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 秦国一天比一天强大。它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地向邻近的国家扩张。

从公元前276年到公元前274年,秦国就接连三次向魏国进攻,占去魏国许多土地,杀伤魏国许多军队和百姓。

成语故事火急火燎(成语故事抱薪救火)(1)

公元前273年,秦国又向魏国出兵。魏国国内不少人给秦国打怕了,不敢抵抗。魏国将领段千子建议魏王割让南阳地区(相当今河南济源至获嘉一带, 以在太行山南、黃河以北,故名)给秦国,向素求和。

这时正好谋士苏代(苏秦的弟弟)在魏国,就向魏王指出:段千子割地求和这个主意,是在出卖你,想夺你的王位:而秦国呢,却是无休无止地要你的土地。魏国的地不割完,秦国的进犯是不公停止的。

成语故事火急火燎(成语故事抱薪救火)(2)

苏代接着打了一个比方说:如果用土地来侍奉秦国,这“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就是说好比拿柴草去灭火,只能使火越烧越旺,柴不烧完,火就不灭。这个比方很恰当地说明了割地求和的危害。

可是魏王不听苏代的劝告,还是决定将南地区割让给秦国,一味求和。

秦国得了南阳,并不就此罢手,在其后的三、四十年间,仍不断地夺取魏地。魏王一死,他的儿子景潛王刚即位,秦国就一下子夺了魏方二十城,划为秦国的东郡。

成语故事火急火燎(成语故事抱薪救火)(3)

魏国无力抗争,秦国加紧兼并。公元前225年,秦军大举进围魏都大梁,秦将王贵引黄河、汴河之水灌城,大梁被淹三日,城墙颓坏,魏国终于为秦国所灭。

出处

《淮南子. 主术训》:“上多求则下交争,不直之于本,而事之于末,譬犹扬棵而弭尘,抱薪以救火也。《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原作“负薪救火”,见《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释义

薪:柴。抱薪救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反而使祸害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