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提到日本漫画家浦泽直树的代表作,那么对资深漫画迷来说,除了以女子柔道作为主题的《以柔克刚》(Yawara!)以外,后来完全改写他的创作路线,让他从原本以运动漫画闻名,成功蜕变为日本悬疑漫画第一把交椅的《Monster 怪物》,肯定是最多读者第一时间会想到的作品。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1)

△《怪物 MONSTER》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2)

1993年,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主演的动作惊悚片《绝命追杀令》(The Fugitive),除了获得优异的票房成绩外,它更以暑假档大片之姿,极为罕见地在隔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入围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七个奖项,与《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钢琴师与她的情人》(The Piano)及《以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等片同场竞争,可见其成功程度。

就在那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同年年底,《Monster 怪物》则于太平洋另一端的日本诞生。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3)

△《怪物 MONSTER》

会把《Monster 怪物》与《绝命追杀令》放在一起,是因为这两部创作媒介与国籍均有所不同的作品,其实拥有一个相同源头,也就是于1963年到1967年间播出的美国影集——《法网恢恢》(The Fugitive)。

《法网恢恢》的剧情描述医生理察金波(Richard Kimble)某日回家时,看见一名神祕的独臂人匆忙离去。感到不对劲的他,进屋后发现妻子竟已惨遭杀害。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4)

△《怪物 MONSTER》

更出乎意料的是,在警方调查结束后,竟发现所有关于凶手是谁的线索,都指向自己,使他由于坚持自己的清白,反倒被法院判处死刑。

在金波被押解送往监狱行刑的路上,他们搭乘的火车意外出轨翻覆,使他趁机逃脱,就这么一面躲避警方追捕,一面在旅途中以医术救助需要帮助的人,踏上了寻找那名独臂人,为自己洗刷冤屈的亡命之旅……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5)

△《怪物 MONSTER》

《法网恢恢》在美国播映时十分受到欢迎,第四季的全剧大结局不仅于当时打破收视率最高纪录,甚至直到今日,都还是美国电视史上第三高的作品。

因此也使直接改编自这部影集的电影《绝命追杀令》,在当时仍为票房保证的哈里逊福特加持下,成为那年暑假档最受瞩目的商业大片之一。

而在日本,于60年代稍晚播出的《法网恢恢》也同样大受欢迎,并让当时年幼的浦泽直树因此留下深刻印象,最后则使他在《危险调查员》(MASTERキートン)即将连载结束,总算要开始筹备他想挑战已久的悬疑漫画时,第一时间便想起了《法网恢恢》,并决定要采用类似的结构来推展故事。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6)

△《怪物 MONSTER》

有趣的是,他刚开始与后来长年合作的编辑长崎尚志讨论剧情时,原本想为主角找一个与《法网恢恢》不同的职业,但在两人分别考虑过后,却也觉得怎么想还是医生比较好,因此也让《Monster 怪物》最后的基本设定,保留下了更多《法网恢恢》的影子。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7)

在确定好主角的职业后,浦泽便与长崎开始构思起故事的主要题材。

当时,由《教父》(The Godfather)导演法兰西斯福特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担任制片,并由肯尼斯布莱纳(Kenneth Branagh)执导的电影《玛丽雪莱之科学怪人》(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正在制作当中,因此使想到这点的浦泽,觉得可以朝这样的概念发展,把主题放在怪物,与怪物的创造者之间的关系,为故事带来强烈戏剧张力。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8)

△《怪物 MONSTER》

而在浦泽提出这样的概念后,两人也随之发现,其实手冢治虫的漫画《铁臂阿童木》(鉄腕アトム)与《科学怪人》有着高度相似之处,最大的差别,在于小金刚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否则要是以他的能力来看,若是他变成反派的话,则势必会导致天下大乱。

也就是此时,《科学怪人》、《铁臂阿童木》与《法网恢恢》融为了一体,让他们开始讨论起来,倘若阿童木真是坏人,并在做了一堆坏事以后,嫁祸给创造他的天马博士,让天马博士只得想办法尽快抓住阿童木的话,又会演变成怎样的故事呢?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9)

△《怪物 MONSTER》

于是,他们把这个想法的科幻元素拿掉,并进一步套入现代社会的背景后,使《Monster 怪物》的基本设定陆续奠定下来,让《铁臂阿童木》的天马博士变成了《Monster 怪物》里的主角天马医生,阿童木与乌兰这对机器人兄妹,则变成了约翰与妮娜这对双胞胎,而原本创造出小金刚的情节,则变成天马以手术方式,救活了日后引发一连串骇人事件的约翰。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10)

△《怪物 MONSTER》

因此,当我们在得知《Monster 怪物》的发想过程后,也才会发现,原来早在浦泽实际将《铁臂阿童木》中的章节〈地表上最大的机器人〉(地上最大のロボット),改编为《PLUTO ~冥王~》以前,其实早就透过《Monster 怪物》,展现出手冢作品对他的高度影响,甚至就连约翰一角的遭遇及内心挣扎,也与《PLUTO ~冥王~》中的反派机器人普鲁托,有着高度的相似之处。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11)

除了前面提到的部份外,恐怖小说之王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作品,则在《Monster 怪物》的创作动机、叙事手法与部分情节元素等方面,占有无比重要的地位。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12)

△《怪物 MONSTER》

浦泽表示,他早从1980年代初期,便已是金的忠实书迷,并且在《以柔克刚》连载结束时,便想以金的风格来创作悬疑漫画,认为他的小说对日本创作者的影响,差不多正要在那个时期开始展露出来,因此想趁早挑战这个路线。

只是,由于《以柔克刚》的成功,让编辑部希望他能继续创作运动漫画,最后他只好延缓原本的安排,先画了《网坛小魔女》(Happy!),后来则在岩明均的《寄生兽》大获好评时,他才决定要在《危险调查员》连载结束后,立即尝试相关创作。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13)

△《怪物 MONSTER》

也因为如此,在聊到《Monster 怪物》时,浦泽曾一度表示,他的目标是想「画出就算是配角,也要让所有人看起来都是主角的故事」。

而这样的概念,正是受到史蒂芬金的小说影响,让他想详细描绘出一张复杂的人际之网,让每名角色的行为背后都有原因,为彼此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是相互救赎的可能性。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14)

△《怪物 MONSTER》

因此,他在《Monster 怪物》里,也致力为角色赋予各式各样的特色。除了外观造型或说话方式外,就连他们的小动作也经过细心安排。例如不同角色抽烟时,会用怎样的方式拿烟与熄烟等这类细节,亦同样在他的考量之内。

此外,如果你对史蒂芬金的作品足够熟悉,便还能在《Monster 怪物》里,看见许多曾经出现在金小说里的情节,纷纷被转化为本作中的重要元素。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15)

△《怪物 MONSTER》

例如天马医师打算以狙击枪射杀约翰的桥段,便与《死亡禁地》(The Dead Zone)有所对应,而约翰小时候着迷于战争故事的设定,也与收录在《四季奇谭》(Different Seasons)里的中篇小说〈纳粹学徒〉(Apt Pupil),有着明确的共通之处。

至于511幼儿之家里,管理者透过童话故事来影响儿童心智的情节,则与收录于《午夜4点》(Four Past Midnight)里的中篇小说〈图书馆警察〉(The Library Policeman)颇为相似。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16)

△《怪物 MONSTER》

而到了故事的最后高潮,约翰成功让一座乡间小镇的居民陷入猜忌并自相残杀的内容,更是与《必需品专卖店》(Needful Things)的核心点子如出一辙。

要是我们把焦点放在约翰身上,还会发现从某些角度来看,《Monster 怪物》就连内在主题方面,也与金始终关注的「童年阴影」题材有着明显重叠。

透过故事描述我们的儿时经历,将会对未来人生带来如何巨大的影响,甚至还将导致令人意想不到的连锁效应,因此也让漫画中的一句台词「可怕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所以我们才要长大!」显得更加饶富深意。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17)

以上种种在相互激荡,并经过浦泽内化,加上他对于人性的观察后,总算变成了《Monster 怪物》这部作品。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18)

△《怪物 MONSTER》

因此,除了前述提及的部份外,我们还可以在《Monster 怪物》里,看到《法网恢恢》中致力追捕主角的警探角色,同时也能看到《铁臂阿童木》里的「胡子老爹」化身为心理医生之姿,就这么在里头扮演着如同保护伞的关键要角。

至于教育便是一种思想改造,还有让希特勒、纳粹主义、优生学等元素全部融入其中,借此讨论冷血体制与人性间的冲突,乃至于针对人命的价值、情感的重要性,以及何谓活着的种种主题,则全都让《Monster 怪物》成为了一部难以透过三言两语便能解释清楚,甚至还在许多时刻,都令读者忍不住再三思索的精采之作。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19)

△《怪物 MONSTER》

现在回头重看《Monster 怪物》,我们还会发现,这部作品确实奠定了他日后同类作品的相关基础,更能从中看见许多日后在他作品中被反覆讨论,以及继续深入探讨的相关主题。

例如《20世纪少年》,便是针对「童年阴影」这个元素继续深入下去的主题,而《PLUTO ~冥王~》除了以更直接的方式表现出他对手冢的敬意,也利用故事里的众多机器人角色,讨论着「何谓人性」这回事。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20)

△《怪物 MONSTER》

至于在《比利蝙蝠》(Billy Bat)中,他则把「每个配角看起来都是主角」这样的创作理念给加以放大,打造出一则横跨古今中外的壮大故事,就连《Monster 怪物》里,约翰口中那个所谓「世界结束的风景」,也彷彿在《比利蝙蝠》的结局,以带有微弱希望之姿,令读者总算亲眼目睹。

让我们回到《Monster 怪物》的连载之初。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21)

△《怪物 MONSTER》

那时,由于不确定读者对于这类作品的接受程度,浦泽与长崎先以全长4集的架构作为考量,直到单行本第一集引发广泛回响后,才让浦泽得以放手大干,将整体结构直接改为以长期连载作为目标,就这么朝着全新的目标发展而去。

而这样的创作探索,也让浦泽在这部作品的连载接近尾声时,产生了一股已经燃烧殆尽的感觉。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22)

△《怪物 MONSTER》

就连故事的结局,也是他反覆在内心询问自己,这才好不容易为角色找出的答案,使他在画完《Monster 怪物》后,也因此心生一股漫画家生涯从此了无遗憾的满足感受。

至于身为读者的我们,则会在看完整部《Monster 怪物》后,依旧被浦泽在故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给紧紧缠绕,察觉这世上实在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根本无法拥有所谓的正确解答。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23)

△《怪物 MONSTER》

约翰究竟有没有双重人格?原本要被送去思想改造的人,到底是双胞胎中的哪一个?故事里那些令人不安的童话,各自代表着什么意涵?寻找名字的怪物,内心真正渴求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而更重要的是,在《Monster 怪物》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怪物?是怪物本身?是让怪物复活的人?还是创造出怪物的人或体制?又或者一切只是命运使然?

阿童木壁纸全屏(史蒂芬金和阿童木)(24)

△《怪物 MONSTER》

那么多的疑问与困惑,将会在你看完《Monster 怪物》后依旧萦绕不去。但奇妙的是,你一点也不会因此而不满,甚至还会好好地接下浦泽在故事里抛出的这些问题,然后开始思索起来。

而这,或许便证明了《Monster 怪物》的魅力所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