,就是二十多年。不喊苦,不投机取巧,淌冷水,滚下山去,他却始终对工作敬职且热爱。秘书说,其他来到乡里的人都升官了,只有他还在走着。

李宗盛诉说匠人的心时提到,「世界再吵杂,匠人的内心绝对是安静的」。

父子亲情

十年前的电影的特点(1999年的电影是怎样讲故事的)(4)

父亲与儿子间的感情似乎有点生疏,儿子始终有些「害怕」父亲。各自都有对方不知道的事,儿子也曾在心里怨过父亲。父亲好像总以一个不善表达情感的形象出现,却不可置否地深爱着孩子。

走过父亲的路时,儿子也慢慢理解了。

爱与等待

十年前的电影的特点(1999年的电影是怎样讲故事的)(5)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山里人等信,等待一份日夜期盼的念想。五婆等待孙子,孩子等待父母,妻子等待乡邮员归来。

乡间音乐

十年前的电影的特点(1999年的电影是怎样讲故事的)(6)

乡间音乐是一种属于自然的音乐,夏日蝉鸣,池塘边的蛙叫,草丛里的蛐蛐演唱会,树林里的鸟鸣声。像一个巨大的装载声音的博物馆。

老二不说话

十年前的电影的特点(1999年的电影是怎样讲故事的)(7)

用什么来形容老二呢,想来这句便极合适。

老二不会说话,但什么都懂。

十年前的电影的特点(1999年的电影是怎样讲故事的)(8)

喜欢这部影片的光影与构图,有一种让人心安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以剧中两句台词作为结束。

「山里人干嘛要住在山里,因为他们是神仙的后代」

「山里人住在山里,就像脚放在鞋里面,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