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真的很奇妙,在很多方面难以去理解。风险那么高,病人却信任我们,将性命交付于我们,让我们自由发挥。不过,当你靠近我们时,近得可以看见我们皱起的眉头、看到我们不解的神情、看到我们的成功与失败,你就会发现,医学是如此混乱、如此麻烦和不确定。

——《医生的修炼》

人都会生老病死,我们这一生少不了跟医院打交道,跟医生打交道,最近我看了一套跟医院和医生有关的书,给了我极大的思考。今天就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叫做《医生的修炼》,作者是阿图葛文德,这是葛文德医生三部曲的第一部。

成功和失败只是人生的常态(失败就是一条人命)(1)

介绍一下作者,阿图葛文德医生是美籍印度裔医生,先后就读于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医学院。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以后,面对医疗行业中的一些顽疾,他亲自参与并主导了全球手术清单的研发和实施,大大降低了手术中因感染造成的死亡率。在全球八个城市执行推广这份清单后,死亡率降低了47%。2004年被美国《新闻周刊》评委20位最有影响力的南亚人物。2010年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成功和失败只是人生的常态(失败就是一条人命)(2)

《医生的修炼》讲述了他亲身经历的十几个故事,如何成为一个真正外科医生,还有针对一些奇怪的病和治疗方法的故事。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在医患关系中,决定权的重要性。

读完葛文德的书,除了能学习和了解很多事情,更多的是引人思考,思考我们在看病过程中可能会遇见的一些问题、状况,还有应对措施。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书中的几个故事,一起来聊聊。

开篇就讲述了自己是如何独立完成外科手术,葛文德医生第一次手术叫做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在病人的胸腔内装一个特殊的导管,插入静脉当中,通过静脉为那些不能吃东西的病人补充营养的手术。

然而葛文德医生第一次做这个手术的时候,先是忘了给病人垫医用毛巾,后来下针扎错位置,直接扎到了病人的锁骨,直接导致病人剧烈疼痛。因为紧张手术一直在颤抖,好不容易把大针头插进了病人的身体里,回抽针筒的时候发现针根本就没有进入静脉血管。最后身边的医生实在看不下去了,帮他做了手术。

葛文德医生第二次做这个手术的时候依旧非常狼狈。直到第三次,他遇到一个体重达到140公斤的巨型病人,理论上来讲,越胖的病人,做这个手术的难度应该是越大的,但是葛文德医生居然成功了。他将成功的经验总结成了两个字:重复。

通过这件事,他在书中提到了一点,说实际上医院在给病人最好的照顾和给新人增加训练的机会之间徘徊不定。实际上无论是传统观点还是社会舆论都不赞同住院医生通过手术来练习和实践,因为病人有权获得更好的医疗照顾。

但是,没有接受过训练的医生对每个人都是伤害,如果我们在治疗过程中不让那些新的医生去实践,他们就永远得不到实践的机会,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作为病人一定要去理解。不过说实话,如果你告诉我,给我做手术的医生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一个手术,我估计我也会一直颤抖。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当医生真不容易,当个病人,也挺不容易的。

成功和失败只是人生的常态(失败就是一条人命)(3)

在这本书的最后几个章节,葛文德医生带领我们思考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面对一些医疗上的重大选择的时候,这个医疗决定,谁来做,是病人来做还是大夫来做?

葛文德提到有一个叫伊雪的病人,在她21岁的时候,不幸被查出了乳腺癌。当时她有两个选择,一是全部切除,另外一个选择是部分切除,只清除癌细胞但是保留乳房。两者存活率差不多,只是部分切除的话可能会复发,但是全部切除的话,伊雪还很年轻,可能对他以后生活并不是很好。

医生告诉他这两个选择,伊雪选择了部分切除,保留乳房的手术。这个案例引发了当时美国医疗界剧烈的讨论,有的医生认为,如果连医生都难以决定哪一种疗法对病人更好的话,病人有怎么选择的了呢?

但是医疗决定牵扯到的可能不只是技术层面的,还有病人的个人因素。比如对伊雪来讲,什么是至关重要的,是保留乳房让她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有自信,还是完全免除复发的危机?这个问题只有伊雪自己能给出答案。就像我们所说的,有些时候生活当中有很多东西比生命更重要!但是有些时候,病人自己的决定很有可能就是错的。

本书讲述了很多失败案例,有判断失误,也有操作误差。医生面对各种状况和问题,需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承担着相当大的压力。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医生所面对的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做抉择时需要考虑的复杂因素。一个个医学现象背后,是外科医生群体的自我审视与修炼。

我读完后,不仅体会了做医生的困难,也学到了很多当病人的艺术,所以我觉得不管你将来是个医生,还是一个病人,葛文德医生的这本《医生的修炼》都应该读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