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遇,是满心欢喜之际暗生的小小的失落,不单单是人,也存在于与一些美好的事物之间。
比如,访友未遇、看日出未遇、寻美食未遇……
在这些“不遇”中,最令人遗憾的便是访友未遇,兴致冲冲的去拜访朋友,却吃了闭门羹,这样的心情一言难尽。
那么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面对这种情况时,富有诗意且乐观豁达的诗人们,又是如何发泄内心的情感呢?
今天诗词君给大家分享六首最经典的“不遇”诗,虽然不遇,但依旧充满诗情画意。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人趁着闲暇时光来到山中寻找老友,等走到了家门前才得知友人不在家,门童告诉诗人:师傅上山采药去了,就在这巍巍大山之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本是很寻常的一件生活小事,但在贾岛的笔下,却是趣意十足。
虽然诗人和友人并没有相遇,但在诗中并没有任何失落的情绪,反而是充满了诗意和洒脱。
是啊,“寻而不遇”才是常态,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水到渠成的美好,接受“寻而不遇”,接受平淡的美好。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唐·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吕逸人隐居在山林之中,这里山清水秀、竹翠松茂,王维约上好友裴迪本欲拜访,结果却未遇到主人。
两人并没有扫兴而归,而是饶有兴趣的参观起了周围的景色,两人就仿佛是专门来旅游的一样,至于寻找友人,则是次要。
由着自己的兴致行事,至于结果,根本就不在乎,这种洒脱超脱,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早春时节,伴着隐隐的犬吠声和淙淙的流水声,李白一路前行去戴天山寻找曾经的好友。
在上山的路上,李白心情愉悦,顺着小溪一路前行,桃花繁盛带着点点露水,树林深处,野鹿时隐时现。
虽然此行没有见到自己的好友,但李白并没有气馁,字里行间中充满了禅意,心情惬意又安闲。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有时候的“不遇”,并非全是自己的偶尔为之,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刻意为之。
就如诗人叶绍翁一般,在途径一户农家时,发现了别样的景色,可等他敲门拜访时,屋内却久久没有回声。
正当他要离开时,才发现院子里的红杏树,似乎被阵阵敲门声所惊扰,好奇的探出细枝,想要看看来者是谁。
虽然未能进入院子之中,但诗人的闲情雅致,以及乐观的心态,依旧令人印象深刻。
《晚出寻人不遇》
唐·白居易
篮舆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
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
春天的傍晚,凉风习习,送来槐花的香味,白居易去拜访自己的一位朋友。
没有见到朋友的他并不觉得遗憾,反而在返回的途中,还将自己的马拴在槐荫下,准备再慢慢的走一段路。
真正有心的人,不会错过生活之中的任何一个小美好,他们见山是禅,见水是缘,一花一草,都不容易忽略,即便是寻访不遇,对他们来说,不遇的是友人,遇见的,是不一样的风景。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秋天的时候,诗僧皎然去拜访好友陆鸿渐。
陆鸿渐即陆羽,是大名鼎鼎的“茶圣”,为了更好的观察茶叶,他搬家至郊外,远离尘嚣。
等皎然来到陆羽家中,才得知主人刚刚上山,对于皎然来讲,虽然未能见到好友,但路上的美景同样不虚此行。
人生就像一场旅途,我们在意的不是目的地,而是路边的风景。
周国平说:人生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脱俗,最高是返璞归真的平凡。
最好的人生,是平凡,而生而平凡,便要学会接受不圆满。
就像是这“期而不遇”后的感悟,聪明的人,会换一种角度来看待,会在这“不遇”之外寻找即便是“遇到”都无法发现的美。
人生,不期而遇,是缘分,但更多的是期而不遇,同样有惊喜,有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