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张家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李大武 高文昕 魏雅雯 欧阳文昕 徐铭兼 吴争 翁之颢

日光清朗。曲折的江南小巷中,上书“百年老店”字样的招牌高悬。往外,偶有几声轻响传来,宁静而平和。从更远处望去,隐约能看见几座巍然的古牌坊镀上一层金边。当人们走过千百年来先辈踏过的青石板路,时间仿佛在此停滞了。

2021年7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组成的“记录中国”团队来到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一探东山镇绵远悠长的传统古韵。苏州吴中区东山镇地域面积约为96.5平方公里,岛上依行政区域划分为陆巷村、杨湾村等12个村与1个洞庭社区。全镇共有受省级单位认定的传统古建筑31处,数量接近吴中区总数的一半。

在东山镇党委政府看来,东山镇的发展,离不开对古韵、乡愁的继承。青山秀水、雕梁画栋是古人遗留的宝贵财富,古老的村墟篱落,寄托着古人千载悠悠的乡土情思。不仅要完善东山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要保留存续这片土地的根脉,守住这千年不绝的古韵。

文化传承:民俗、古建中的乡愁

在鸡鸣与手作声中,白玉方糕制作人张玉英、金洪福的一天开始了。

白玉方糕,东山镇居民的“老朋友”,方方正正,糯甜可口。逢年过节,他们总得买上几盒,与家人一同分享美味与喜庆。小小一块方糕,承载着居民们恒久不变的情思。

苏州东山哪里有古村落(苏州东山镇的古村情怀)(1)

金洪福正在将压制好的白玉方糕端进蒸笼 本文图均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高文昕 魏雅雯 图

张玉英、金洪福在陆巷古村制作白玉方糕,已经有三十余年了。每天早晨7点不到,两位老人开始一天的白玉方糕制作工序,筛粉、装模、入馅、印花,经过数个小时的蒸制,最终出炉了一屉屉香甜软糯的白玉方糕。

白玉方糕还曾上过央视节目。过后不久,张玉英和金洪福的手机就被“打爆了”,打来电话表示想学这门手艺的人“多得要命”。不过,张玉英都没有答应:这项手艺,需要耐心与毅力。陆巷古村的老宅内,大多只有他们夫妻与一只胖狗,他们的儿子常会过来帮把手,但他并没有接续制作白玉方糕的明显热情。他们夫妻日复一日地辛勤劳作,守望着传统与乡愁。

从更广的时间尺度上看,特色民俗里的乡愁绵延千年,而静静伫立的古村落建筑更是岁月的见证者。

东山镇政府为古村落建筑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保护。古建筑,是稀缺、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消亡,就永远也无法挽回。

“古建这一块既是我们的心头好,也是我们的‘心头痛’。”东山镇党委委员张炜感叹。古村落内居民原先大多以农业为主,政府税收不多。东山镇政府固然想做好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在资金方面却常常捉襟见肘。“不然为什么大家还在危楼办公?”张炜笑了笑。东山镇政府的办公大楼不久前刚被鉴定为危房,灰白的瓷砖透出些许古旧的气息。

数量庞大的古建筑群落如何维护?单单让政府出资负责不现实,交由居民自发管理更不可行。东山镇政府走上了一条政府统领、广泛引进社会资本的道路。

苏州东山哪里有古村落(苏州东山镇的古村情怀)(2)

古村办综合办主任邵海荣介绍相关情况

古村落保护办公室(以下简称“古村办”)是东山镇政府为古建筑保护专门设置的部门。近几年,古村办统计了东山镇所有现存的古建筑,分类归档,针对损坏程度不同的古建筑,有不同的保护措施,至少确保古建筑的常规维护。今年,古村办计划对所有古建筑完成扫描,以数字形式保存下来,既能指导后期的维护工作,又能为现存的古建筑保留“火种”,避免它们彻底消亡。

古村办目前只有9位工作人员。忙的时候,连财务都得去村民的家里协商沟通。每月,古村办的工作人员都需要走访一遍全东山镇300余处经认定的古建筑,确认是否出现意外情况,平均下来每人每天得走2-3处,每人几乎半个月的时间都需要在外巡查。

据统计,大约70%以上的古建筑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已经得到修缮的只占10%-20%,而亟待保护的古建筑已经超过半数。

事实上,每一套古建筑的修缮、保护周期都相当漫长。从2007年至今,东山镇完成修缮的古建筑仅有十几处,仍有三十几处古建筑等待着开工。为了鼓励村民私人修缮古建筑,古村办可以为村民提供达修复资金全额30%的奖励资金。

对于那些亟待修缮但产权所有人无力支付的情况,古村办提供了一种三方协议的创新方式。古建筑产权所有人可以与吴中区文物管理办公室、东山镇政府共同签署协议,由吴中区文管办投资修缮古建筑,产权仍然归属所有人。但有一项条款是,如果产权所有人在15年内将修缮后的古建筑用以经营或出租,必须扣除一部分费用交给区文管办。

苏州东山哪里有古村落(苏州东山镇的古村情怀)(3)

陆巷古村里的“解元”古牌坊

区文管办的加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山镇政府的财政压力,也让部分亟待修缮祖宅的村民松了好大口气。不过,这又引出了土地确权的老问题:由于古村落大多为家族聚居,留存至今的古建筑的所有权往往并不明晰。有的古建筑所有人名单早已亡佚无法找寻,有的由几十户人家共同所有,种种情况不一而足,但都为古建筑修缮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困扰。

困难的确存在,但东山镇政府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

对于古建筑的开发利用,东山镇政府仍然保持平和的态度。数量丰富的古建筑无疑是东山镇发展的一大要素,但盲目扩张、无序开发并不可取。“我们宁可先保护着,等到合适的时机再一起研究开发。”邵海荣称,在财政压力下,东山镇政府也希望能够有龙头企业带动古建筑开发。

位于东山镇翁巷的容春堂便是一例。因有大大小小108个房间,它以“108间”的名号为东山人所熟知。它被苏州市文旅集团收购,现已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经营。

守护古建筑,守住传统村落中的乡愁,固然有财政压力,但东山镇政府也不是“饥不择食”。得跟有意向的社会资本磨,得花大量的时间,反复研究,只有理念一致,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与社会资本的对接,也是不断交流理念、双向选择的过程。慢慢地磨,慢慢来,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立足当下:坚实的文旅消费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少民间私宅的发展似乎为全镇的文旅消费打了个样。

会老堂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陆巷村出身的宰相王鏊告老还乡后用以会友的宅院,包括大厅、楼厅等数进,砖雕、木雕精美。2004年起,会老堂户主邢伟英斥资修复祖屋会老堂,复建戏台,开辟为会所酒店,2011年其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会老堂管家闻风回忆,未修复前的会老堂几近完全坍塌,院子杂草丛生,台阶、门窗损毁,举目一地破败,甚至整幢楼房都出现了整体向东的倾斜。最初邢伟英返乡打算看看祖宅会老堂,几经辗转却始终不能发现,后来才发现,因为年久失修,会老堂的前门倒塌后,将入口完全遮蔽掉了。经过数年专业团队的规划、施工,会老堂才逐渐恢复了往昔隽美的古韵。

苏州东山哪里有古村落(苏州东山镇的古村情怀)(4)

记录中国苏州线团队向闻风询问会老堂修缮的始末

虽然已被设为会所酒店,但会老堂仍然严格限制客流量,仅能通过顾客提前预约的方式预定客房。会老堂所面向的群体,大多是长三角地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中产家庭,他们相对更有时间与金钱进行文化消费。针对这一群体,除了休憩观光服务,会老堂还会召开传统文化讲座、游学活动,营造更为浓厚的氤氲古韵。游客来去之间,会老堂已然建立起不小的名声。

先保护,后开发,闻风同样认可这一发展战略。静水流深,沉潜而坚定的发展更为有力。

“我在东山这么多年,确实感觉一年比一年好。”闻风感叹。2007年前,想从陆巷古村去一趟上海,他得先搭乘45分钟的黑中巴到东山镇,转629路公交车,再坐火车抵达终点。最长的一次,他花了7个小时才抵达上海。

村子里的道路同样不理想。经营会老堂的早期,他们有着一辆接送客人来回的四轮车。坑坑洼洼的道路让来回的旅途并不十分舒畅,常能听见游客们的吐槽。一次因为道路太陡,四轮车前轮撞上石砖,不幸受损“遇难”。

如今,闻风成为了“新苏州人”。晚上居住在苏州市区,白天驾车到陆巷古村,往返100公里的路程却也不难熬——沿着湖滨大道与环太湖大道,往返路途,他都能领略不一样的太湖风光。

在这一改变的背后,是东山镇诸多政府干部的反复琢磨、取舍。

东山镇陆巷古村是驰名已久的苏州古村“地标”。为了进一步提高陆巷古村的知名度,村干部们细细研究了村子的宣传策略。“田园陆巷”与“书香陆巷”,是村干部们一直在争论的宣传品牌。有了易于记忆、辨识的特点,才方便村庄开展宣传工作。两个招牌各有各的优势,一时间难以抉择。

“首先要承认我们是乡下人,我们(这里)是田园,但我们也是有文化的新时代农村人。”陆巷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顺流为村庄的定位划下一条道来:既有传统田园,又有文化书香。

招牌有了,宣传也要到位。为此,张顺流特意托请朋友,不断联络沟通,制作了一首名为《山水一梦到陆巷》的歌曲。“山水一梦到陆巷/炊烟袅袅渔帆点点田园有书香/古往今来多少故事被收藏/悠悠古韵是中国水墨一张。”清丽的歌词,蕴藏着村干部们对陆巷古村未来的美好期许。

在制定村子发展规划时,张顺流更倾向于突破基层治理。“发展旅游经济得有人来,把村庄治理好,把村民的精神面貌提上去,自然就会有人来。”张顺流说。近两年,陆巷村居民的农产品几乎不愁销路,早几年间卖不出去的杨梅、茶叶、枇杷,如今早早售罄。

近几年,以陆巷村为代表的诸多古村落,其旅游经济都有了不小的发展。不过,东山镇政府获得的财政资金增长并不多,颇有些“藏富于民”的意味。

苏州东山哪里有古村落(苏州东山镇的古村情怀)(5)

东山镇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王艺群接受采访

东山镇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王艺群告诉“记录中国”团队,针对可开发旅游经济的古村落,东山镇政府会动员村民签订相关协议,将古村落景点的经营权收归政府管理,统一开放,并依据房屋面积等标准给予一定的门票收入分红。

他简单算了笔账,假设一年景点门票收入达400万,其中120万需要以资源分红的名义交给村集体。目前东山镇旅游开发公司营运的5座明清古建筑都是私宅,每年也约有近80万的分红。再扣除营运损耗、人员薪资等其他费用,真正通过旅游经济补充的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并不多。

“村民在村里自营的农家乐、民宿是他们自己发家致富的途径,我们的旅游系统是为他们服务的。”王艺群表示。

东山镇旅游开发公司目前没有硬性的经营指标,政府层面更多考量它的社会效益——通过官方渠道集中人力物力,统一管理,完善交通、污水处理等基础建设,并借助官方影响力推介各个有旅游开发潜力的古村落景点。

“百姓得益很多,我们付出也很多,这就是我们的责任。”王艺群笑着说。

未来布局:磨内功、谋发展、焕新颜

守好“乡愁”后,东山镇未来的发展应该着眼何方?新业态的经济正从东山镇涌现。

苏州东山哪里有古村落(苏州东山镇的古村情怀)(6)

“寒谷渡”茶叶品牌在陆巷古村的门店

“寒谷渡”茶叶品牌创始人邱晓庭是土生土长的陆巷村人,自小便在茶树旁、丘陵间长大。大学毕业后,他返回家乡,创立了属于自己的茶叶品牌“寒谷渡”。“寒谷渡”也是陆巷村古渡口的名字,千载年来,陆巷村的村民常常由此出发,穿梭于山水之间。

“寒谷渡”打造了小而美的偏高端定位,目前没有上架淘宝、微店等平台,而是通过一条生活馆等茶叶爱好者聚集的垂直领域app进行售卖。

苏州东山哪里有古村落(苏州东山镇的古村情怀)(7)

东山镇党委委员张炜介绍东山镇未来布局

接下来,邱晓庭计划引入机器生产,提高茶叶生产的效率,为扩充中低端茶叶的渠道做好准备。邱晓庭提到,接下来陆巷村将组织大型的农业合作社,将生产资料统一管理。农户可以凭资金、技术、土地等入股,共同打造一个资源共享、渠道互通的平台。

与之相同的是,在未来经济发展的谋篇布局上,东山镇政府将自己的沉静心态一以贯之。先打通基础设施,打通各处经络,再谋经济发展,不汲汲于短期利益。东山镇规划了面积为1.6平方公里的新镇区,集聚起学校、商业街、交通枢纽,打造一个新的旅游集散地。这方面的筹备已然紧锣密鼓地开展。这一系列高屋建瓴的举措,用张炜的话说,叫“站在东山最高峰莫厘峰来看布局”。站得高,自然望得远。

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发展现代农业,整合各类生产资源。东山镇开启了“一村一品”的乡村建设活动,推动每个村落打造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品牌,既是避免同质竞争,又要在市场上打出响亮、独特的名头。

“电商”“互联网 ”,是近年火热的名词。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东山镇政府的视野之中。媒体报道,东山镇电商企业从2016年的20余家发展到近500家,活跃电商农户达10000户。2020年东山镇农产品网上销售1.8亿元,其中仅东山白沙枇杷一项,以生鲜快递方式销售95.5万单,共计发货3854吨,销售额达1.3亿元。

2020年,东山镇实现农业总产值7.25亿元,同比增加17.9%,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1万元,同比增长1.5%。未来,这一数字仍然保留着快速增长的可能。

增长的底气来自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17年,东山镇开始太湖沿岸地区的滩涂整治,随后完成了1.5万亩的围网拆除与3.5万亩传统鱼池的退养工作。这项工作涉及的人口面广量大,影响着众多村民的生计。经过各个条线的研究,东山镇的村干部完成了大量的信息采集工作,将受影响的居民根据年龄、职业、岗位需求等情况分类,结合当地农副产品特色,帮助其灵活就业。

不仅是太湖流域,基层村庄的环境也受到广泛重视。张炜坚定地说:“两山理论在东山,你能看到它的落脚点,也能看到他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好处与幸福。”2018至2020年间,吴中区重点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设立了各村落的环境整治“红黑榜”。去年大半年里,张顺流和其他村干部几乎每天都在村里巡视,尤为关注生活环境。今年,陆巷古村规划了一个5年的环境治理方案,计划在原先整治的基础上再做提升。

苏州东山哪里有古村落(苏州东山镇的古村情怀)(8)

陆巷古村的入口街道

“整洁、干净、有序”,这6个字是指导基层环境治理的法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陆巷古村开展了“海陆空”三方面的整治活动。“海”,是指陆巷村周边的河道。河道上堆积的渔网,胡乱停泊的小船,都需要及时清理。“陆”包含整个村庄的落地范围,杂草、垃圾、占道的柴火,同样属于整治对象,范围更广。“空”则指空中的通信电缆、电线,在电力等部门的协同下,清理杂乱的电缆,为村子还原亮丽的天际线。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东山发展的底色。

古韵,烟火气,是东山镇长久的气脉。东山镇政府“吃苦”,不断用汗水雕琢这块璞玉,等待着焕发无边光彩的那天。张炜点点头:“我们得练好内功,等到有机会,一个火花啪的一下,就把全东山给点燃了。”

苏州东山哪里有古村落(苏州东山镇的古村情怀)(9)

责任编辑:蒋晨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