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及司马迁,总有学生把他和司马相如、甚至司马光弄混淆我认为,只能是,学生对他不够熟悉关于西汉两司马之司马迁,提及他不得不说的一些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司马迁有着怎样的态度?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司马迁有着怎样的态度(不得不说的一些事)

司马迁有着怎样的态度

每次提及司马迁,总有学生把他和司马相如、甚至司马光弄混淆。我认为,只能是,学生对他不够熟悉。关于西汉两司马之司马迁,提及他不得不说的一些事。

一说,司马迁的《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至今还是抖音上火得不要不要的一部作品。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杨雄之为最。”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被称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一生酷爱《史记》,在《汉文学史纳要》一书中有专篇介绍司马迁。鲁迅认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的评价成为《史记》评论中的不朽名言。

近代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山祖师,《史记》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他说:“中国的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学问,是从西汉起,这种学问之开山祖师是大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他还说:“《史记》虽系纪传体,却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司马迁“几乎注意到历史上社会之每一个阶层,每一个角落,每一方面的动态,而皆予以具体生动的描写。所以我以为,《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史”。

二说,司马迁的励志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翻译过来就是: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能流传《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圣贤们遭遇人生低谷所做。

我熟记这段话,就是当年高考备考时,就是当年读背名篇名句时,就是当年备考时炼狱般生活的励志之言。

三说,司马迁受宫刑缘由

天汉二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

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然后投降。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汉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来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不久,有传闻说李陵为匈奴练兵。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甚至灭族。

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汉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而被宫刑。

接受宫刑以后,作为男人的司马迁死掉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司马迁也死掉了,但是在《史记》中激扬文字的那个太史公却获得了新生,这就是司马迁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接受宫刑以后,司马迁被迫从一个被人们看不起的社会最底层的那个社会身份去看待人,看待人生,看待历史,改变了司马迁的生死观,他充分地肯定了人们追求富有的正当性。

高中语文中关于西汉两司马之司马迁,提及他不得不说的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