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演奏,

展现出现代双簧管最优美的地方……

广州交响乐团12月12日的乐季音乐会主题是“四国风采,相互辉映”,德国、意大利、法国、捷克四国音乐作品接续演出,恰似堆金积玉的锦帛,而锦绣之上最耀眼的宝石,则是由广交团长陈擎与乐团,以及指挥林大叶共同演出的两首双簧管与乐队作品无疑。

一叹三咏,一种

有温度的歌唱

一个字的评价(120的努力200)(1)

双簧管,在巴洛克时期被英国的音乐出版人亨利·普利福德称为“雄伟庄严,丝毫不逊于小号。”在本场音乐会上,巴洛克时期意大利作曲家亚历山德罗·马尔切洛的协奏曲以及20世纪50年代的《花钟》时间跨度近300年,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组合,他们未必是如普利福德形容的“雄伟庄严”,但在陈擎团长的演奏中,乐器的气质与风骨触手可及。

陈擎团长自言这是他非常欣赏的作品,尽管不曾公开演出,但在学生年代就经常演奏,其第二乐章更是双簧管音乐文献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陈团的演奏有无与伦比的歌唱性,也是有温度的演绎,使人回想起他的恩师,英国著名双簧管演奏家、伦敦交响乐团声部首席、香港演艺学院原院长安东尼·卡姆登。

卡姆登认为英国双簧管演奏家有别于德国以及其他学派的地方是具有极高辨识度的独特音色,他本人更强调演奏要如人声一样的歌唱。在协奏曲第二乐章,笔者深信这是深得卡姆登演奏真传的演绎,恰如其分的装饰音演奏,汨汨流动的气息,让笔者不期然想起英国著名女低音凯瑟琳·费丽尔的演唱,是不带虚饰的真诚;第三乐章是带有炫技色彩的演奏,独奏的演出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一叹三咏,流丽婉转,意韵深沉。

一个字的评价(120的努力200)(2)

《花钟》绽放

双簧管与生俱来的芬芳

第二首双簧管与乐队作品《花钟》是中国首演,这场首演至少从纯粹的美的角度,应该是在岁月留痕,值得记载的事件。陈擎团长的演奏可能展现出现代双簧管最优美的地方,它的色彩、它的形体、它的质感,乃至于它的与生俱来的芬芳的气息,都在陈团的演奏中得到“绽放”。

谈到这场音乐会两首协奏曲的演出,林大叶指挥半开玩笑地说,如同自己的名字“大叶”一样,是为陈团这朵“红花”做好绿叶的衬托,事实证明,无论“大叶”还是“红花”,缺一不可。双簧管在与乐团大提琴、中提琴,以及单簧管的色调的和应、晕染,都是自然而然,且臻秀玲珑,必定是经过长年切磋琢磨的结果。

一个字的评价(120的努力200)(3)

加演《风笛》,

别有深意

加演的《风笛》是1999年NHK晨间15分钟电视剧《明日香》的插曲,剧中的主角是一个要继承和果子制作家业的女孩。作曲是日本著名的作曲家大岛满,演奏者是著名双簧管演奏家宫本文昭,后者曾经在电视上和女儿、小提琴家宫本笑里一同作公众演出。这不禁令人想起,陈团在采访中说到,疫情期间每天和女儿一同练习演奏双簧管,父女共渡的美好时光给予自己重拾“力量”以鼓励。那么,这首《风笛》除了是向观众致谢,相信也是陈擎作为父亲对女儿的致意,还有殷殷嘱托。

德沃夏克:

浓墨重彩、丰满立体

一个字的评价(120的努力200)(4)

一个字的评价(120的努力200)(5)

两首双簧管协奏曲固然夺目,勃拉姆斯和德沃夏克的作品同样不可小觑。指挥林大叶曾任广交的常任指挥,到深圳交响乐团之后,也是每年回广州演出。大叶指挥在广交以指挥马勒《第五交响曲》救场的往事,被传为美谈;他指挥广交演出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同样可圈可点,本月26日,他携深交即将重演这部大作。他指挥乐团演奏的德沃夏克《第六交响曲》浓墨重彩,有显著的德国指挥学派的丰满、立体、讲求逻辑性的特点,第二乐章尤其精彩,将脱胎自勃拉姆斯的自然而然戏剧性和深刻的宿命感表达的异常精彩。

一个字的评价(120的努力200)(6)

演出前,笔者和陈擎团长、大叶指挥做了一次专访,知道这次演出的来龙去脉,更觉得广交的每一次演出弥足珍贵。陈擎说:“余隆总监预计到原来的独奏家王亮来不了演出,就说要不你来吧。就是总监的信任,燃起了我心里的一股激情。既然答应上了,我就要尽120%的努力,不论是天天上台,还是十年走一回,上台就一个标准,这是我的要求。”

一个字的评价(120的努力200)(7)

谈起和广交的演出,林大叶指挥说,这是见故人,临旧径,分外亲切,在广交工作很享受。陈擎团长,再过两年就是在广交工作满30年,谈起这次演出,谈起往事,他说:“我是在广交成长起来的,我看乐团也许带着‘暖色片’,这是因为我对他的感情不比前辈们来得浅。我珍惜每次演出,无论作为观众,还是作为演奏者;无论是在疫情之前,还是在经历疫情之时。因为这是作为音乐家,最幸福的事情。”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说的应该就是这种艺术的初心。

2020

12.12

一个字的评价(120的努力200)(8)

-END-

撰文 / 翟佳

摄影 / 李乐为

来源: 星海音乐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