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9年,是康熙皇帝即位的第八个年头,这一天,康熙皇帝终于迈出自己宏伟计划的第一步,他略显焦虑的看向书房中那“瘸了一条腿”的凳子、以及那烧得滚烫的沸水,成败在此一举!也难免康熙帝会心神不宁,因为他要对付的,是被自己祖上赐予“满洲第一勇士”称号的顾命辅政大臣鳌拜!

-----前言

一、鳌拜其人

鳌拜,满语Oboi,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的三代元勋。

鳌拜出身将门,是苏完部落首领索尔果之孙,八门提督卫齐的三子,别看鳌拜祖上显赫,但他可不是纨绔子弟,之所以有后来的成就,完全是他自己从青年时期一刀一枪拼命挣出来的,浑身的伤疤是他作为军人的勋功章!年轻时他就追随皇太极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成为皇太极最信任的武将,因此得到了“满洲第一勇士”的称号!皇太极病逝后,鳌拜拥戴皇太极的九皇子福临即位,改元顺治,鳌拜摇身一变,成为了议政大臣,位极人臣!顺治十八年,接受顺治遗诏,成为即位的小皇帝康熙帝的辅政大臣,在此期间,他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变得更加的目中无人,因此惹怒了君临天下的康熙,在皇权面前,鳌拜还是想的太简单了,他没有想到年幼的康熙帝竟然有如此胆魄,真的敢对自己下手。

鳌拜死后,康熙帝念起三代元勋的功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官爵名);雍正时期,复一等公,加封号“超武”,世袭罔替;乾隆帝时期,命停袭公爵,仅世袭一等男。

清朝哪个皇帝对鳌拜最好(被皇太极赐予满洲第一勇士)(1)

鳌拜

二、皮岛之战,崭露头角

真正让皇太极认识到这个小伙子胆气的战役,就是这场皮岛之战。

皮岛之战前,鳌拜在军中供职,但是地位不高,因此没有机会进入皇太极的视线,但是在1637年的崇德二年,这个机会就降临到了鳌拜的头上。

皮岛,是现在朝鲜的椵岛,位于鸭绿江口东西朝鲜湾中,孤悬海外,1621年,明将毛文龙受辽东巡抚王化贞命令,奇兵袭击后金要塞镇江(今丹东),一路连战连捷,史称“镇江大捷”,一时之间,后金海防不稳,形成了“数百里之内,望风归附”的现象,毛文龙一时之间也成了后金许多士兵的噩梦。

毛文龙一下子进入了后金高层的黑名单,后金方面不惜动用二十万重兵围剿毛文龙,而毛文龙毕竟是一支孤军,没有增援,没有补给,因此连战连退,一直退入朝鲜境内。当年恰逢鸭绿江结冰,后金大军越过鸭绿江,势要将毛文龙击杀在朝鲜,而朝鲜国王李珲担心引火烧身,于是建议毛文龙逃亡大海,毛文龙也认为后金水战乏力,因此于1622年率领残部退守皮岛。

没想到这瞎走的一步棋还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果,东边不亮西边亮,皮岛易守难攻的地理位置恰巧和宁锦一线明军(辽东当时已经失守)形成了掎角之势,可以起到牵制后金的成效,而且皮岛位于大明与朝鲜中间,可以作为大明出使朝鲜的中转站,于是明朝在皮岛设立了东江镇,毛文龙官至“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设立驻军。

清朝哪个皇帝对鳌拜最好(被皇太极赐予满洲第一勇士)(2)

皮岛

大明是舒服了,后金可就不好受了,自己背后一直有个钉子扎着自己,而自己还不能动手把它拔掉,这就让后金陷入了被动,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将拔除皮岛作为进攻中原的第一步,但是都一直未成功。

1637年,机会来了,皇太极打下了朝鲜,在皇太极看来,朝鲜就是后金大军攻占皮岛的桥头堡,恰逢此时,毛文龙过去的旧将孔有德、耿仲明也在后金军中(1629年,毛文龙被污蔑后处死,岛上发生政变,孔有德出走登州,与耿仲明联合反抗大明,后投降后金),天时地利现在都占据了,而且也有熟悉岛上布防的带路党,因此,皇太极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发誓此次要拿下皮岛。

皇太极先是派遣爱新觉罗.硕讬攻岛,但是硕讬并不重用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些明将,因此久攻不下。于是皇太极又派遣英郡王阿济格接手,这次鳌拜随军出征。孔有德透露皮岛西北防守薄弱,于是阿济格采用暗度陈仓的计策,一方面,他在海面上布满战船,摆出强行登陆的模样,实则这一路是佯攻;而暗地里,他则招募军中勇士,组成敢死队轻舟快推,打算以闪电战的方式拿下岛屿。

鳌拜此时主动请缨,并立下军令“某若拿不下皮岛,愿提头来见大王”

于是,鳌拜亲自光着膀子、提着大刀,指挥数百轻舟疾驰一夜,拂晓前抵达皮岛西北角,此时驻守的明军已经发现了这些突如其来的敌人,明军自然也知道上当了,于是炮矢齐发,打算把来犯之敌打回去;此时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鳌拜身先士卒,冒着漫天的箭雨,指挥本部人马强行登陆,并与明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阿济格见鳌拜已经登岛,于是当机立断,清军直接压了上去,经过半天的激战,最终皮岛守军被全歼,清军终于夺下了皮岛。

身在盛京的皇太极在接到这份捷报后,如获珍宝,万分激动的他喜极而泣,亲自撰文祭告努尔哈赤,以慰其父在天之灵,随后,皇太极下令重赏参战将士,并亲自接见了获得首功的鳌拜,亲自敕封鳌拜为“巴图鲁”(勇士),爵位为三等男。

三、松锦之战,奠定地位

皮岛之战只是鳌拜小试牛刀的开始,真正让他在军中奠定“勇士”地位的战役,是清军入关前最重要的一场战役—--松锦会战。

自从辽东失守后,明军就派出大量的军队驻守宁锦一线,袁崇焕临危受命,亲自布防,宁锦线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中设置碉堡星罗棋布,整座战线全场200余里,目的也很明确,大明不图收复辽东,就是想将后金挡在关外。

锦州,宁锦线重镇,是抵御后金的第一道咽喉屏障,锦州南部是松山城,西南为杏山城,杏山城的西南是塔山,宁远在锦州西部200里,这几座重要的城池,就是大明防御后金的最后天堑。

无论是清军还是明军,都明白锦州的重要性,尤其是皇太极,在皮岛被收复后,他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开手脚专心处理宁锦线战事,于是在1641年,皇太极派出郑亲王济尔哈朗围攻锦州,鳌拜随军出征。明政府自然不敢怠慢,蓟辽总督洪承畴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支援锦州,但是洪承畴不敢冒进,选择屯兵宁远,与锦州的祖大寿部遥相呼应,打算凭借火器优势建立密集的火力网,消耗清军。

清朝哪个皇帝对鳌拜最好(被皇太极赐予满洲第一勇士)(3)

洪承畴

洪承畴的选择是对的,在猛烈炮火的攻势下,济尔哈朗的右翼大军损失惨重,暂时失去进攻能力,洪承畴趁机举兵北进(一说是崇祯帝催促)。皇太极无奈,决定亲自出征,并派遣阿济格为先锋先行支援锦州,阿济格的到来可以说让鳌拜如鱼得水,见识过鳌拜本事的阿济格一到大营就对他委以重任,鳌拜也不负所托,他故技重施,亲自率领一直奇兵孤军深入,连败五路明军,一直打到明军步兵阵地时明军才发现,清军竟然有一支小分队闯了进来!

鳌拜为清军争取到优势后,皇太极决定与洪承畴大决战,洪承畴此时却不想决战,军中粮食不足,他一次次的敦促后方补充粮饷,但是后方却迟迟不肯增援,这一举动打乱了洪承畴持久战的决心,再加上皇太极已经拉开架势打算大干一场了,洪承畴自知不是对手,于是指挥八路总兵分兵突围保存实力。在这场猫追老鼠的决战中,鳌拜表现同样出彩,从锦州到塔山再到海岸线,哪里战争激烈,哪里就会出现鳌拜的奇兵。

松锦会战结束后,鳌拜晋爵一等梅勒章京,升任护军统领。

四、对待政敌多尔衮

跟随皇太极入关后,鳌拜也因此成为了皇太极忠心耿耿的心腹,被皇太极升任为镶黄旗护军统领,1643年,皇太极病逝,伴随着他的过世,皇权更迭这种老戏码再次上演:正黄旗和镶黄旗诸军将支持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继位,而皇太极之弟多尔衮则把控着正白旗和镶白旗,打算与豪格掰掰腕子。

身为护军统领的鳌拜手握重兵,成为这场皇位之争的核心人物,多尔衮也曾试图拉拢鳌拜,但都被鳌拜拒绝,为了表达对豪格的忠心,鳌拜邀请黄旗其他的权臣索尼、谭泰等八人共聚豪格府邸,共立盟誓,愿为豪格献身。

1643年8月14日,众臣于崇政殿讨论新皇登基之事,鳌拜当天再次在大清门外盟誓,愿为太子赴汤蹈火,随即指挥镶黄旗士兵驻守崇政殿。

当天的会议开得水火不容,双方阵营各抒己见,甚至是剑拔弩张,当最后僵持不下之时,鳌拜突然拔剑离席,怒斥道“我们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饭,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某今日愿请诸位以身试法”

鳌拜此举当时震慑了许多人,他身为武人,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威胁那些觊觎皇位之人,多尔衮也不得不因此做出让步,改立九皇子福临登基,改元顺治,而多尔衮只是辅政。

清朝哪个皇帝对鳌拜最好(被皇太极赐予满洲第一勇士)(4)

多尔衮

辅政,对于寻常大臣来说,已经是天花板的存在了,但是对于多尔衮来说,还远远不够,他的目标是龙椅,是皇位,但是现在目的达成的连一半都不到,每次看着穿着龙袍的小娃娃坐在书案后审阅奏章,他都气的牙痒痒,心里把鳌拜骂的体无完肤,他从心里下定决心,你鳌拜不想让我好过,那你也别好过!

五、镇压农民军,但未立寸功

多尔衮专权后,鳌拜也就不经常留在京师了,1644年,鳌拜随同老上司阿济格取道陕北,进攻退防西安的李自成,鳌拜依旧扮演先锋的身份,率军从内蒙进攻陕北,一口气攻陷了三十八城,打的李自成节节退败,李自成无奈南撤,阿济格和鳌拜兵分两路,水陆并进,最终在湖北九宫山,李自成被杀,大顺军瓦解。

按理说此役过后,鳌拜地位肯定也会再上一层楼,但是却没有,别忘了,朝中把持朝政的是多尔衮,嫉恨鳌拜的多尔衮对鳌拜立下的功劳只字不提,反而因为一件事差点革了鳌拜的职。

原来阿济格身为顺治帝的叔叔,其实本就瞧不起他,私下里总是称呼顺治为孺子,此事不知怎么的竟然传到了小皇帝耳中,小皇帝虽然年幼,但是却不吃亏,派遣谭泰携带圣旨要求阿济格在全军面前做出检讨,鳌拜和谭泰都认为阿济格乃是三军主将,如此做必然颜面大损,于是只是请阿济格小范围的检讨一下就过去了,此事被多尔衮知道了,多尔衮以鳌拜藐视圣威为由,要求革职查办,后来经索尼等人劝阻,最终才将此次镇压大顺军的功劳一笔勾销作为惩罚结束了此事。

其实私下以为,多尔衮当时也并不想将鳌拜赶尽杀绝,毕竟鳌拜作为清廷的一杆长枪,上阵杀敌还是得心应手的。

1646年,鳌拜跟随肃亲王豪格开始着手对付张献忠的大西农民军,鳌拜身为先锋在西充与张献忠部狭路相逢,俗话说“愣的怕不要命的”,鳌拜就是典型的不要命,张献忠被鳌拜大军杀得丢盔弃甲,他本人也在这场战役中被诛杀,鳌拜乘胜追击,基本肃清了四川一带的农民军,只有孙可望、李定国等人退守云贵,苟延残喘。

这次的功劳可足够大吧,向鳌拜这样的行伍中人,升官不就靠军功积累吗?但是多尔衮也深知鳌拜坐大对他的危害,于是他再次为鳌拜网罗罪名,这次的罪名是鳌拜军中参军希尔良冒功领赏,鳌拜身为希尔良的上司,凡有不察之罪,建议革职查办,多尔衮甚至在圣上面前放言“鳌拜自己也不干净”。

这还不是最惨的,随后,多尔衮又以鳌拜密谋拥立肃亲王豪格为皇帝兴起大狱,打算将鳌拜以谋反罪处死,多亏小皇帝此时也对多尔衮专政心有不服,经过多次转圜,最终鳌拜保住了性命,留职查看。

六、守得云开见月明

1650年 ,多尔衮去世,顺治终于可以在朝堂之上挺直了腰板了,顺治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大肆处理多尔衮政党,他要保证朝堂的绝对清净;第二件事,就是升任一批与多尔衮作对的大臣,让这些大臣成为他彻底铲除多尔衮集团的一柄利剑。

那么,谁能胜任呢?

当然是多尔衮在位时谁最倒霉,谁就最恨多尔衮集团了!于是,郁郁不得志的鳌拜被再次启用,直接提拔到了顺治身边,直接参与朝政的处理,而鳌拜此时也早已褪去年轻时只会征伐的面目,专心致志的留在顺治身边协助顺治,经过几年的合作,顺治对鳌拜也是万分放心,许多公务大事都交给鳌拜和索尼处理。

不幸的是,顺治皇帝英年早逝,临终前,他留诏三皇子玄烨即位,并任命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为顾命大臣,这四人中,索尼的资历最老,鳌拜次之,但是索尼当时已经年迈,不愿处理政务,而苏克萨哈作为原多尔衮政党的残余势力(及时倒戈,协助顺治肃清多尔衮余党,得到了顺治信任)本就不被鳌拜等人看在眼里,而遏必隆更不用担心,区区一个书生而已。

鳌拜由衷的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自己竟然一跃成了权倾朝野的大人物!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前些年还羡慕多尔衮呢,今天我就成了第二个多尔衮了!

此时的鳌拜,眼中只有权利,全然忽略了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坠落了。

七、结党营私,祸乱朝纲,屠龙少年成了龙

成为全大清最有权势的男人之后,鳌拜开始有点飘了。

站在权力顶峰的鳌拜心里最恨谁,当然是多尔衮,当年自己在外面刀头舔血,一刀一枪挣下的军功,被多尔衮轻飘飘一句话就全盘否定了!于是,鳌拜的第一刀就打算处理那些和多尔衮走的近的人,他美其名曰:继承顺治皇帝遗愿!

他把矛头对准了苏克萨哈,虽然苏克萨哈已经弃暗投明了!

倭赫是苏克萨哈精心为康熙皇帝挑选的侍卫,由于对皇权的绝对尊重,倭赫在鳌拜面前表现的不卑不亢,于是鳌拜就认为倭赫不尊重自己,恰巧倭赫又是苏克萨哈挑选的侍卫,鳌拜想当然的就以为倭赫是苏克萨哈的人,于是随便网构罪名将倭赫处死,但是此举纯属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年轻的康熙皇帝可不是什么庸主,他永远记住了鳌拜在自己面前不经自己允许就处理掉自己侍卫的一幕。

鳌拜的嚣张还在继续进行,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违反了鳌拜换地的要求,被鳌拜关上了藐视圣威的帽子,鳌拜象征性的征求康熙帝意见,要求处死三人,康熙可不是提线木偶,当即拒绝,但是鳌拜不知收敛,竟然矫诏杀死了三人,这件事已经触怒了康熙帝心中的红线,从那时起,康熙就知道,鳌拜必须除去!

1664年,索尼病故,朝中彻底没人对鳌拜形成掣肘,鳌拜更加的肆无忌惮。次年,康熙帝十四岁了,可以亲临朝政,一直被鳌拜打压的苏克萨哈上书康熙,希望撤销顾命大臣,还政于君,康熙自然是满口答应,但是鳌拜做这个顾命大臣上瘾了,怎么可能归还,于是他编织苏克萨哈的罪名,请求康熙处死苏克萨哈,康熙不允,鳌拜就全身披挂,亲自去朝堂威胁康熙,康熙自知无法左右鳌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苏克萨哈被处以绞刑。

如果康熙是汉献帝那样的君主,可能鳌拜就变成了曹操;但是康熙不是,自小励精图治的他,不甘心被鳌拜摆布,于是他招募了一些青年人,明面上是演戏法的,实际上这些人都被他暗中培养,作为推翻鳌拜的中坚力量!

而鳌拜还不知情,以为康熙皇帝开始自甘堕落了,心中还暗暗窃喜,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君临天下,全然忘记了当初多尔衮篡政时自己在朝堂之上那段义愤填膺的话语。

八、生命的终结,枭雄落幕

1669年的这天,准备许久并最终下定决心的康熙迈出了自己捍卫皇权的最重要一步,他在南书房暗伏兵甲,派人召见鳌拜,鳌拜不知是计,兴冲冲的赶到了南书房。

一名康熙帝的侍卫替鳌拜拉开了椅子,请鳌拜坐下,另一名侍卫用托盘捧着热茶送到了鳌拜的面前。

鳌拜毫无防备,坐在被侍卫拉开的椅子上(此时侍卫还站在鳌拜身后替鳌拜摁着椅子),接过滚烫的热茶,下一秒他顿时被烫的呲牙咧嘴,将茶杯扔到了地下,伴随着哐当的杯碎声,身后的侍卫像是听到了信号,急忙松开摁着椅背的手,瘸了一条腿的椅子立刻歪倒在一边,鳌拜下意识的站起身来。

在外人看来,像极了鳌拜摔碎茶杯,怒气冲冲站起来。

这可是大逆不道啊!面对着皇帝,你摔茶碗、拍案而起,这是什么?这才是藐视圣威!一直面无喜怒的康熙借机命人拿下鳌拜,瞬间,数十名顺治精心豢养的卫士如狼似虎的扑了出来,将鳌拜拿下!

清朝哪个皇帝对鳌拜最好(被皇太极赐予满洲第一勇士)(5)

鳌拜被擒

鳌拜被捕,康熙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去大干一场,他先是以雷霆之势将鳌拜的爪牙统统拿下,随即在重点职位安插自己多年的心腹,彻底粉碎了大狱中企图东山再起的鳌拜的幻想。

九、后记

希望破灭的鳌拜忏悔了,他求见康熙,希望康熙放过自己,同时脱去上衣,露出一生征战的伤痕,但是这些触目惊心的“功勋章”并没有麻痹康熙,康熙身为明君,绝不会做出放虎归山的傻事,为了给世人交代,康熙同意免除鳌拜的死刑,改为终身监禁。

已经拔去爪牙老虎又有什么可以忌惮的呢?这只老虎终究是无力回天了,同年,鳌拜就在自己的禁地结束了他那跌宕起伏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