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编辑:董学仁有时候读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传记,我都喜欢闲笔,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于笔风的搞笑段子:有一种叫闲笔的调侃方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笔风的搞笑段子:有一种叫闲笔的调侃方式

关于笔风的搞笑段子:有一种叫闲笔的调侃方式

特邀编辑:董学仁

有时候读文学作品,不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传记,我都喜欢闲笔。

很小的时候读施耐庵的《水浒传》,里面闲笔多,挺有趣。那位打虎英雄,有一次喝醉酒在夜里赶路,被一只狗戏耍,两次滚到河里。像这样的情节,无关大局,连次要情节也算不上,应该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闲笔,为的是让人读到开心。

我们平时坐在一起讲故事,会讲故事的人,能把一个长故事讲得很短,不会让人厌烦;也能把一个短故事讲得很长,中间加入有用没用但很生动的内容,让人不会沉闷。这是他个人的本事。以前有说书人,后来有小说家,这个本事都应该有。

从《水浒传》里找两个例子看看。

第一个是情节的闲笔,用临时插入的小人物打趣:

众人见轿夫走的快,便说道:“你两个闲常在镇上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怎地这等走的快?”那两个轿夫应道:“本是走不动,却被背后老大栗暴打将来。”众人笑道:“你莫不见鬼,背后哪得人?”轿夫方敢回头,看了道:“哎也!是我走得慌了,脚后跟直打着脑杓子。”众人都笑,簇着轿子,回到寨中。

现在人们说的俗语“忙得脚打后脑勺”,可能就来源于施耐庵的小说。在他那时候,估计这也是民间的一个段子,作者有心放在了小说里面。而今小说也常用民间大众皆知的段子,有荤有素,往往用得生硬,不如施耐庵老先生那般自然。

第二个是议论的闲笔,有时用于一章之中,有时在一章的结尾,表示作者对事情的看法。

比如下面这段:

两个就月明之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两口剑寒光闪闪,双戒刀冷气森森。斗了良久,浑如飞凤迎鸾;战不多时,好似角鹰拿兔。两个斗了十数合,只听得山岭旁边一声响亮,两个里倒了一个。但见:月光影里,纷纷红雨喷人腥;杀气丛中,一颗人头从地滚。正是: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毕竟两个里厮杀倒了一个的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这当然是作者站出来指手画脚,但作者有个明显的目的,是让读者接连出现兴奋点和兴趣点,不会把书放下,或者抛到一边,不再看了,那才是作者的损失。

古典作品里有时出现的那句话,“闲话休题,书归正传”,有时写成“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按一般人理解,说的是从刚才写故事的闲笔返回,继续说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鲁迅把闲笔叫作闲话。在《忽然想到》一文中表述:“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他复近于教科书。这正如折花者,除尽了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

这个比喻挺好,闲笔如枝叶,无枝叶映衬之花,缺少了一份活气,不能枝叶横斜,摇曳生姿。

当代作家贾平凹把闲笔叫作闲话。他说:“所谓闲话,是作者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无用的趣味。”在他早期的小说里,他想用闲笔增添趣味性,就在小说里写一段文字,表面上不是主要情节,但实质上是为读者理解主题而埋下伏笔。这样的文字还是为主题服务,有急功近利的嫌疑,未必是真正的闲笔。

我看到他用得比较好的闲笔,是在2000年出版的《怀念狼》里。开篇不久,他写道:

“在海边生活的人,长相都是鱼鳖海怪的模样。在平原上生活的人,长得又多是牛呀马呀似的长脸,商州南部的镇安县、柞水县、山阳县的人差不多有皮薄骨硬,耳朵尖耸,眼或是三白或是四白。翻开那三县的县志,分别记载着在呈三角状的三县交界地,曾经因狼灾而毁灭过古时三县合一的老县城。”作者想写商州有过的狼灾匪患,却从老县城的山里人长着狼相的闲话开始,而这个闲话前面,还要加上海边的人长相是鱼鳖海怪、平原上的人长相是牛马长脸的闲话。按我的理解,后面几句还是为读者理解主题服务的闲笔,但加上前面看似自由散漫的闲笔,就挺有意思了。

请你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在这里调侃不同地理环境的人的长相?如果你觉得所谓人与动物连相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扯闲篇,那么,这种调侃还可以放到小说里吗?

大约十多年前,我读《怀念狼》,读到这几句时,在下面划了线,在书页空白处写了这两个思考题。

后来我想到,离开事实根据的闲话让人的印象更深一些,这可能就是作者的用意。举例来说,我看过一部电影,男主人公经过一个花园时,不远的地方有人吹着小号,阳光很好,号音明亮,主人公没有停下来,走过去了。看完电影,这个吹小号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并没有什么联系,那段小号也没有伏笔什么的意思,可是导演为什么加入这个闲笔呢?好多年后,电影的名字和内容我都忘记了,那在晴朗天空下飘荡的小号还留在记忆里。

我还想到,写作时的闲笔,某一点上就像围棋的无理手,它明显不是围棋的强手、最强手、妙手,但有时候突然来那么一下,效果可能不错,变成妙招。

《怀念狼》第一章里有段描写,一户人家中年男人被土匪掠去,绑在树上喂了狼,脖子上一道绳索绑得很紧,那颗头还在树上,脖子以下却什么也没有了。有个邻居看到了这个场景。

接下来,小说写到邻居把这场景告诉了他的家人:

“这是我看见了的,”邻居说,“这是他的命,他生就了短眉目长是短寿相啊,你得恨他,恨他把你抛在半路上!”妇人喉咙里咕噜噜一阵响,一股黑血喷口而出,女儿看见了空中一个红的蝴蝶在飞,蝴蝶落在了寺庙的石头墙上,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母亲的头就砸着了她的脚,她叫了一声“娘!”娘的眼睛全然是白眼睛。

这也是一种闲笔,悄悄安排的那种。第一章写的是当代故事的历史背景,几千字写了几十年,那妇人的死不是大事情,这样铺张,是放慢节奏的闲笔。

现在进入写作练习环节。

第一步骤,我在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需要你的回答——《怀念狼》的作者为什么要调侃不同地理环境的人的长相?如果你觉得所谓人与动物连相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扯闲篇,那么,这种调侃还可以放到小说里吗?

第二步骤,理解一下,闲笔也可以放在作品的开篇,如《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开头: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判任何人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那些优越条件。”

第三步骤,找出你的一篇旧作,加上几处闲笔,加在开头、中间、结尾部分都可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