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武山县高楼镇秦湾村,还保留着一门古老的艺术——皮影戏。

充满光影魅力的皮影戏(皮影戏的光影)(1)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借用光源照射剪影造型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传统剪纸、窗花、工艺美术等民间艺术和地方戏曲、口技等表演精髓的融合造就了的皮影戏,皮影戏以其独特魅力扑面吹来浓浓的乡土气息。

秦长红的爷爷秦建国,生于1909年的清末宣统元年,长大后适逢民国战乱,后来在乱世学得一门皮影手艺,混口饭吃。和他一样,那一辈的民间艺人在新中国才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也迎来了民间手艺的春天。

充满光影魅力的皮影戏(皮影戏的光影)(2)

甘肃武山的皮影戏来自皮影戏的故乡——陕西。所以,武山的皮影唱腔继承了秦腔的朴实、豪放和眉户的委婉、优美。武打场面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文场的音乐与唱腔音韵缭绕、动人心弦。

皮影人物沿袭了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五类角色。每个人物都由头部、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秦长红告诉记者,他最多可以两手同时拿捏8件线子,而且活动自如。

充满光影魅力的皮影戏(皮影戏的光影)(3)

秦长红记得,他5岁的时候,父亲便过世了,是爷爷拉扯他长大成人,22岁时,爷爷去世,秦家班自此落在了他的肩上。他挺起脊梁,下定决心,再苦再累也要把皮影传承下来。

说起往事,秦长红有愧疚,但家里人都默默支持他,“虽然搞皮影只能养家糊口,发不了家,致不了富,不如出去打工挣钱,但十里八乡各村的会戏都需要,能给群众带来快乐,能给一方带来吉祥平安,朴实厚道的乡里乡亲又都抬举我们手艺人,这就知足常乐了。”话在尽兴时,他给我们唱了几句《香山还愿》……

充满光影魅力的皮影戏(皮影戏的光影)(4)

光影人间,戏梦一生。皮影戏《香山还愿》优美的造型、多姿的剪影伴着动听的唱腔,朴素浅显的故事演绎着仁爱为本、亲情至上的人生百味;作为县级非遗传承人,秦长红踏着祖辈的路,奔走在乡间,一转眼又是春暖花开。

(图片来源:武山县融媒体中心)

(中国日报驻甘肃记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