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慧激第三篇 弘扬心学,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仁和礼的思想对于今天有什么启示复礼的实践弘扬心学篇之家乡会讲?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仁和礼的思想对于今天有什么启示?复礼的实践弘扬心学篇之家乡会讲

仁和礼的思想对于今天有什么启示复礼的实践弘扬心学篇之家乡会讲

作者 刘慧激

第三篇 弘扬心学

心学即王学。王学的核心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刘元卿为明后期江右王门之大家,数十年来,在弘扬心学的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其主要哲学思想包括“一气说”、“求仁之学”、“四端充达说”、“理欲之辨新论”、“格物说新论”等,而以“体用合一论”为其哲学思想的总纲。其哲学体系呈现出中道、圆融的风格,体现了纯正儒学的立场、特色,在当时独树一帜。刘元卿弘扬心学的途径是家会、乡会,而复礼书院则是其主要阵地。

一、家、乡会讲

1、顶泉寺讲学

顶泉寺在南溪上山村(今坊楼镇龙潭村)山中,《莲花厅志》云:顶泉寺高踞层峦,境称宏敞,为韵士游览处,题咏甚多。刘元卿在中举后的第二年,即1571年开始在顶泉寺讲学。他在自述中讲到:“予自庚午(1570)从邹聚所先生昆季得有所开入,始知用力于学。念予里陋,欲有以动之,未得……辛未(1571)晏岁,茶陵尹子介卿偕其内弟谭子习,贸然负笈纳贽,已而彭子惟馥、惟简、德卿继至,盖予之妄称师也由诸子始。乃相与讲学于里之顶泉寺。”刘元卿从此开启独力讲学之历程。后又联合茶陵刘应峰举办两地葵丘之会。

2、家弟子举办家会

明万历三十二年乙未正月,因使事自京师归家,众子弟举办家会,刘元卿作《志仁申言》,告子弟为学与志仁之道。《志仁申言》云:往予谈学,家子弟未有省也。乙未春,以使事取便还舍。时诸子弟咸在,予告之曰:“夫学,非别有门户,别有新见,别有徒党,盖人人所不可已者。学则忠信笃敬,蛮貊可行;不学则浮薄,而不可行于州里。学则不施不欲,所在必达;不学则放利,而府怨于邦家。学则荡荡平平,无入不自得;不学则不慊于心,见君子而厌然。是故善学者,天地以位;而不善学者,出门有碍,乾坤为之逼窄。善学者,万物并育;而不善学者,恼怒填胸,妻子亦成藩篱。然则学与不学,盖吾人生死、利害、祸福之判也。而等可不蚤自决志,若时过而后学,遭蹶而思悔,其不为噬脐者几希。”于是从子尔惠恻然动念曰:“不肖向者不知学。不学之判,乃如此也,请从是矢心于斯矣。”遂以谓诸子弟,诸子弟各欣然,愿共为会,以商订志仁之旨,则予儿吉兆首为播告矣。予乃从申之曰:“夫孔子不以克伐怨为仁,而必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岂不谓人苟识仁而志于仁,则必以善养人,自不至负气好胜;则必若亡若虚,自不至矜己傲物;则必不尤不怨,自不至匿怨友人;则必不迩不殖,自不至贪财好色。譬之农夫尽力树艺,芸草在其中矣。彼第去草而不树谷,就令满田尽净,耕将何为然?或为仁不力,而克伐怨欲之行,无异于俗子,则谷不胜草,得无复为养荑稗者所笑乎?故曰:仁之胜不仁如水火,举车薪之火,因杯水熄之,此又欲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二三子,其甚毋以卤莽之力,使卑卑操管窥者间得以绳范我也。”

3、洞溪冯氏举办家会

明万历二十五年正月,西乡洞溪冯氏举办家会,弟子冯时达作序,申述师门之旨。《家会序》曰:家会之兴也,宁独今日哉!自我师(刘元卿)群乡子弟而进之礼义,学风日盛,彬彬可睹。至今家诗书而户礼乐,不独吾族也。吾族赖二三长者倡之于上,子弟和之于下,谒师门者咸得与闻“欲明明德于天下”之旨。故月举大会于祠考之祠也,时举小会于家考之家也。相聚一堂之上,谁不雍雍肃肃?谁不亲亲长长?循是以往,则风俗日美,固其所必至者。予乃申言于众曰:“师门所谓明明德于天下者,岂有高深玄奇乎哉?有人于此,则有此性,犹耳目口鼻合天下万世而必有者也。人惟不知性之有诸己而思以尽之,于是一家之内且为胡越。故子未能孝,不知孝之性为己所自有,故子之心不贯乎父也;弟未能悌,不知悌之性为己自有,故弟之心不贯乎兄也。一家且然,又奚论天下万世哉!吾因是而知仁为己任,亦吾心之不容已者耳。”或曰:“明明德,犹耳目口鼻,无圣凡,一也。举明明德之学任诸己,亦宜犹耳目口处男 之必得其职,无弗同者,而何独有任,有弗任与?”曰:“试观事不容已之心,有弗同乎?弗欲焉耳矣。耳之欲听,而未有不能听者;目之欲视,而未有不能视者;心之欲仁,则未有不能仁者。是知犹饥犹溺,若挞若沟,皆吾不容已之心为之也。彼禹、稷、伊尹,其所欲在此故耳。兹无论躭嗜欲者,有所趋而不仁,即澄空守寂,弁髦伦物,饬躬励行,洁己遗世,以是而几任,犹之未也,何也?其所欲不存焉。孔子之在春秋,孟氏之在战国,当乱臣贼子之世,邪说横行之日,彼岂不知静躁、人己之分哉?惟其欲明明德于天下,而有以任之,故天下万世到今蒙济焉。然则有志者,欲仁而仁至矣,夫何疑上?吾族谒师门者,不可谓无其人也,其于”欲明明德之学“将任乎?将弗任乎?诚有以任之,其在家也,肫肫乎其仁于家者,非藉是以自眩也,亲亲长长之心不容自已也;其在外也,肫肫乎其仁于人者,非缘是以要誉也,使人人亲亲长长之心不容自已也。行于家,达于国,与天下万世,不外是矣。此明明德之实事,正吾辈之所当讲求者也。若舍是而别求所谓学焉,吾不能知已。”族长幼咸以予言为然,因述之以稽于他日。(注:冯时达,泸潇西里挚友冯梦熊之子,莲花县洞溪人。)

4、路溪刘氏举办乡会

刘元卿《书路溪刘氏小会籍》载:吾乡既有复礼,岁会在路溪刘氏祠。则又有月会,乃刘氏诸君子复念切磋寡也。更为小会,月以初五、二十五为期。夫乡会以振众也,蓬蓬焉风乎人心,可以兴起,然而无当于商求;祠会以约众族也,墨墨焉消其争斗,可以维俗,然而无当于淬砥。惟小会,则其人寡,其情洽。甲推之,而人之勤怠可得考镜焉;毛举之,而人之微累可得呈觀焉。其于以治身,不更详哉?会之日,其施规勸者,扬善之词,宜显而长,举过之词,宜婉而简;其受规勸者,闻扬善之言,则退焉、惕焉,思其溢于言之中。规失之言,则愀乎、悠乎,绎其旨于言之外,则两尽矣。虽然,非其本也。人之情始乎锐,常卒乎懈,非其实见于学之不容己,其为之而不至于媮焉以弛者鲜也。夫人之所以同于禽兽者,人心也;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道心也。乃危微之机,自昔谈之。鬱鬯灌地所以助幽,积薪御寒所以赞天,几希在人,匪学焉、匪求助于友焉、匪切砥于家庭之中,以规过而实修焉,微者不益微,而并之于危哉。思至是,不容己之心油然生矣。会之费,贵简而不贵烦;会之人,贵同心而不贵滥。其失会者有罚,公行大过为众所指目者有罚,文过饰非、不受规劝者有罚,约法三章耳矣。

【延伸阅读】:

认识复礼之六:复礼的实践修习礼仪篇

认识复礼之八:复礼的实践弘扬心学篇之书院会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