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民乐优化产业结构)(1)

民乐县民联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主线,以稳定种粮产业、扩大草畜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为主攻方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

创新赋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民乐优化产业结构)(2)

不断夯实种粮产业。按照“保粮、增特、强链”总体思路,着力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把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放在首位,及早与各村对接,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种植大户采取承包土地、农户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按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的要求,着力引导高标准农田流转经营主体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积极开展粮食规模化种植示范,建立张明村5500亩马铃薯、高寨村4200亩马铃薯、河湾村3000亩滴灌小麦连片示范点,带动经营主体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减,特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至目前,共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12.6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8.07万亩。

创新赋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民乐优化产业结构)(3)

持续壮大草畜产业。以建设洪平路养殖示范长廊为重点,立足区域优势,按照“长廊引领、市场带动、种草养畜、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以洪平路沿线村为重点,鼓励中小养殖户通过入股联合等方式,新改扩建规模化养殖小区,有效提升洪平路养殖示范长廊引领作用,力争畜禽存栏量达到15万头只以上。积极引进四川犇犇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占地300亩的高标准肉牛育肥基地,建成后预计年出栏量可达到15000万头,可实现经济效益3000万元以上,目前已完成项目审批及前期规划。积极推行“饲草种植 特色养殖”种养结合模式,引导养殖户种植苜蓿等优质饲草,至目前已落实饲草基地0.78万亩。

创新赋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民乐优化产业结构)(4)

拓展培育乡村旅游业。充分发挥童子寺石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资源优势,实施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对石窟进行修缮维护,多渠道宣传童子寺石窟西游记等故事,新建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游步栈道等配套设施,有效提升童子寺石窟文化保护传承价值。持续打造金阳光休闲农业示范园,积极开展节日旅游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牌影响力。支持屯粮村田园假日生态游乐园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新建儿童乐园、乡村农家乐、主题花海、综合服务区,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和能力,加快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

记者:赵玉梅 樊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