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文章内容,敬请关注“流云有惊奇”,更多精彩等着你

正宗土家狮子灯(狮子灯是云贵川三省交界处赤水河流域民间传统艺术)(1)

舞狮子

舞狮,是中华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过去一段时间,每逢新春佳节等重大喜庆活动,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赤水河流域的民间舞狮必不可少,被称为舞狮灯或狮子灯、耍狮灯。曾几何时,除了舞台形象外,赤水河流域民间舞狮很难寻到其踪影,这一传统艺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淡出历史舞台;但是,我幼年时在叙永街头看到的、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的舞狮灯情景仍历历在目,令人难以忘怀。

当时,舞狮灯的灯头是叙永大西门的安顺和,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伴奏下舞狮,以图喜庆与吉祥,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展现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狮灯的规模与彩龙相差无几,表演者四人,即孙猴子(叙永俗称巴山)、大肚罗汉,这两个角色上场均带面具;舞狮者两人,一人耍狮头,另一人耍狮尾。这四人均要有武功,甚少要有武功的素养,否则,难以胜任。还有个鼓乐队,有四人每人配鼓、大锣、小锣、钹。此外,大约有四至六人的后勤人员,专为舞狮时叠桌子,因此桌子要叠得平稳、实在,保证表演者安全;所以,叠桌子的人均由灯头安排熟悉此门道的人来干。

舞狮灯前,接灯的主人安排人借来桌子,再由灯头安排人重叠桌子。最下边的桌子要求很扎实的木桌,每重叠一张桌子,其四支桌足都要用草纸折成的正方形的小纸块把四足垫平,并用口喝水喷湿透,增加桌面与桌足的摩擦力,作到舞狮人员做功时不移位。每次要重叠四张或更多的木桌,最多有重叠十张木桌的。最高的一张桌面上放三条木板凳,两条在下、一条在上,成品字形,都要用草纸垫足后喷湿。

正宗土家狮子灯(狮子灯是云贵川三省交界处赤水河流域民间传统艺术)(2)

新春佳节叙永街头

这一切准备工作做完后,耍狮灯正式开始啦!最先是胖罗汉上场,只见他带上一个罗汉面具,手持一把竹篦扇,作一些搞笑动作,逗得观众大笑后,一反胖罗汉笨重的身材,很敏捷地翻桌子,轻车熟路地翻上叠好的桌顶,爬上三条板凳最高一张坐下,作休息状,不停用竹篦扇为自已打扇。然后,做左右翘足、伸懒腰、在板凳上睡觉等动作。最惊险的是坐在板凳上把上身和双足放平,在板凳上作三百六十度的反复旋转。表演告一段落后,在板凳上佯装睡熟。此时,孙猴子出场了,表演者比起大肚罗汉更为瘦小、机灵,他带上猴面具,模仿猴的动作表演,诸如翻跟斗,扯倒蹄等一系列动作之后,就开始爬桌子了。与大肚罗汉不同的是爬桌子更矫健、轻快。每爬上一张桌子,还要坐在桌面上对着观众做一些抓耳挠腮、伸头缩脑的挑逗动作。

爬上桌顶后,猴三对佯装睡着的大肚罗汉吹耳朵,罗汉装着睡意未尽,只用扇子拍一下继续装睡。猴三又弄罗汉的鼻子、拍脑袋等动作,直到把罗汉弄醒为止。然后猴子、罗汉在板凳上做些抽中指,划剪刀、石头、布和划手心、手背等一些表演后才梭下结束。

正宗土家狮子灯(狮子灯是云贵川三省交界处赤水河流域民间传统艺术)(3)

牌坊前雄狮

接下来是舞狮,由两人各耍狮头、狮尾。狮头是竹篦为骨架,糊上纸后经过彩绘成了一个很逼真的狮子头,眼晴和耳朵能活动。特别是狮头能张开嘴,舌能动。两人披上狮衣后在地面作打滚、翻跟斗、扒地舔前腿、后腿等动作后,开始爬桌,一边攀爬-边舞狮,直上顶端。这时由两个舞狮者先把顶上的三条板凳拆下,这时可看出他们惊险而刺激的舞狮技巧。狮头的舞者手握板凳往下丢,只见板凳四足朝天往下落,下面的人沉着稳妥地把板凳接着。三条板凳拆完后,也如拆板凳一样把桌子一张张地拆下,拆桌子的难度大,两个舞狮人下到要拆桌子的下一张桌面上,由狮头的舞者双手握住桌面往下丢,下面的人也安稳地接着,除最下面的一张桌子外,以上的都一一拆下。最后两个舞狮者站在接地的桌上作拜四方的表演:舞狮头者的腰上系了布带,舞狮尾者握着布带,当狮头从桌面跳下地后,狮头的足往上一蹬,狮尾往上一提跃上桌面。四方都做完这个招式,舞狮结束。

舞狮是耗体力的表演活动,当表演结束舞者都大汗淋漓不停地喘气。但狮灯队又敲着锣鼓,走街串巷,去下一家接灯的人家表演去了。

此事情虽然已过去近80年,但至今我仍记忆犹新,真诚希望这一民间传统艺术代代相传,经久不息。(赵光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