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新车,是每个家庭值得高兴的事情。不过,刚刚到家的新车,往往伴随着浓重的新车气息。车内气味带来的焦虑,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般压在车主心头:会不会有甲醛?小孩、老人闻了新车味道会不会伤害很大?
毕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基本出行需求已经被满足的前提下,健康安全成为消费者们下一个至关重要的关注因素。
正是由于对新车气味对健康危害的担忧,很多车主来说,拿到新车后,第一件事不是去兜风,而是敞开车门车窗“散味”。从橘子皮到竹炭包,从空调内循环到空气清新剂,十八般武艺轮流上场,才敢让家里的“大人物”——年迈的父母、怀孕的妻子、刚出生的小宝宝乘坐。
那么,新车的气味究竟有哪些危害?汽车厂商为了清除这些有害物质又做了哪些努力?本文以智己汽车为例,带大家一起了解。
车内的隐形杀手有哪些?
大家买到新车时,闻到的「新车味」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这些气味是由内饰材料、粘合剂等散发出来的,主要包括甲醛、乙醛、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等等,它们统称为「挥发性有机物」,英文缩写为VOC。这些VOC的主要品类和危害详见下表所示。
以甲醛为例,即使甲醛轻微超标,也会引起咽喉不适、气喘、皮肤发红,有些还会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等明显症状,长期处于甲醛超标环境中,对于健康的危害更是非常严重。
内饰VOC的危害如此严重,那么厂商们都采取了哪些手段来解决呢?
最近智己汽车推出了全新车内健康概念——180 净味级别,表示能够将新车的气味控制到放置180天后的净味标准,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甲醛、乙醛等物质,更是被严格限制,相当于奔驰E级使用191天后的效果。那么智己又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追根溯源:从源头控制有害物质
减少成品中气味的最佳做法,当然是从源头开始控制,原材料中的有害物质越少,后续的加工过程才能更好的确保成品健康安全。
目前在行业中,公认VOC来源材料包括座椅发泡,座椅包皮,地毯,门板,立柱护板,各种橡胶减震垫,仪表板,顶棚等等, 其中软质材料是VOC的主要来源,尤其以各种合成塑料材质为主。
智己采用专门开发的低气味基料,在原材料生产阶段即将有害异味物质祛除。要知道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进入原料内,后期是很难处理掉的。
低气味原材料的关键有几项,一是精选优质原材料,原材料越纯净,小分子含量越低,成品中的VOC就越少;二是选用合适的填料、辅助剂,防止材料加工中分解;三是采用先进的脱附工艺,低温挤出,高温烘料,进一步祛除原材料中的有害物质。
除了合成材料外,像牛皮之类天然材料中同样含有异味。智己在牛皮等天然原材料加工前,同样采用了祛味工艺,在鞣制过程中三次水洗降低腥臭味,复鞣后烘烤散味,涂饰后采用加长晾挂线晾挂2小时等手段,尽量祛除牛皮中的异味。
匠心工艺:运用前沿工艺打造健康座舱
整车VOC的改进,把握好源头关仅仅是第一步,加工环节的影响也非常大。我们知道塑料本身是易于分解的材质,加工环节把握不好,很可能将原本无害的材料分解出有害物质,更不用说更好的控制有害物质了。
在加工过程中,智己对付有害物质主要是两大绝招:一曰洗、二曰吸。
所谓洗,很容易理解,就是多用水来溶解、冲洗原料上的污染物。污染物是以小分子形式存在于原料中的,大多易溶于水,通过业内先进的水萃取工艺,将这些小分子挥发物清洗干净。
并且,水洗工艺沿用至整车生产环节,在整车组装、整车下线前均实施无死角的水喷洒,将易溶于水的醛类物质彻底清洁干净。
所谓吸,指的是用吸附的方式,处理掉原料中的有害挥发物。有害挥发物本质上是一种小分子,通过独特的低沸点气味吸附剂和真空挥发工艺,将原料中的有害物质充分挥发并吸附走,这样原料就变得干净了。
时光打磨:首创净味工坊,前置散味除醛
开头提到过,大家拿到新车后,会开窗散味一段时间,力求降低车内气味。智己通过首创的「净味工坊」,已经提前在工厂中做了「开窗散味」这一操作,而且效果远好于车主开窗换气的效果。
智己的「净味工坊」,实质上是一座占地面积达一万平方米的前置气味处理中心。
这座占地面积巨大的置气味处理中心用于内饰零部件的通风散味除醛,它的关键措施包括:
精心设计的零部件料架,让零部件充分与空气接触,散味效率提升500%-1700%
精心设计的换气新风系统,只需20分钟就能将巨大厂房内的空气全部置换,效率远胜车主自行开窗散味;
通过前置气味处理中心,汽车零部件每小时换气量达7.2万立方米,散味7天相当于用户连续开车252天的换气次数!
总结
通过追根溯源、匠心工艺、时光打磨三大环节,智己将整车污染物标准控制在国标1/10的极高水准,并挑战业界首家CN95级清新空气座舱满分认证。
经过上述努力,智己L7在出厂时的各项污染物指标,相当于主流豪华品牌轿车使用半年后的水平,能够为用户们带来健康、安全的使用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