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小米粥,是很多人秉持的养生法则。很多人家早饭或晚饭都喝上一碗,对中国人来说,这是对祖先生活的重现。这种黄色的小小籽粒,熬成粘粘的粥,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
小米(Setaria italica)
禾本科,狗尾草属。株高约60-120公分,茎细直,中空有节,叶狭披针形,平行脉,花穗顶生,总状花序,下垂。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籽实小。
小米,文雅的古称是“粟”,也叫谷子。粟原产中国,约在7000年前驯化于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先民要从N种野草中挑选谷物和蔬菜,肯定是操碎了心,原因很简单,未经驯化的植物,无论叶子还是果实,都绝对不是今日你吃到的样子。
小米的长相,超像遍地都是的杂草狗尾草,它的确是狗尾草属的植物中种子最大的植物,是狗尾草的大种子大谷穗表亲。而且呢,粟在7000年前,还真的就是狗尾草。
是的,小米是一种出自人类之手的植物,话说回来,全世界所有粮食作物,本身都与今天的模样大为不同,都是一些杂草。
黄河流域的人们需要一种可以做主食的谷物,它必须产量高,而且容易收割,意思是,它要结出很多种子,种子要在同一时间内成熟以便采集。
这样的要求看似不难,对野生植物来说其实是很高的。大家春天去挖过野菜的话应该有印象,同一片地上,野菜有老有嫩。如果你能等它们开花结果,那你会发现,不同植株的开花结果时间都有差别,经常是这一片花都谢了,那一片才刚开呢。
要是粮食也这样无组织无纪律,农民就过不下去了。今天熟几棵,明天熟几棵,还都不长在同一块地里,种子一熟自动脱落,掉进土里,有本事你捡啊?哎,把人累死了撒……
所以农作物都需要驯化,通过选育、培养,让它们变得更稳定:一同种下的作物,绝大部分都必须长成统一大小的种子(果实),有统一的成熟时间,保证不随意脱落。才能保证人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高的产量。
根据这个要求,先民们发现了一种容易选育的野草:狗尾草。它的籽粒很多,可以统一成熟,采集起来也不麻烦。
唯一的问题是,狗尾草那种子真还不够塞牙缝的,怎么吃?驯化作物是漫长的劳作,人从狗尾草中选出种子颗粒较大的个体,种下这些大种子。一代一代改良,筛选出拥有大种子基因的个体来繁育,然后继续筛选种子的口味、颜色、粘度……
狗尾草就这样变成了小米。小米至今还可以跟狗尾草杂交,毕竟确实曾是同一种植物呀。
对古代中国人来说,小米简直是自然的恩赐。它对环境的要求比较低,产量高,好储存,直到中唐时期,小米都是中国北方的统治粮食,主要用来蒸饭吃,就跟蒸米饭一样。
到了晚唐,更好吃的麦和稻后来居上,慢慢代替了小米。现在,小米早就不算主要粮食作物了,算是尝个鲜的杂粮类,负责满足现代人偶尔吃粗粮的健康要求。
其实小米不算太“粗”,它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丰富,蛋白质和粗粮最常见的膳食纤维则含量较低,所以作为粮食的确是比不上米面的。把小米作为补充食品,偶尔吃一吃还不错。
我们不能忘记狗尾草,在各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祖先中,狗尾草算是特例——如今稻、麦、玉米的祖先都很少见了,几乎整体被驯化种或者说改良种取代。
但那些未被驯化的狗尾草,跟小米分道扬镳,保持自我,作为田野中自由自在的杂草,和小米一起坚强地繁衍下来。
想想它们的模样吧,在我们的脚边,狗尾草举起它们结满细小种子的小谷穗,立起种子上扎人的绒毛,很严肃,很分明地告诉人类:我不好吃。
哎呀,7000年前,你也是这样说的呀。
文/ Eva
图/维基百科、昵图网
编辑/E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