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无事,人间万物皆可热爱。
杨绛先生曾说:
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半生匆匆而过,随着年龄渐增,终于悟透其中深意。
人在年轻时,总喜欢事事都顾及别人的目光,到最后,背负太多,想要的太多,得不到的太多,累的是自己,苦的也是自己。
五十岁以后,走到人生下半场,若想日子过得舒坦,就要学会及时“清零”。
杯子空了,心干净了,才能装进新的东西;
清理了垃圾,卸下了包袱,才能更好的前行。
01
- 成就清零,放下功名。
前些日子,曾获终身成就奖的香港导演楚原辞世,享年87岁。
回顾他的一生,历经大起大落,打破过香港电影的票房记录,也面临过连拍6部电影都票房惨淡的难堪,得到过大众的称赞,也承受过同行的讥讽。
四年前,楚原站在第37届金像奖颁奖礼上,发表“终身成就奖”获奖感言,一开口便说了四个字:“受之有愧”。
提及一生成就,他笑着说:
任何人,无论你昨天多风光,也无论你昨天多失意,明天天亮的时候,你照样要起来做一个人。
最后,送给大家几句我喜欢的话,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为虚度年华而羞耻,那你就可以很骄傲地对自己说,你无负此生。
一番话讲完,台下掌声不断,有人红了眼眶,有人连连点头。
有多少人,在岁月变迁后,放不下昔日风光,割舍不下曾经辉煌,执念越来越深。
不论处于什么阶段,人总是要向前走的,过去的成就一键清零,未来的生活才能一键重启。
人生本是一场空,来时一丝不挂,去时一缕青烟。
当年华老去,最好的状态应该是:
放平心态,不再沉迷于得失成败,放空自己,让生命的天地变得更加辽阔。
02
- 关系清零,整理圈子。
知乎上有个问题:人为什么会觉得心累?
有个高赞回答一针见血:生命中大半的疲惫都来自于人际关系,开始一段关系,维护一段关系,结束一段关系,人情往来间,皆是消耗。
你有没有发觉:年龄越大,越疲于应付社交场合。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社交都是无意义的,却几乎耗尽了我们的精力。
如果一个人需要你费尽心思去讨好,等到时间久了再多的好都会变成理所当然。
如果一段关系开始于利益的牵扯,那么最终也会随着利益的终止而结束。
如果社交没有让你获取能量,反而带走了你本身的能量,与其耗在其中,不如抽身而退。
三毛有段话诠释的很深刻: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
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
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
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中年以后,不必把所有人都请进生命里。
整理好自己的圈子,错误的关系及时止损,错误的人及时清理出自己的生活。
朋友随缘,知己一二足矣,爱人在侧,余生岁月静好。
03
- 欲望清零,知足知趣。
什么是人,欲望满身。
年轻时,欲望是促使人向上攀爬的动力,适当满足欲望是快乐之源。
可五十岁后,若是一味深陷欲望中,就难以体会真正的幸福。
老戏骨陈道明在60岁生日时,曾写过一篇记录自己所思所想的文章。
其中提到,他不沾烟、酒、牌,不喜欢应酬,从不光顾酒吧、歌舞厅之类的娱乐场所。
除了工作,剩下的就是读书、练字、弹琴、下棋,为女儿做衣服,为妻子裁皮包。
这些事情或许在旁人看来无用,但在陈道明的认知里,做这些“无用之事”可以给生活带来惊喜和美感,还能抚慰心灵。
就像他在那篇文章中所说:
“人活着,需要给自己的心安一个家,让自己保持自我,本我,真我。”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欲望裹挟着生活,在舍与得之间,变得越来越焦虑不安。
只有学着放下,返璞归真,才能万般自在。
后半生,做一个知足知趣的人,不攀比不嫉妒,内心安定了,幸福自然就多了。
04
- 心事清零,除去杂念。
作家纪伯伦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
你不再追求空泛的成长,只是开始修养自己的性情。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深以为然。想得太多,心有千千结,对自己只会是一种折磨。
看过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有位棋艺高超的棋手,由于连日来一直输棋,总结很久也没找到输的根本原因,便去请教寺院的师父。
师父让他一边与自己聊天,一边清扫台阶,然后一边下盲棋。
也就是说,他必须在心里记着所走的每一步棋,在聊天的过程中还要集中注意力思考棋局。
但因为棋手的内心过乱,思绪不宁,记不住棋,棋局只进行了一半就失败了。
而师父却能在交谈间,将每道台阶扫的干干净净,还走好了每一步棋。
随后师父拿起地上的茶壶告诉他:“人这一生,就像这茶壶般,不能因为壶轻就一直端着,也不能觉得壶重就不敢端起。”
棋手这才明白自己的症结所在:心事太多,怎能看清楚棋局。
人生也是如此,忧思过甚、患得患失,就无法看清前方的路。
唯有卸下自己的累,放过自己,才能活的坦然自在。
再难的日子也别忘了:所有伤痛,都能愈合,所有烦恼,都有解药。
05
- 物质清零,生活极简。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效应:“鸟笼效应”。
大意是说:假如一个人买了一个空鸟笼,过一段时间后,他一般会为了这只鸟笼再买只鸟,而不会把鸟笼丢掉。
其实最开始他并不想养鸟,但最后却成了鸟笼的“俘虏”。
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常见:
你原本只是想买一件衣服,后来为了这件衣服搭配了新的裤子,随之又买了新的鞋子。
觉得礼物的包装盒好看,就堆在角落里,可时间久了,盒子上除了落满了灰没有任何利用价值。
遇上打折促销,买了很多自己并不需要的物品,后来全部成了摆设。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家里的空间越来越小,心情也会越来越差。
物品太多,反而会降低生活的质量,放纵物欲,终究会因负担太重压垮自己。
梭罗在《瓦尔登湖》写过一句话:
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汲汲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从现在开始,学做减法,拒绝囤积,该扔就扔,当断则断。
物品只买自己需要的,房间保持干净整洁就好,取舍之间,自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养一盆植物,等一株花开,极简生活也有别样的美好。
▽
杨绛先生在《善待暮年》中说:
在曾经的岁月里,每个人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光环,但这光环已是‘过去式’。
当光环褪去,谁都是柴米油盐,谁都是一介布衣。
所谓“光环”,大抵正是人一辈子的功名、物欲,繁华褪去后,一切终究要回归平淡。
人生下半场,保持随时“清零”的能力,是对于世事变迁的坦然,亦是从容不迫的境界。
往事清零,爱恨随意,心中无事,人间万物皆可热爱。
愿你阅尽繁华,不失素心;走的洒脱,活得清醒。
来源:名著听书
作者:枳为橙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