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镜诚

1976年,周恩来去世后,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一篇名为《永诀》的文章。

那篇文章这样形容周恩来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不可避免地,未来的历史学家回顾1949年以来中国的变化时,会把那个时代称为‘毛泽东时代’。可是,也不妨公平地称之为‘周恩来时代’。这样说,也是天公地道的。”

国人提及周恩来,总会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成语来形容,因为周总理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即便是自己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仍是呕心沥血,为国家未来的发展铺路。

鲜为人知的是,1974年12月26日,毛泽东81岁生日那天,周恩来和毛泽东进行了最后一次彻夜长谈,两人最终做出的决定,对后来我国局势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命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1)

时间回到1974年12月23日,根据中央的指示,周恩来飞往长沙向毛主席汇报四届人大的准备情况。

临行前,医生再次发现周恩来便中潜血,这种情况需要马上治疗。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周恩来深知此次奔赴长沙,一番长途劳顿之后病情无疑会进一步恶化,可此行对于国家而言至关重要,他非去不可。

拿定主意,周恩来冷静地对医生说道:“既然把我推上历史舞台,我就得完成历史任务。”

负责周恩来医疗工作的叶剑英深知老友的脾气,所以没再阻拦,只能反复叮嘱随行人员:“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利益,不能改变计划,但要想尽一切办法,绝对保证周总理的安全。”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2)

就这样,12月23日中午,周恩来从解放军305医院出发,由警卫员、医生以及保健医师张佐良等人陪同,一起飞往长沙。

工作人员发现,周总理在登机时十分吃力,身体还有些轻微的晃动。途中,他端杯子的手也在不停颤抖。

大家都知道,周总理的病情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下午,周恩来一行飞抵长沙,住进湖南省委招待所蓉园2号楼。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3)

周恩来稍作休息,便前往毛泽东住地和他会面。两人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共进行了4次谈话,12月26日晚,周毛二人最后一次彻夜长谈之后,毛泽东总结了几点意见。

首先,毛泽东对邓小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周恩来在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人事安排时,提议叶剑英做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邓小平做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毛泽东听后说道:“我看邓小平做个军委副主席。军委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

说完,毛泽东颤巍巍地拿起笔,写了“人才难”三个字。

周恩来看了一眼纸上的字,补充道:“人才难得。”

毛泽东点点头说:“是喔是喔。”

由此可见,两人对邓小平工作能力的认可和信任。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4)

最后,周、毛两人达成一致,决定在四届人大前召开的中共十届二中全会上,补选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同时让他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总参谋长。

其次,有关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问题。毛泽东特别强调:“总理还是我们的总理。”人大结束后,周总理安心养病,他的工作由邓小平去顶。

此外,毛主席还对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和国务院副总理、各部部长的人选问题提出一些具体意见。

总而言之,周总理还是周总理,而他之后还有邓小平。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5)

12月26日那天,是毛泽东81岁生日。

毛泽东在长沙居住的院落不大,但十分幽静,房前屋后,枝繁叶茂,腊梅飘香。

那天一大早,工作人员便在毛泽东的会客厅内摆上一些湖南风味小吃,还特意放了一束鲜花。毛泽东从外面散步回来后,一眼就看出了客厅内的微小变化,他会心一笑,没有说话。

中午,厨房为毛泽东做了一碗长寿面,还准备了一瓶芙蓉酒,毛主席就这样简单地过了一个生日。

对于毛泽东的生日,身患重病的周恩来始终没有忘记。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6)

那天下午,两人谈完工作,周恩来准备乘车返回居所。

汽车正要启动,只听周恩来对司机说:“停一下,叫平化同志(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上车来,我有事跟他说。”

警卫员下车去通知张平化的同时,因为汽车后座只能容纳两人,随行的保健医生张佐良便主动下车,给张平华腾出座位,自己则步行回到居所。

张佐良刚回到住处,就有人告诉他:“方才周总理在汽车上向张平化交代,今天晚上在2号楼庆祝毛主席生日,晚饭吃面条,菜要搞得简单些。”

眨眼到了晚饭时间,宾主落座之后,周恩来兴奋地站起来,举杯祝福毛主席健康长寿。因为他身患重病,有些不胜酒力,所以只喝了一杯酒。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7)

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张平化告诉众人,毛主席在湖南修养的这些日子,身体逐渐恢复,情绪也特别好。众人听闻此言,纷纷举杯庆祝。

那天深夜,正待休息的周恩来突然接到毛主席的电话,请他去谈工作。周总理在保健医师张佐良和警卫员的陪同下驱车赶到1号楼,两人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谈话。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8)

这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生前最后的一次长时间谈话。

毛主席说:“我们要安定团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最终,两人就党和国家领导人员的任职问题统一了意见,并敲定了中共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会议上的人事安排方案。

夜色渐深,寒意袭来,张佐良意识到周总理该吃第五次药了。可是两位领袖正在热烈地交谈,他不敢冒昧打扰,只能等着。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9)

凌晨3点,张佐良实在担心周总理的身体,于是他把周总理专属的小药瓶递给毛泽东的工作人员,让他帮忙送进去,给周总理服用。

一个小时后,张佐良还是不放心周总理,于是打算进1号楼看看。他刚打开门,就看到周恩来正在和毛泽东的秘书说话,他又连忙退了出来,回到车上继续等。

直到天蒙蒙亮的时候,张佐良和警卫员听到周总理说话的声音逐渐变得很大,这也是周总理给随行人员的“信号”一一现在可以准备走了。

于是,众人这才陪着疲惫不堪的周恩来回到居所。

行文至此,笔者想着重谈一谈,毛泽东为何在1974年12月决定再次重用邓小平。毫无疑问,有关邓小平的任用问题是周、毛二人最后一次长时间谈话的重点。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10)

不可否认的是,之所以重用邓小平,原因是由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局势和党内状况的客观需要共同决定。

首先,邓小平的确是个“帅才”。

早在1974年11月6日,李先念副总理陪同外宾到长沙拜晤毛泽东后,就向毛泽东汇报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彼时,我国的国民经济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全国财政收入相比去年同期有明显的下降,但财政支出却相较去年同期增加不少。

毛泽东深知形势严峻,听完汇报后沉默半晌,最后指示道:“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如果说从当时的中国挑选出一个既能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又德高望重、精力充沛的人,那么邓小平无疑是最佳人选。

邓小平有能力也有魄力,这些毛泽东都看在眼里。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11)

其次,当时周恩来病重,需要有人顶上去。

早在1972年5月,经北京医院、协和医院、301医院和肿瘤医院多方会诊,周恩来最终被确诊为膀胱癌。

半年后,医生向中央做出正式的诊断报告后,毛泽东亲笔批示道:“应当休息、节劳,不可大意。”

可即便如此,周恩来仍是强忍病痛,争分夺秒地工作。高强度的工作无疑提前透支了他的体力,周总理的身体也因此变得越来越虚弱。

1974年12月,周恩来抵达长沙后,毛泽东看着老友憔悴的模样,询问过他的病情之后,关切地嘱咐道:“你身体不好,四届人大以后,你安心养病吧!”

周恩来病退,邓小平无疑是最合适的接任者。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12)

最后一个因素,那就是邓小平获得了王震、叶剑英和周恩来等老战友的鼎力支持。

据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回忆,1972年,王震上将从江西回京后,曾在太平庄约见过邓榕:“胡子叔叔详细地询问了我父亲及全家人的情况,他让我回江西转告我父亲,毛主席对我父亲是有区别的,并说他自己要向毛主席及中央上书,让我父亲出来工作。”

除了王震外,叶剑英在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时,也曾在1973年12月向毛主席力荐邓小平担任军队的领导工作。这才有了后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的这番话:“我和叶剑英同志请邓小平同志当军委委员。”

当然,相比上述二人,周恩来对邓小平的复出更是呕心沥血。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13)

1972年陈毅去世后,在其追悼会上,毛泽东就讲到“邓小平是人民内部矛盾”。周恩来敏锐地抓住了毛泽东的核心意思,并将这一关键信息透露出去。

后来毛泽东的邓小平的信上做出亲自批示后,周恩来又立即印发文件,为邓小平的复出做铺垫。

后来邓小平回京后,周恩来连续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邓小平的任用问题,并大力支持恢复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决定。

1974年12月26日,毛泽东81岁生日那天,两人又对邓小平的任用问题达成一致。毛泽东提议要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副总理兼总参谋长时,周恩来表示“积极支持”。

扶上马,送一程。周恩来对邓小平的复出,可谓倾尽全力。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14)

笔者认为,毛泽东之所以起用邓小平,和他对周恩来的信任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从大范围来讲,周恩来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伟人。新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周恩来词条的概括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

周恩来不仅格局大,而且能力强,知人善用,不假公济私,所以深得毛主席的信任。

除此之外,当时毛泽东对周恩来仍是颇为倚重的。笔者曾在上文提及,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容乐观,毛泽东一直很看重这一问题,但周恩来恰恰是开展国内外经济工作的好手。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15)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采取一系列措施,通过调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使国内经济形势逐渐好转。

周恩来的思想超前,他主张利用国际上对我方有利的局面,学习发达国家的长处,积极推进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

著名的“四三”方案(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向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就是在周恩来的领导之下顺利展开的。

国外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不仅促进了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更为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工业的振兴奠定了基础;外贸出口的不断扩大,不但增加了外汇收入,还大大促进了对国外先进设备的引进力度。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16)

周恩来的一系列方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对后来的改革开放制造了积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不但倡导利用外资,发展国内经济,还提出了“特区”的设想,这些想法后来在邓小平的努力下都一步步得以实现。

周恩来的心血没有白费。197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109.76亿美元,1975年则达到了147.51亿美元。要知道,1970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仅为45.8亿美元。

作为周恩来指定的接班人选,邓小平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领域同样颇有研究。这就是为什么周恩来会大力举荐邓小平,直到1975年9月20日下午,周恩来即将进手术室前,他仍拉着邓小平的手,环顾四周后高声说道:“你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强得多!”

周总理的用心良苦,让人感慨万千。

说完周、毛二人最后一次长谈背后的故事,我们再谈谈这两位伟人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友谊。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17)

其实,那时不单单是毛泽东对周恩来十分关心,周恩来对毛泽东同样十分挂念。

毛泽东晚年后被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周恩来得知消息后异常着急。为此,他特意托人将自己使用多年的一副老花镜带给毛泽东。后来,他还写信给毛泽东的秘书:“这副眼镜是我戴了多年,较为合适的一副;送给毛主席试戴,如果不合适,告诉我,给毛主席重配。”

点滴细节,足见真情。

话说周恩来在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完工作后,便启程返京。

时间转眼来到1975年2月1日,人民大会堂。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18)

会议刚开始,病情愈发严重的周恩来就对众人说道:“我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邓小平同志主持。医院是不想放我出来,但我还是想争取每星期来和大家见一次面……”

周恩来顿了顿,又继续说道:“邓小平同志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疗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

直到一切安排妥当,周恩来这才匆匆赶回医院……

几天后,毛泽东才从诊断报告中得知周恩来病情恶化的消息。当从医生口中知晓,周恩来每日便血不止时,毛泽东心痛地叮嘱工作人员说:“去打个电话问问,周总理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19)

镜头另外一端,解放军305医院,周恩来的病榻前,得知毛泽东的问候之后,周恩来感慨万千。他强忍疼痛,在病房中给毛泽东写信:

“毛主席:最近4年来,我的大便中偶有潜血出现,但因消化系统好,未进行肠胃检查。这两年又因膀胱癌出现,尿中有血,易于计量和检查,故医疗力量集中于治疗膀胱癌。现膀胱癌经过两次开刀,3次电烧,已能稍稍控制……今年开会后(笔者按:指的是四届人大),大便中潜血每天都有……”

周恩来最后写道:

“我因毛主席对我病状关怀备至,今又突然以新的病变报告毛主席,心实不安,故将病情经过及历史病因说清楚,务请毛主席放心。在去年两次开刀后,我曾托王(海容)、唐(闻生)两同志转报毛主席……但如需再次开刀,我还受得了。现在要好好地作此准备。”

周恩来的信,也成为毛泽东在长沙收到的最后一份重要文件。

数日后,毛泽东批准了对周恩来的治疗方案。此后,每当有关于周恩来的病情报告时,毛泽东总是认真倾听并不时询问相关细节。

后来,毛泽东因为白内障视力下降,所以只能由工作人员将周恩来的病情读给他听,毛主席不单听得异常认真,甚至能记住周恩来每天失血的数字以及该做第几次手术等。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20)

行文至此,如果你让笔者形容周、毛两人的友谊,那么矗立在天安门广场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或许能代我表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名由毛泽东手书,碑文由毛泽东撰文、周恩来亲自手书。毛泽东的书法恢弘大气,周恩来的手书则藏锋敛锷。

两种书法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作为20世纪中国的重要标志性人物,毛泽东和周恩来共舞如椽之笔,书写了中国的美好蓝图。

毫无疑问,在周、毛二人脚下,我们听到历史的隆隆惊雷。

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毛泽东和周恩来最后一次彻夜长谈)(21)

一一END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