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成都一小学二年级老师苟老师,分享了一份自己学生的练字作业,这名同学可能受到了连日来下雨天气的启发,写“雨”字时从本来四个点逐渐增多,俨然从小雨变成了大暴雨,其形象生动让人哭笑不得。

文:今日头条原创作者“煮酒小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以水滴写作文该怎么写(小学生练雨字雨点越写越多)(1)

小学生练雨字雨点越写越多

开始读书认字时,最常见的家庭作业就是写若干遍的数字、字母或汉字,写多了之后有点枯燥,再加上欠缺点儿耐心,写着写着就不认真了,甚至开始动歪心思偷工减料,比如把几支笔绑一块同时写好几行。也有例外的,近日四川成都一位二年级小学生反而把简单的字往复杂了写。

在老师留的练字作业里,有练习写“雨”字,一名小学生写得让人大开眼界。第一行还是规规矩矩的“雨”字,从第二行开始,“点”这个笔划越来越多,到最后一行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个“点”了,从上至下看,雨势越来越大,仿佛从小雨逐渐演变成了大暴雨。

以水滴写作文该怎么写(小学生练雨字雨点越写越多)(2)

雨势越来越大

老师没有生气,反而非常高兴,感觉这份作业非常有想象力。因为当时成都的阴雨天气就是连绵不绝,这一页“雨”字简直太生动形象了,非常贴近现实。可能这名学生也是对连日的阴雨天气感慨颇深,才能不嫌麻烦写得如此复杂吧。

虽然看完之后快不认识“雨”这个字了,但不得不说加深了对仓颉造字的理解。“雨”本来就是象形字,四个点像从天空降落水滴的样子,小学生能从“点”的多少来表述雨的大小,虽然乍看有点天真幼稚,但至少对笔划有了一定的理解。

以水滴写作文该怎么写(小学生练雨字雨点越写越多)(3)

“点”的多少来表述雨的大小

老师也值得称赞,有一定包容的教育理念。如果换个照本宣科的老师,没准儿会死板地认为作业不合格,让重新写,打击孩子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学习乐趣。“对”和“错”虽然作为做题的常见判断标准,但是在这两个标准之间,有些情况下还会存在一个因人而异的发挥空间。

当然,并不是鼓励任性地随意发挥,毕竟考试还是需要标准答案的。只是,在孩子表现出创造力的时候,应该耐心地引导、鼓励,别让童真丢失得太早。

大家怎么看类似的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