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以为,亲力亲为照顾孩子,包揽孩子的一切细碎事宜,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女儿出生以后,我每晚亲自哄睡,喂了两年的母乳,屎尿屁,辅食,无数的夜醒、哭闹。因为累到没什么心思和时间打扮,也基本没有了社交。因为没有世俗眼里的“具体的工作”,很多亲戚邻居甚至觉得我赖在家里好吃懒做,仗仰着丈夫生活。我把这事告诉丈夫老江,他虽然求生欲欲满满地一再肯定我的价值,但他的工作很忙,想替我分担也有心无力。我基本得一个人承担育儿的责任。疲惫,疼痛,心力交瘁,最崩溃的时候对着女儿大吼大叫,抱着她一起哭。整个世界只剩下女儿,连自己好像也不见了。

我告诫自己,以后千万别跟女儿说,为了她我曾放弃了什么,因为这一切只是我的选择,她其实没有对我要求过什么。

但是,那股焦虑感一直挥之不去。那时我常常在想,我的孩子看到这个蓬头垢面歇斯底里的妈妈,她的内心会怎么想?她会嫌弃我吗?这样的我陪着她,她真的会快乐吗?等她长的以后,我还可以做什么?

上一辈的人,例如我妈,口头禅经常是”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可是孩子什么时候才算长大?上幼儿园?上小学?上大学?结婚生子?想想我都浑身发抖。上一辈人,尤其是农村妇女,感觉天生任劳任怨,非常乐意一辈子围着灶台和孩子打转,仿佛这些就是她的理想生活。所以在我妈眼里,我没什么辛苦的,不过是当妈的修行。再说你老公挣钱养家,你负责孩子和家里的一切细碎,不是很合理吗?我妈常说,她年轻的时候,要兼顾孩子、家务、打零工,更早些年的时候还种过田。确实比起我妈,我好像也没什么好抱怨的。但做了妈妈,就意味着要放弃自己吗?

我想出去工作!我试着网上投简历,面试到还不错的公司,因为要去离家100公里以外的总部培训3天,看着当时一岁多还没断母乳的女儿,放弃了;我开始在家周围寻找,半天未果,回到我妈家,看着才托付给我妈半天的女儿看见我就嚎啕大哭,心软了。心想,再等等吧,等她再大点。

后来,学做淘宝,没日没夜坐在电脑面前找品、做标题、上传、客服、售后......也许是能力问题,付出远远大于收获,最后还因为上家的设计侵权某品牌,导致店铺被判售假、降权,没有操作下去的意义了。转念又想,算了,不做了,操作店铺这段时间,其实也没什么功夫陪女儿,她经常自己一个人在我旁边自娱自乐,但也免不了想撒娇,拉着我非要一起看书玩玩具或者闹着要出去,有时候心焦得不行。还得照顾她一日三餐、洗漱、哄睡,遇到生病的时候,还得整晚夜起照看。于是,又失败了。

我开始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自己陷入了什么都干不好的困境?想要做自己的事情,又希望时时刻刻陪着孩子,其实是十足的“圣母心”和完美主义啊!

当妈以后真的有颗玻璃心(当妈的别带着圣母心)(1)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抚养孩子,不需要任何事情都去亲力亲为的。

第一,适当让别人来帮忙。尤其是婴幼儿期,孩子琐碎的事情特别多,能假手于人的,可以放手让别人帮忙。不用担心别人照顾不好自己的孩子,不用总担心她吃得够不够多、搭配得够不够营养、睡得好不好。

第二,把时间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给孩子和其他事,一部分完全留给自己。网上常说,娃睡着后当妈去熬夜,熬的是自由。有段时间,我焦虑得经常整晚整晚失眠,实在睡不着,就去刷手机,刷到半夜,感觉心脏都快跳不动了,那时候还挺担心自己会不会半夜猝死在床上。更要命的是,脸上尤其是眼周布满了睡眠不足的阴霾;白天浑浑噩噩的,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也会因为一些小事就对女儿发脾气。后来我刻意去调整了女儿的睡眠时间,让她基本在晚上九点半左右入睡,等她睡着了我就从房间出来,等到11点半自己再去睡。或者早上比她早起一两个小时。这段时间不做家务,就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书、看部电影、写点东西......有了这一小段时间的滋养,全职妈妈的生活好像也没那么艰苦了。

第三,不要认为孩子离不开你。其实,是你离不开孩子。母爱爆棚,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反而更像是自己对母亲这一角色的自我迷恋。我女儿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我总担心她习惯不习惯,会不会哭,谁知道我去接她的时候,那家伙大声说:“妈妈,我明天还要上幼儿园!”看吧,孩子没有你在身边,也会玩得挺开心的。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不要有愧疚感。不要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更不要事事追求完美。孩子长得高矮胖瘦都没关系的,健康就行。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就让她哭一会,不想做饭就点个快餐,周末想出去聚会就把孩子交给她爹,放心去嗨吧。

当我想通这些后,心里就舒坦多了。

现在我依然是一名蹲在家里的全职妈妈,也在尝试着未来的各种可能性,但心里没那么彷徨。自从决定不再当“圣母”,我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