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疑惑与探究(越原始越深刻)(1)

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是全人类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文明,代表着所有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可以很确切地说,如果没有汉字和文言文,就没有汉语的超方言特性和超语言特性,中国也早就分裂成几十个小国了,中华文明也早就如其他古文明一样湮灭了,可见汉字的价值,无论如何赞叹都不为过的。

汉字具有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于一体的特性。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体现了汉族先民无与伦比的聪明智慧。汉字的造字法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在"认识"的角度上,它提供了一个对对象的"形象描述→形神兼顾→得意忘形→抽象概括"的系统认识方法的进化模式。

越原始的文字,其体现人文性也越基础,对人的影响也就越深刻。汉字中所含有丰富的人类文明的原始信息,可以让我们窥见先民的精神和思想源头,对今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带来有益的启示。


(31)向

汉字的疑惑与探究(越原始越深刻)(2)

字形演变:

汉字的疑惑与探究(越原始越深刻)(3)


本义溯源:

甲骨文"向"是一个依托象形字,好像在圆顶茅屋墙上开了一个窗子。

汉字的疑惑与探究(越原始越深刻)(4)

甲骨文"向"

上古时期半地穴式圆顶茅屋是这样的:

汉字的疑惑与探究(越原始越深刻)(5)

为了更好地采光、通风和取暖,窗子朝向很重要。因此,""的本义为房屋的窗户,并引申出"朝向"之意

在此要指出一种说法的错误,其认为"向"的意思是"朝北的窗户",依据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而许慎的根据是《诗·豳风·七月》中"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戶"一句来推断"向"是代表北窗的。中原地区,寒流自北而来,因此古人在严冬到来之前,塞住窗子,糊住门缝来保暖,这就是"塞向墐户"。可能许先生一想,应该塞的是北面的窗子吧,南面的窗子还要留着让冬天的暖阳照进来啊,所以应该不会和朝北的窗子一起塞住,所以就推断"向"为"北窗"。其实,这应该是臆断了,"向"就是"窗户"的意思,到了严冬,寒风凛冽,非常有可能不论南北窗都被堵住以保暖。至于白天怎么让宝贵的阳光从南窗照进来,古人应该自有解决之道吧。

也有认为"向"是"北窗"的理由是:古人的房子坐北朝南,南边开门,北边开窗,所以早期的窗都是北窗。但是,既然窗都在北面,就更没必要说是"北窗"了嘛,说"窗"就足够了。此说法似更可疑。

"向"字的篆、隶、草、楷、行,都是从宀从口,一目了然,不必要再啰嗦解释了。

由此,""的本义:房屋的窗户,并引申出"朝向"之意


衍生含义:

汉字的疑惑与探究(越原始越深刻)(6)


相关了解: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意思是:到了十月(准备过冬),蟋蟀钻到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住窗户糊门缝。


其他汉字解释:

仁 、 义 、 礼 、 智 、 信 、 家 、 和 、 平 、 安 、 国 、 民 、 富 、 裕 、 勤 、 俭 、 食 、 飨 、 宁 、 冬 、 藏 、 祭 、 告 、 天 、地 、 圣 、 贤 、 能 、 元 、 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