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维也纳(乐都维也纳)(1)

维也纳,奥地利的首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城市人口近200万人,是世界第二大德语城市,德语人口仅次于柏林。作为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城市之一,这里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还有一些别的联合国或区域性组织的机构也设在这里。

风光维也纳(乐都维也纳)(2)

电影《最后一张签证》里所讲的二战中纳粹反犹太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故事惊险刺激地讲述了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机智而勇敢地不畏纳粹的威逼与利诱,为犹太人办理了最后一张前往中国避难的签证。故事曲折且感人。

01 首都&谍都

维也纳一直是以首都的地位而存在,先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奥地利大公国的首都,奥地利帝国的首都和奥匈帝国的首都。二战时,维也纳还是最著名的世界谍都之一,成千上万的各国间谍在这里生活、工作、刺探和买卖情报。他们为各自的国家,做着间谍的工作,有时也干着出卖情报获取利益的事,更有甚者是双重间谍,就是同时为自己的国家和别的国家提供情报服务,还有为敌对国家提供情报的。

间谍是个高危职业,所以,谍都之中,间谍的生生死死好多都是在不明就里中发生的,有时就发现一具遗体,其中有极大可能是死于间谍谋杀。我有时难以把间谍那个恐怖阴森的活计与这个浪漫轻柔的音乐之都扯上关系。

风光维也纳(乐都维也纳)(3)

维也纳

行走在维也纳,像穿行于梦幻的空间里,感觉不太像真实的世界,这是一座用色彩装点的城市,建筑的顶部都用色彩粉饰,蓝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空中俯看,斑斓多彩,甚是养眼。我看着就想着,这建筑的顶部是最没有人关注的地方,在中国的建筑顶部基本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他们为何要装点一个看不到的地方呢。难道只为从空中经过的飞机上的旅客吗?那也不对,因为有些建筑在建造时飞机还没有诞生呢。建筑物的立面色彩就更加丰富了,或白,或黄,或红,或橘黄,还有黄红相间,或黄白相间的。总之,建筑立面的色彩运用应是世界之最。

除了色彩之外,这座城市里到处都是音乐的存在。当你走在大街上时,你会感到你仿佛正踏着五线谱,那街灯就是那符头与符杆,多瑙河的流水就是那流动着的乐曲,还有维也纳森林里浮动着的绿色,和着音符,伴合在一起流入城里,鼓动着你的耳脉,给你以音乐的享受。置身维也纳,你对音乐的感受是被动的,被灌输的,拒绝不了的。因为,触眼所及皆为乐,不是音乐的符号,就是音乐巨匠的雕像,还有与音乐有关的各种分布于大街小巷的音乐元素。

02 莫扎特&贝多芬

维也纳皇宫公园,莫扎特纪念像就位于公园的西南角,正对着环城大道。纪念像由大理石建造,底座上放着小提琴和长号等乐器的雕塑,莫扎特的左右和背后都被古树环绕着,树木参天,正前面是一片很开阔的草坪,草坪上的花和草组成了高音符号的图案。

这个音乐神童,有“音乐天才”之称的莫扎特,也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代表三杰之一。3岁会弹钢琴,5岁会作曲,6岁会公开演出,35岁时,可天嫉英才,天堂里多了一位巨匠,而人间却失去了一位天才音乐家。他的人生短暂,可他的作品却绵长,共有600多部不同体裁的作品,有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等,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歌剧作品《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告别》和《安魂曲》等。

风光维也纳(乐都维也纳)(4)

莫扎特

贝多芬,一个被耳疾和情感所折磨着的音乐家,有“乐圣”和“交响乐之王”的称号,也维也纳古典音乐代表三杰之一。德国钢琴家,22岁时定居维也纳,四岁时能弹钢琴并自己作曲,8岁时公开登台演出。他的作品灿若星辰,三大交响曲《田园》《命运》《英雄》都是登峰造极之作,此外,他的《月光曲》《欢乐颂》也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可他的情史和人生经历,却与他的音乐成就形成强烈的反差。当他第一次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却由于社会地位悬殊,无果而终,劳燕纷飞,他差点自杀,最终活在了他为恋人所创作的《C小调月光奏鸣曲》之中,此后终生未婚。

风光维也纳(乐都维也纳)(5)

贝多芬

贝多芬的雕像在城市公园西南侧的内环城路边,基座为大理石,基座有许多人物雕像,一边是一个半裸的女士,还长着翅膀,不知是何方神灵,另一边是个健壮的男子,赤裸着上半身,双手反向背在后面,似乎有种被缚的样子。在基座的正前方是一群小孩,都是一丝不挂的样子,不知道这组雕塑要表达什么意思。

贝多芬的雕像为铜铸铜雕,由于经年月久,风雨浸湿,现在的贝多芬像个穿着铜绿色衣服的人,衣服与面部均呈铜绿色。这是一尊坐像,大波浪长发,显示着他艺术家的特质,整个嘴呈下月形,嘴角紧抿着,一看就是一副不屈的神态。他的头朝下,略倾,面色凝重,似乎在俯视天底下的芸芸众生,思考着人间疾苦。

03 海顿&舒伯特

海顿,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维也纳古典乐派三杰之一,一个伟大的音乐配器家,还被称为“现代乐队配器之父”。海顿的雕像就在大街上,穿着长筒靴,披着波浪大卷发,左手拿着谱纸,右手拿着鹅毛笔,神情专注,在写乐谱,在构思他的《伦敦交响曲》,或者《创世纪》,亦或是《皇帝四重奏》,也有可能在写《云雀四重奏》。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让我想起毛主席在长沙读书时,专门跑到闹市里,在菜市场里读书,以培养自己的静心与恒心。

海顿是每天都沉浸在他的音乐世界里的,有静心,也有恒心,更有爱心,他性情温厚,热爱儿童,关心同行,所以他的另一个别号是“海顿爸爸”。在伟大的维也纳古典音乐代表人物中,他的寿命最长,一直活到77岁,这与他的爱心、静心、恒心和专注不无关系。

风光维也纳(乐都维也纳)(6)

海顿

我时常想起他的名言:“当我坐在那架破旧的钢琴边上的时候,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慕。”是的,每一个人只要有了自己的追求,并为之付出时间与精力,为此专注与专心,心无旁骛,就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会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也是最有可能有所成就的人。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有“歌曲之王”之称,他只有31年的短暂生命,却创作了600首歌曲,18部歌剧,9部交响曲,22部钢琴奏鸣曲。他的《摇篮曲》让无数个妈妈辛苦而甜蜜,让无数个宝宝安然入睡。他的《小夜曲》就是一张情网,网住了那些在夜里,在维也纳森林里,或在任何一个可以私会的地方的对对恋人。优美的画卷包裹着淡淡忧伤与片片思念,一串串音符像一句句衷肠,在那夜的森林里传播。那低沉的旋律似乎急切地在说:“亲爱的请听我诉说,快快投放我的怀抱”。

风光维也纳(乐都维也纳)(7)

舒伯特

其实他最著名的《小夜曲》是他胡乱写出来的。有一年,他的一个好朋友为一位年轻姑娘的生日写了一首诗,然后请舒伯特谱曲,可舒伯特对这个姑娘一无所知,但又不好意思拒绝,就胡乱写些音符给他的朋友作为应付。可他的朋友却如获至宝,回家进行了试弹与试听,感觉不错。于是他又找到舒伯特,想请他在那姑娘的生日晚宴上亲自演奏这首曲子,可舒伯特并没有当一回事,可到那个晚上,他一直没有来,他那个朋友都急疯了,派出所有的亲朋好友满城寻找,终于在一个酒吧里找到了舒伯特,不由分说地把他拖到晚宴现场。

坐在钢琴前,他对众人抱歉地说,这事我完全忘记了,这曲子也是我胡乱写的。当他弹完这首胡乱写出的曲子的时候,他热泪盈眶地说:“我不知道它是这么的美。”一支世界名曲《舒伯特的小夜曲》就这样胡乱地诞生了。

04 小约翰·施特劳斯

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的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一位自学成才的音乐家,创作了250多部作品,而小约翰·施特劳斯更是写了500多部作品,其中的150首是华尔兹,他的这些作品超越了他的父亲,尤其那首《蓝色的多瑙河》,确立了他的“华尔兹王”的地位,还有《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等圆舞曲也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作品,也因此他在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有“圆舞曲之王”的称号。

他的雕像也在城市公园里,站式雕像,全身金黄,整个造型是在拉小提琴的姿势,站在一个圆柱形的台子上,身后是一个巨大的拱门,拱门两侧的基座上也都是雕像,有男有女,看上去像是一组在观看小约翰·施特劳斯演出的造型。

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父亲有“圆舞曲之父”的称号,而小约翰·施特劳斯则有“圆舞曲之王”的称号,他创作了许多著名作品,比如《南国的玫瑰》《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蓝色的多瑙河》等,其中《蓝色的多瑙河》的创作最具传奇性。

风光维也纳(乐都维也纳)(8)

1866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惨败,维也纳也陷入消沉之中。为改变低迷的气氛,小约翰·施特劳斯在读到德国诗人卡尔·贝克的诗作中的诗句“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旁”时,就有了想写多瑙河圆舞曲的想法,再加上自己从小到大都在多瑙河边成长,不仅熟悉,而且就像母亲河一样有感情。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诗人朋友格涅尔,没想到这位诗人也有同样的想法,于是,两天之后格涅尔就把一首叫做《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的诗交给了小约翰·施特劳斯。他一边读着诗,一边热情奔腾着,急匆匆地走到多瑙河边,恰好是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河水轻缓流淌,河面波光粼粼,他思如泉涌,灵感喷发,可惜他没有带谱纸,于是抽出鹅毛笔就在衣袖上写出了此刻的乐思。这天夜里,他异常兴奋,没有回家,次日早晨回家时脱掉衣服就睡觉去了。

他妻子德雷弗丝也是歌唱家,看到衣袖上的曲谱还哼了几句,知道这是新作就没有动它。她出门办事回来后发现衣服不见了,不由大惊失色,她知道这是一首好作品,责怪自己出门前没有抄录下来或者把衣服收好。她急忙冲到洗衣房,仆人正在往洗衣盆里加水,她一个健步冲上去从水中捞出湿了的衣服,字已经泡水了,但还能看得清楚,她立即摊开谱纸写下了这部传世之作《蓝色的多瑙河》。

05 乐都

小约翰·施特劳斯不仅音乐作品让人膜拜,他的名言也是非常经典,不过我只记得一句:“黑暗创造了光明,而光明却背驰黑暗,咒骂黑暗”。

在维也纳,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还有很多,西方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勋伯格;第二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之一韦伯恩;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贝尔格;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勃拉姆斯。此外还有,格鲁克、马勒、迪特斯多夫、霍夫迈斯特、匡茨、车尔尼等。

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维也纳的音乐家,那就是:巍巍如泰山,璀璨如星辰。

2022—05—14

于留乡湾度假村

风光维也纳(乐都维也纳)(9)

维也纳

乐都维也纳

阿尔卑斯山的北麓

有一个巨大的维也纳森林

蓝色多瑙河流过时

哺育了一座音乐之城

城里的人

以大地为谱

以天空为调

载山之仁

汲水之智

采林之灵

谱写着

天籁之音

命运之乐

人生之歌

不止那

海顿的告别

也不止那

贝多芬的月光

还有那

人乐互为峰的座座丰碑

2016—11—05

于深圳花木西咖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