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如果你的妈妈是一个智能机器人,她会发自内心地爱你吗?”

我们不妨做一个思想实验:为了让那些失去母亲的孤儿享受到母爱,着手研发一款机器人,并且输入大量关于“母爱”的数据,让这款机器人达成“做一名合格母亲”的目标,这个创意可行吗。也就是说,进行大量“深度学习”的机器,能够胜任母亲这个角色吗?

今年大年初一,我作为一名资深的孩子,如期观看《熊出没》系列电影的第十集,本集的主题为:伴我熊“芯”。这个“芯”字,就代表着“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把这部电影当作是一个思想实验,用来验证母爱能否“深度学习”。

熊出没的故事熊大和熊二是夫妻(熊出没伴我熊芯)(1)

不论是《熊出没》的电视剧,还是电影,我都已经追随了很多年,但我始终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熊大和熊二有父母的吗?在今年之前,我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在《熊出没:伴我熊芯》的开篇,这个温馨的场面给到我们满满的治愈感,原来熊大和熊二也是有妈的孩子。但是,为什么后来熊妈妈会不辞而别,丢下两个孩子不管,这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人工智能”!我们所有观众都先入为主,在开篇就认定了这只熊就是熊大和熊二的妈妈,但真实情况却让我们大跌眼镜。我们看到的这只熊是一台身上植入了芯片的机器熊,这组芯片为它赋予了“熊妈妈”的角色。当然,有了这个角色以后,还要植入相应的程序,让它不断地通过算法学习“母爱”,无限接近于“如何做一个妈妈”。这个过程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经过测试、反馈、再测试、再反馈……不断地循环中,最终跟真正妈妈的角色相吻合。想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首先就得有这个想法涌现出来,才能得以实现,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起心动念。

最初的起心动念发自何处呢?它源自于苏洛教授的母亲,她在经过森林的时候,看到两只小熊孤苦伶仃没有母亲疼爱,正在瑟瑟发抖,她就想:“小熊没有妈妈这么可怜,作为人工智能的研发专家,我能不能通过人工智能,给小熊们造一个妈妈,让它们得到母亲的眷顾呢?”说干就干,专家们很快就模拟熊的形状,造出一款机器熊,并且把这只植入原始数据的机器熊,送到森林里,开始学习如何做母亲。“熊妈妈”通过跟小熊们磨合,产生各种反馈的数据实现机器学习,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熊妈妈。

熊出没的故事熊大和熊二是夫妻(熊出没伴我熊芯)(2)

这正是AI带来的好处,你只要提出诉求,哪怕没有原始数据都没问题,机器都会通过深度学习,逐渐地逼近你的目标。所以这里的谜底就解开了,真正的“熊妈妈”不是别人,而是是苏洛教授的妈妈,没有她的起心动念,就不可能把机器熊造出来。所以说,“起心动念”远比“怎么实现”重要得多。

既然机器熊给到熊大和熊二这么温暖的家,那为什么要这么残忍,把它们的母亲“回收”,以至于不辞而别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剧情里“反派”东海的功劳了。

我大胆猜测,可能是因为苏洛的母亲制造的这款机器熊,因为她的爱心举动获得了大奖,从而推进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进一步发展。相反,她的竞争对手东海教授就不乐意了,他忿忿不平,企图要把这个发明的功劳归功于自己,于是就到森林放了一把火。

此时此刻,苏洛的母亲为了保护她的成果,赶到森林把机器熊召回,争取把数据备份以备不测,可惜的是苏洛的母亲在大火中不幸遇难,东海就在机器熊召回时,抓住时机,把机器熊的数据全部删除,并企图把这个发明成果据为己有。但是,东海教授可以窃取技术,却没有把技术窃取完整,最关键的一项核心技术,却始终没有拿到,而这项核心的技术就传承到了苏洛的手上。

熊出没的故事熊大和熊二是夫妻(熊出没伴我熊芯)(3)

这项核心技术是什么呢?表面上看,就是一个小小的吊坠而已,但没有了这个吊坠,这款设计是不完整的,不论东海怎么努力,这项窃取的发明也不可能获奖。那么,这个吊坠代表了什么呢?就是代表了“爱心”。只要有了爱心,一切才能顺着正确的路往前走,没有了这颗爱心,所有的一切都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缺少了“爱心”的选项,这个AI并不完整。

在故事的结尾,东海的阴谋被揭穿,被众人唾骂,在走投无路之下,他启动了定时炸弹,只要时间一到,整个城市将会“鱼死网破”。这个时候,熊妈妈挺身而出,驾着那艘装有定时炸弹的船驶离这座城市,最终跟船同归于尽。

到这里为止,熊妈妈就真的“阵亡”了吗?正因为熊妈妈是一台机器熊,关于它的所有数据,都早已备份好,随时可以复原。最后,苏洛教授通过还原数据,重新把熊妈妈“复活”了。只要数据不丢失,复原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些重要的数据,就是“良知”和“母爱”,并且为良知、母爱付出的众多细节。

最后我想说的是,剧情归剧情,现实归现实。熊的妈妈是机器,有数据的备份,当然是可以复活,但我们的妈妈是只有一个,她不是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妈妈为我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的妈妈,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留有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