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生态文明关键词)(1)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生态文明关键词)(2)

生物多样性是宝贵的自然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实现永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类型,高等植物35000多种,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8000余种,已记录海洋生物28000余种。我国生物遗传资源丰富,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起源地,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均居世界第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我国具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其中,森林类型22类,竹林36类,灌从类型113类,草旬77类,荒漠52类。淡水水域生态系统复杂,自然湿地有沼泽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滨湿地和湖泊湿地4大类,近海有黄海、东海、南海和黑潮流域4个大海洋生态系统,近岸海域分布滨海湿地、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海湾、泻湖、岛屿、上升流、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海底古森林、海蚀与海积地貌等自然景观和自然遗迹。

在人工生态系统方面,我国有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人工草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在物种多样性方面,我国拥有高等植物34792种,其中,苔藓植物2572种,蕨类2273种,裸子植物244种,被子植物29703种。此外,几乎拥有温带的全部木本属植物。我国约有脊椎动物7516种,其中,哺乳类562种,鸟类1269种,爬行类403种,两栖类346种,鱼类493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共420种,大熊猫、朱鹅、金丝猴、华南虎、扬子鳄等数百种动物为中国所特有。已查明真菌种类10000多种。在遗传资源多样性方面,有栽培作物528类1339个栽培种,经济树种达1000种以上,原产观赏植物种类达7000种,家养动物576个品种。

199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设立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国是最早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率先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统筹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发布和实施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方案”,并取得明显成效。

生态系统修复成效显著。近十年来,中国森林面积净增长10万平方公里,重点生态功能区草原植被盖度提高11%,修复红树林等退化湿地2800多平方公里,实施水土流失封育保护面积72万平方公里。

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全国开展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建立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体系与配套政策措施。2015年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印发《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完成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2000~2010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划定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发布中国高等植物、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和三批外来人侵物种名录。完成了全国400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评估工作,定期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规违法活动。

全社会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组织实施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活动,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通过报告会、培训和网络社交媒体等多种形式普及相关知识,显著提高了公众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生物多样性退化的总趋势尚未得到粮本遏制。全国高等植物中4000多种正受到威胁,1000多种处于濒危状态;其中9种植物野外数量仅存1一10株,54种只有1个分布点。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濒危物种中,我国占156种,约占总数的1/4。需要提出的是,物种一旦灭绝就难以再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到2020年,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要以落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为主线,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评估,摸清家底;二是构建生物多样性的观测网络,掌握动态变化;三是强化就地保护,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四是加强迁地保护,收储国家战略资源;五是开展生物多样性恢复试点示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六是协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精准减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七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化、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态文明关键词》(主编:黎祖交 本条作者:周宏春 编辑 吕子乔)

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生态文明关键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