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宋是宋朝给后世留下的印象,弱宋之所以弱,其中有一个刻板印象就是骑兵不行,步兵打不过骑兵,由此也造就了唯骑兵论的神话。即使有部分人认为步兵可以打败骑兵,并且依据史料做出细致专业的战术分析,但也没有涉及到要点,这种分析实际上是把骑兵和步兵割裂来看。单独的骑兵和步兵都是有重大缺陷的,只有两者结合,才会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单就以步制骑而言,李陵、马隆的车阵,刘裕的却月阵,岳飞的郾城大捷等无数战例,足以证明即使在平原和开阔地带,步兵完全可以打败骑兵。而那些以骑兵见长的军队,也并非我们想象中的清一色骑兵。作为游牧民族的薛延陀,就有一套独特的步兵战术。辽、金、西夏、元、清,这些以骑兵闻名的国家,同样大量使用步兵,甚至以步兵作为主力。
马其顿方阵
车阵
郾城大捷
以往的固有思维,把骑兵当成虎式坦克,一冲起来步兵无法阻挡,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步兵是有反坦克阵地的,即使虎式坦克也不能无视反坦克阵地硬冲。骑兵面对长枪、弓弩、拒马等组成的步兵方阵,同样不能硬冲,只有等方阵出现漏洞才会进行冲锋,而担任冲锋任务的重骑兵,如玄甲军、铁浮屠、铁鹞子等,在军队中所占比例是很少的,起的是一锤定音的作用,一旦冲阵失败,陷入步兵阵中,往往损失惨重。
金国铁浮屠
有人会说,用轻骑兵骚扰疲敝步兵不就行了,这也是一种错误认知。无论是马其顿方阵,还是罗马方阵,中国方阵,一支正常的军队,都是中间步兵,两翼骑兵。抛开部队水平和指挥因素不谈,这两翼骑兵就是用来阻止骚扰和灵活出击的,有威力的步兵方阵,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步兵组成。那么骑兵面对步兵的优势到底何在?
骑兵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机动力,尤其是战役机动力,可以快速穿梭于各个战场之间,调动敌人选择交战地,或趁敌立足未稳,或局部以多打少,进而掌握战场主动。只要限制或对冲了机动力,无论战役还是战术,骑兵都不如步兵具有全面性。以往分析将步兵与骑兵分别独立看待,而忽视了另外一个兵种的存在,步骑——装备马匹的步兵。汉唐的强大并非单纯的骑兵强大,而是步骑结合,其克制游牧民族的根本原因是其拥有大量的马匹,进而掌握了机动力使游牧民族的优势荡然无存。在唐与周边政权的战争中,经常能看到少量骑兵突击,大队步兵跟上的战例,正是大量的马匹让步兵获得了骑兵的机动力,可以和骑兵一样风驰电掣,长途奔袭,从视觉效果上来看跟强大的骑兵没什么区别,而其实质还是步兵。所以,抛开机动力单论骑兵和步兵硬刚谁更厉害,那明显步兵更胜一筹,摆开阵型硬碰硬,宋朝步兵完全不惧怕骑兵。宋朝步兵战力孱弱主要是因为马匹数量不足,被敌人掌握了主动权。说到这,肯定有人会问,宋朝那么有钱,就算没有养马地,为什么不买马编练骑兵?
敦煌壁画中的唐军
唐军骑兵俑
骑兵冲锋
作战的第一要务就是搜集情报,在古代通讯条件下,靠人徒步搜集情报,肯定会导致情报滞后陷入被动。所以,马匹要优先配给斥候,在每个需要侦查的方向上,需要布置十几至几十个斥候,根据情况还要另外增派,战时这些斥候还可以转化为两翼的骑兵使用。其次,部队行军并非像影视剧中装备齐全,而是由骡马驼运,至战场再分发穿戴,如果遇上紧急情况,只带兵器快马奔袭,将辎重和盔甲舍弃,这就是“卷甲而趋”。只有在保证了侦查运输和步兵基本的机动力需求之后,才会考虑编练大规模的骑兵部队,其中耗资巨大,富裕的宋朝也无法承担,这也是范仲淹反对北宋编练骑兵,主张使用堡寨战术的原因。宋朝马匹少,骑兵就少,步兵也无法保持高机动力,这就导致宋军在战场上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给后人留下了步兵不如骑兵的印象。
宋朝步人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