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听不听话,不听话的话,你就要接受‘电击治疗’了。”这样一句话加上一个名字,足以让无数孩子的心里产生条件反射般的阴影。

这些孩子无一例外地都去过一个地方——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而在这里担任过主任的杨永信,更是被无数的孩子称为“恶魔”一般的存在。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1)

电击治疗?听起来令人匪夷所思,在央视的报道下,真相逐渐付出水面,接受“电击治疗”的孩子们似乎无一例外地“成功戒断了网瘾”。

但杨永信却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现代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称呼也被广大网友送给了这座治疗中心。

如今10几年过去了,治疗中心早已经关闭,杨永信却为何仍然活跃在“网瘾治疗”第一线?

狂躁的“雷电法王”

10几年的时光,却依旧抚平不了小王(化名)内心的创伤,如今早已成年工作结婚的他,再来到医院,看到类似的“电击治疗机器”时,仍然止不住的全身发抖。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2)

在某社交平台上,他匿名写下了自己的经历:2008年,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小王被父母带着几个亲戚,从网吧里“抓”到了这里。

在这之前,小王因为多次到网吧上网打游戏,被父母一顿“教育”,在父母的眼里,上网、打游戏、进网吧、甚至是碰一下电脑,都是一种“堕落”的行为。

“反正他们就背地里跟着我好几次,发现我去网吧上网后,就带回家教育我。”小王至今都忘记不了父母在数落他时眼睛里的眼神。

“就好像我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事一样”一开始,小王还点头表示下次不会去了,可当父母再一次跟踪他来到网吧后,他也明白自己可能是患上了他们口中所谓的“网瘾”了。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3)

“我也不知道,现在让我玩游戏,我连半个小时都坐不下去,可能当时就是好奇吧。”小王这样解释道,可父母却表现出一股超乎寻常的生气。

“反正没少挨打,可越是打我,我越想去网吧,没办法,逆反心理。”父母二话不说就动手的行为更加激起了他的“逆反心理”。

等到再一次他发现父母和几个亲戚一同站在他身后的时候,他已经懒得反抗了,几个大人押着他上了车。

在车上,他抱着“要杀要剐随你便,反正我还会再跑出来”的无所谓心态,父母却一句话没说,车径直停在了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的门口。

“我当时的心态就是,就这?医院?有啥用?”可是小王很快就感受到了“雷电法王”的威力,“雷电法王”,是后来一众网友送给杨永信的称号。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4)

“网瘾治疗中心”,在父母的扭送下,他只来得及看到了这几个字,一推门进去,一群穿着绿色迷彩服的人就上来按住了他的手脚,将他按在了床上。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按我的那几个人,都是和我一样被送进来‘治疗’的孩子,不知道他们看着我躺在床上是什么样的心态”

过了好一阵子,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进来,小王看清了他身上的名牌——杨永信,这个名字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杨永信什么也没说,直接将一个牙套塞进了小王的嘴里,然后就打开了旁边的机器,左右摩擦之后,放在了小王的太阳穴两边。

“很那形容,就好像一瞬间有几千条小虫在你的太阳穴那里咬你一样,眼前还闪过一道道白光,我脑子里只能想起生不如死这四个字”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5)

而杨永信却显得十分淡定,一边电一边问“知道自己为什么来这里不?不知道?现在知道了不?”每问一句,小王就要遭受一次电击。

直到从小王的嘴里听到满意的答案之后,杨永信才会停止,接着还会说道“知道出门见到父母要怎么说了吗?”

说完这句话,杨永信还会示意一下旁边的机器,那意思很明显“他就是告诉我如果不照着做,就会继续电击我。”

等到离开治疗室,小王在父母的眼里已经从一个“反叛少年”变成了一个十分听话而且乖巧的“好孩子”。

小王直接跪倒在父母面前哭着忏悔,“我父母的眼神里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藏一样,他们觉得这样的效果特别好,然后我就在那里度过了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光。”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6)

而像小王这样经历的孩子,在当时并不在少数,那间“13号”房间,成为了离开那里的孩子们一生不愿想起的回忆。

“死里逃生”的孩子们

2008年在央视播出的《战网瘾》纪录片,更是以镜头的方式记录了一个孩子从“叛逆”到“重生”的完整过程。

杨永信在镜头前骄傲地说道:“就是要一边电他还要一边问他敢不敢啦,回答的不满意或者态度不诚恳就继续电,一直到他自己真正地认识到错误为止。”

无论躺在床上接受电击的孩子多么的痛哭,多么的反抗,杨永信都不会停下手里的电击,直到从孩子嘴里听到“我错了”3个字之后,他才心满意足地关掉机器。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7)

这也是他为什么被广大网友称为“恶魔”的原因,用身体上的痛苦来让人形成“服从性”,这难道不是只有拷问犯人时才会使用到的“手段”吗?

面对质疑,杨永信却不以为然,“你看看从我这里出去的孩子,哪一个不是乖乖的?哪一个不是改掉了‘错误’?”

而送孩子来这里的家长们更是坚定地站在了杨永信的一边,“杨菩萨”、“杨活佛”,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够“管教好”自己孩子,杨永信无疑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榜样”。

数千元的治疗费并不是仅仅只有电那么一下而已,为了让孩子们彻底改掉“网瘾”,杨永信制定了一整套的治疗方案。

每一个进来的孩子都是“盟友”,互相之间监督对方,如果发现谁违反了纪律,如果盟友也有责任,那就连同盟友一起接受电击。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8)

而纪律也是杨永信自己规定的,诸如“严重心态问题”、“带有个人情绪”、“对其他人有抵触行为”,这些规定都是由杨永信来规定的。

什么样算是心态问题?什么样算有个人情绪?什么样又算是抵触行为?全都由杨永信一个人说了算。

一旦违反,就要接受一次200元的“电击治疗”,杨永信美其名曰:点现钱。这些钱,都要由家长们来缴纳,家长们也要陪同在一旁,孩子治疗多久家长就要陪同多久。

在这里,杨永信的话就是“至高名言”,每个人都要遵守,不听话就接受电击,在这样的“循环”中,孩子们唯一离开这里的机会,就是杨永信觉得你已经“改造”好了。

然而让杨永信没想到的是,从这里离开的孩子,有绝大部分变得性情孤僻暴躁,虽然不在做一些令父母觉得“叛逆”的事情,但是却和父母的关系变得十分疏远。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9)

还有不小的一部分孩子离开这里之后就离家出走,试图远远地离开这个地方,可等待他们的却是被父母抓回来再次送进杨永信的“治疗中心”。

为此,杨永信专门针对这些出去后再度“复发”的孩子制定了新的“治疗方案”——用更强大的电流。

从2008年到2009年短短1年时间,杨永信收获了无数的荣誉,家长们的赞赏为他换来了“感动山东十大健康卫士”“山东省第二届道德模范”等等的称号。

但相反的是,每一个离开这里的孩子们爆料出来的“恐怖经历”让他也迎来了质疑,是“恶魔”?还是“天使”?杨永信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10)

“生意”依旧

孩子是什么,是父母的心头肉,更是祖国和未来的希望,教育孩子和折磨孩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而杨永信所谓的“教育”,毫无疑问是一种折磨。

离开这里的孩子一致地厌恶这个地方就说明了真相,残忍的手段给孩子带来恐惧感,再利用这种恐惧感让孩子听话。

人,始终都是一种个体生物,高压之下,换来的就会是更为强烈的反弹,在接连报道出几次接受过杨永信治疗的孩子回家后杀掉了自己的父母,要不就是自杀的行为之后。

却依旧有家长将孩子送往这里接受“治疗”,在电视镜头前,家长理直气壮的地说“所有的报道我都看过,但是我没有错。”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11)

甚至于杨永信更是和广大网友展开了辩论,他反驳到人们对他的指责“每一个来到我这里治疗过的孩子出去后都变得很好”“网瘾其实是一种精神疾病,我本身就是一个精神科医生。”

然而这一切诸多借口都不能改变他确实用“电击”虐待孩子的事实,2009年,在央视报道出来一年之后,他的“电击疗法”就被迫被国家卫生部叫停了。

电击停止,杨永信的“网瘾治疗中心”却没有停止,仍旧在源源不断的对外招收网瘾患者,对此杨永信表示“电击只是其中一种,我还有更多的方式。”

自从电击疗法被叫停之后,杨永信的治疗中心开到了2016年后便关闭了,有人问过他为什么要关闭治疗中心?杨永信只表示,网瘾患者越来越少了。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12)

“现在是个互联网的时代,大家都在用着电脑,都在用着手机,离开了手机干啥都干不了。”现在的他是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副院长,更是精神科的主任医师。

似乎十几年前的那场“闹剧”,在他看来已经随着时代的更迭烟消云散,可那些曾经受他“迫害”的孩子们,至今还在治疗着内心的创伤。

网瘾:一个时代的产物

网瘾,这个词语在21世纪初曾被各大新闻媒体深度报道过,在电子信息时代快速发展的世纪,网瘾更像是人们对于新兴事物的一种潜在的“恐惧”。

19世纪,世界上出现第一辆汽车的时候,人们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这个“钢铁怪兽”,人们排斥新生事物待在安逸的环境里这是趋利避害的本性。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13)

20世纪初汽车和火车传到中国的时候,就连慈禧这个“老佛爷”,也对这种东西害怕不已,直接命令禁止汽车和火车。

网络也是一样,谁还记得第一代计算机是多么的巨大,当时人们都嘲笑说,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有什么用处?

可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符合自然规律的事物终将会替代旧事物,这是不可改变的真理,曾经痛斥网络危害的家长们,是不是每天刷着手机比谁都刷的多?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14)

曾经在各地遍地开花,生意火爆的网吧,也成为了一代人心中的回忆,在那个还不是人人都能用得起电脑和手机的时代,网吧是一种最廉价的接触电脑和网络的方式。

人们趋之若鹜,网吧里难免会产生一些恶劣事件,于是这样的事情,加上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自然排斥,就构成了所谓“网瘾”这样一个东西。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很难在一个远离网络的地方生活,自然“网瘾”这种概念也就不复存在了,但杨永信,他所带来的启示并不仅仅是“网瘾”的问题。

被杨永信电击孩子的父母现状(电击无数孩子的)(15)

央视记者曾经专门做了一次专访,让在杨永信那里接受治疗的孩子们和家长们各自单独在一起,然后问他们几个问题。

“你陪过孩子吗?你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吗?你对孩子有过暴力吗?”答案令人触目惊心,每一个家长都举起了手。

但当记者再问道“是否觉得孩子的问题和自己有关?”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家长再举手,

也许,这些孩子身上存在的并不是所谓的“网瘾”,而是父母们从来没有给予过他们的爱与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