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组成(嵩山成语故事系列之三)(1)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千字文》第一句。“天地玄黄”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而地黄”,这里为了对仗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扬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

中国产生于宋朝之前的千字文,头一句话就是天地玄黄。由时间天和空间地其及性质玄与黄开始,用韵句通过讲自然、社会、人生的常识,将一千个常用字不重复地组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奇迹。这种天才的著作特别可贵的是这个开头,找到了宇宙的根本问题,一路展开。这正是来自周易的思想。周易文言中指出: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正是天体世界演化出地球生命世界,进而演化出人类社会,演化出人生万象。天为时间,地为空间,一切存在都是在时空中通过杂的方式依次产生的,这是一切学问和科学的起始点。

天:《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状态的,现代物理学称为大爆炸以前的那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中国文化叫太极。150亿年以前,这个超密度的粒子瞬间产生大爆炸,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物质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易经》说: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不是既形象又具体吗?但这是物理的天地,物质世界的天地。在《易经》文化里面属于形而下的“器世间”,也就是物质世界。形而上是非物质的道的世间,那不是我们现有的智力能够讨论的,所以庄子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存”是保留的意思,“不论”是不讨论,"存而不论"暂且不讨论.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一说就吵架,何苦呢!对智慧高的人讲真话,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对智慧不够的人只能说浅话:太空是天,地球是地。同样都是天地两个字,深人有深解,浅人有浅说,各得其所。

玄:在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叫玄。在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叫玄。肉眼可见的天的颜色是蓝色的,怎么说是黑色呢?天的蓝色,是由于光的衍射现象,太阳光中红、橙、黄、绿这些颜色的光波长较长,可以发生衍射射到地面上。而蓝、靛、紫这些颜色的光波长较短,只能在各种空气中的杂质间来回发射,所以天空看起来是蓝色的。但是宇航员到了太空中一看,太空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只有恒星放射出点点微光,确实是黑色的,所以从颜色上说天玄是对的。此外天道高远,像老子说的,形而上的天道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是我们现有的智慧不能理解的。这是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测,所以叫天玄。

地黄:也有两重意思。我们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炎黄文化中,土的颜色,人的肤色,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所以说地黄。天地之中为黄色,黄色是土,也代表大地,地能配天,东晋文学家庾阐在《建武颂》中言:“邈彼嵩华,维岳之峻,岩岩高大,配天作镇。”被誉为华夏宗祠的中岳庙建有“配天作镇”坊。

嵩山组成(嵩山成语故事系列之三)(2)

另一重的含义,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地球在内,都是大爆炸的产物,在初始状态都是炽热的物质。地球就将其温度凝聚在地核的岩浆之内,并借助太阳不断地补充。有温度才可能有生命现象,在色谱分析上,玄色是冷色,黄色是暖色。地黄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长养和哺育作用,所以中国人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天道高远,地道深邃,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迷信的人说:“人死了以后归于黄泉,过了奈何桥就是黄泉道了”。话虽不可信,其意无非是指那个不为活人所知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

可见,要弄明白“天地玄黄”四个字,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天地玄黄这四个字是千字文全文的首句,为我们讲述的是关于天文气象的常识。大地宇宙的起源,日月星辰的运行,《千字文》是我国成书最早、流传最广的一种启蒙读物,说明了人类最先认识地球的状态,体现了古老民族的智慧。

来自:中文化论坛----三品松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