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冬天是那么冷,雪刮得人眼睛眯成一条缝,树干晃晃悠悠的,不敢说话怕哈气打在脸上瞬间结冰,土地冻得脚丫子生疼,脚趾在鞋子里纠结成一团,笨重的棉衣让想跑快一点的我步履阑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生活中哪些可以转运的东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活中哪些可以转运的东西(原来生活也可以转运)

生活中哪些可以转运的东西

东北的冬天是那么冷,雪刮得人眼睛眯成一条缝,树干晃晃悠悠的,不敢说话怕哈气打在脸上瞬间结冰,土地冻得脚丫子生疼,脚趾在鞋子里纠结成一团,笨重的棉衣让想跑快一点的我步履阑珊。

透过窗户,看见邻居家的奶奶掂起脚尖,身体前倾地张望着胡同口的方向,这是又在等爷爷了。隔壁奶奶是山东人,爷爷是东北当地人。听母亲说,奶奶是孤儿,她妈妈生她时难产去世了,父亲从未提起。从小是跟着她的姥姥和几个舅舅长大的。奶奶的姥姥家曾经是地主,姥爷家经商,那个时候就在好多地方开食杂店,用现在的理解应该就是连锁店吧,当时日本兵也从他家买粮食和蔬菜,过城门楼子从来不需要检查,好像暗地里没少给共产党传递消息。

邻居爷爷也是苦出身,是被过继到现在的这个姓氏的人家里,他从小跟着这家人在农村放牛,据他回忆,小时候数九寒天光着一只脚也没停止放牛,鼻涕一甩老远的,天天吃不饱穿不暖。最大的乐趣就是堵日本办事处的烟筒,好几次被发现了,差点被养父打死,后来他说理解养父,不那么狠打,怕是要落到日本人手里,那就糟了。好在爷爷学习努力 ,青年时期已经在学校崭露头角,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了国营单位作了主任,从此苦尽甘来。

就这样财富差距悬殊,地理位置遥远的两个人因为老家闹饥荒,奶奶不得已闯关东, 闯到了现在生活的东北吉林,姻缘巧合之下便相遇了。

介绍人是村子的村长,看爷爷到了婚配之年,尚未娶妻就开始给打听相看,谁家闺女未嫁,家室也尚可,多番打听就拜访到了奶奶家。奶奶是个温柔善良的人,一听说对方跟他一样身世可怜,从小放牛但又不服输,不服命运的安排,靠自己挣得现在的功名,非常佩服与仰慕。过去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人又互相有意,便顺理成章成为了一家人。

奶奶家共有三儿两女,大儿子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大学上党校,是当地有名的国企厂长。大女儿最是漂亮,学习相当好,跳级过两次,班里的骨干,有一年北京来吉林选京剧演员,全票通过被选上了,直接可以去北京戏曲学院,但为了生病的奶奶没有去,学业也给耽误了,早早地就出来工作。多年后奶奶一直愧疚,总念叨是她耽误了大女儿的命运与前程。

二儿子在部队复员后,就被供电局接收了,没事查查电表,入户提醒防火等杂事,清闲得很。多年后也是家里面混得最好的,可能是性格使然,天天没心没肺,到哪都嘻嘻哈哈的,很有人缘。

二女儿是家里最不省心的,早早地不好好上学,初中就偷偷地交男朋友,大马路上就跟男友吵架,邻居都跑到奶奶家来喊她,说他们家二闺女跟谁谁打起来了,爷爷有头有脸快要被气死了。奶奶恨不得拿着棍子满屋子追着打,那个年代伤风败俗啊。后来二女儿怀了孕,老两口硬着头皮让他们把婚事办了,女婿家里草草的应付了婚事与彩礼。这也是多年来奶奶嘴里总是骂她家二闺女的原因。说她败坏了家风,担心以后其他兄弟姐妹的婚事不顺利,受影响。

三儿子是家里脾气最好的,但就是一学习就头疼,好在不惹祸,奶奶也就不太盯着他学习了。后来改革开放了,他自己开了一家小饭馆倒也自在,没事弄弄花花草草惬意得很。

大儿子娶了当地一书香门第的小女儿,婚礼前一天临时变卦彩礼加价,奶奶说加得太多实在拿不出这么多钱,跟儿子说你有本事就娶,没本事就打光棍吧,盖新房,打家具,还得准备几大件,实在是没钱了。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钱真的不多,家家户户工资就那么点,别看职位高,那个地方工资一点也不高。最后新媳妇还是进了门,但婆媳的仇也就此结下了。

大女儿嫁了一个从天津下乡到当地的知青。大女儿漂亮得很,家境又好,经常有军官或领导的家属给牵线搭桥,但不知道是眼光高还是缘分没到,相处了两个,时间都不长就分手了。这个天津知青一开始跟她分配到了一个工作单位,但是太喜欢打架惹事,不服从管教,不知道是谁给出的主意,领导给了他一个小组张干之后听话多了,慢慢才知道他还有一个妹妹,两个人是在儿童福利院长大的。大女儿觉得他可怜,就对他多了几分关注,冬天的东北可真冷啊,大女儿看他穿着薄薄的鞋子,冻得耳朵都快掉了,身上没一件厚棉衣,瞬间就心疼了,出门给男人买了棉衣棉鞋,我想她是从那时爱上了这个浪荡不羁的男人的吧,男人也可能是第一次有人心疼他,从而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姑娘。

他们的婚事奶奶不同意,男人家远在千里,没有公婆帮衬,小学文化,还有个未出嫁的小姑子。大女儿从来没有忤逆过父母,单单这件事闹得很大,最后奶奶妥协了。

二儿子的婚事没有听爷爷奶奶说过太多,就知道女方身体不好,当初对男方家有隐瞒,好在二儿子能挣钱,儿媳妇身体还能维持,但多年不登邻居奶奶家门,奶奶说大概是大儿媳妇不来,二儿媳妇照着学吧。

三儿子的媳妇是自己攒钱娶的。改革开放后饭馆遍地开花,后来挣不到什么钱就关了。大姑爷也下海经商了,他就在大姐夫手下干活,工钱不少,自己又不乱花,所以娶媳妇没用家里一分钱,媳妇极其节俭,甚至到了抠门的地步,经常把婆家的东西偷偷拿回娘家,他们总是因为这种事情吵架。

日子还得重复得过,生活还得天天的磨。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奶奶爷爷到了花甲之年,儿女们也都各自不再年轻,好在时间把他们身上的棱角磨平。大儿媳也意识到当年自己任性妄为的不该,时常来看望,二儿媳也会时常电话慰问,三儿媳不在偷偷地往娘家运货,偶尔还会添置。大姑爷很是感恩老两口当年嫁女的恩情,逢年过节,平时花销从不含糊。二姑爷虽条件不好,但是个情商高的,哄得老两口也是眉开眼笑。

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生活,虽然过程有些许不顺,但终究是一家人熬过去了。

雪花落在了奶奶的帽子上,从远处传来了咯吱咯吱的脚步声,奶奶的脚点得更高了,随着声音越来越近,奶奶的脚慢慢地放下,雪越来越大,奶奶脸上的笑容像是这大雪天里的一道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