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父亲多大时生了他(孔子父亲叔梁纥)(1)

孔子的先祖自孔父嘉死后,其子木金父为避免家族灭亡,逃奔到了鲁国。孔氏家族的身份也一落千丈,由公卿之家再降为普通的士。士是上层社会最低一级,勉强算是贵族,但是失去了世袭封地,必须靠俸禄生存。要俸禄就得服务于更高一级的贵族。故只能从属于没落贵族,必须为有权势的贵族服务。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e),就是一个为大贵族服务的武士。

叔梁纥的祖父孔防叔,担任防邑大夫。但是这个职位是不能世袭的,故叔梁纥的父亲伯夏就成了普通百姓。到了叔梁纥如果找不到工作,那也没有俸禄,就难以养家糊口。

不过,叔梁纥有着巨人的身材,且勇武过人。据《孔子家语·本姓解》说他“身长十尺,武力绝伦”。这里说的“身长十尺”,是按东周尺说的。东周时期的一尺,换算成今天的长度,是23厘米,十尺就是2.30米。也就是说叔梁纥身材高大魁梧,体格威猛强壮,无论如何都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巨人。

在那个冷兵器时代,拉弓射箭、抡斧挥刀,都需要力气,所以“身长十尺,武力绝伦”的叔梁纥不愁找不到工作。几经周折,他投奔在鲁国贵族孟献子门下,做了一名普通士兵。这个孟献子(?-公元前554年,姬姓,孟孙氏,名蔑,世称仲孙蔑)是孟文伯之子,亚圣孟子先祖。他是春秋时期鲁国外交家、政治家。叔梁纥与孟献子属下的大勇士狄虒(sī)弥、孟氏的家臣秦堇父,合称为“鲁国三虎将”。所以有人调侃说圣人孔子的父亲曾经给亚圣孟子的先祖打过工。

可叔梁纥的勇敢绝不是吹出来的,是经过真实的战争洗礼的。历史记载叔梁纥参与了两次重要的战争,而且表现勇敢。

其一是偪阳城之战


孔子父亲多大时生了他(孔子父亲叔梁纥)(2)

偪阳是柤(zū )地附近的妘(yún)姓小国,在今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城里村郊,是一个只有城墙周长3900多米的弹丸小国,在历史是默默无闻。

晋国的晋悼公想称霸主,欲与楚国抗衡,企图通好吴国,将吴国作为犄角之势,而偪阳国占据吴国北方之要冲。为了讨好吴国,公元前563年农历四月,以晋国为首的十三个诸侯国,会盟于柤,借口偪阳国倾向于楚国,决定攻打它。鲁国是参战国之一。鲁襄公派孟献子率军攻打偪国都城偪阳城(在今山东枣庄市南)。大军将偪阳城团团围住,合力攻打。偪阳城虽然不大,却很坚固,接连攻打了几天,一直攻不下来。

孟献子仲孙蔑的家臣秦堇父用人力拉了辎重车抵达战场,偪阳人以为有机可乘,打开城门出来抢车,联军将士趁机发动进攻,有一小部分人冲进了城内。城上的守兵见状,连忙把悬起的闸门放下,准备关门打狗。在这个关键时刻,只见一位壮汉冲到门下,双手一举,将重逾千斤的闸门稳稳接住,并且高举过头顶,直到冲进城内的将士都逃出来才放手。这个人就是叔梁纥。

等进城的士兵全部退尽,叔梁纥才放下闸门,自己也安全回营。

《东周列国志》还说“鲁国三虎将”狄虒(sī)弥、秦堇父与叔梁纥三人还相互吹牛皮。小说家之言也十分有趣。

叔梁纥凭借偪阳之战中立下的战功,被封为郰( zōu 同“鄹”)邑(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县东南40里,孔子的家乡。其二是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即“邹”)大夫,终于跻身士族阶层。当然,郰邑大夫也许就是一个乡长的级别,有人说是县长级别,那也只是一个处级干部。

《左传·襄公十年》这样记载当时的战斗场面:“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县门发,郰人纥抉之以出门者。”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第六十回依据上述记载写了一回《智武子分军肆敌;偪阳城三将斗力》 记载了叔梁纥的这段辉煌经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一看。

当然偪阳之战前后共费时29天,直到五月初八,城中的箭矢、滚木都用光了,在十三个诸侯国的联合进攻之下,偪阳子只好投降。作为一个小小的诸侯国,浴血奋战近一个月,也是一曲值得赞扬的反侵略壮歌。

抵抗齐国的战争

七年之后,公元556年(鲁襄公十七年),已经六十多岁的叔梁纥做出了另一个更大的壮举。

公元前556年秋天,齐灵公出兵侵略鲁国北部地区。其中一路由齐灵公亲自率领包围了鲁国的桃邑;另有一路人马由齐国的大将高厚率领包围了防城(此为西防,在今天的成武县白浮图镇)。而此时藏纥(即臧武仲,鲁国大夫,封邑在防)、藏畴,还有叔梁纥,都被围在防城里面。鲁襄公派出军队前往增援,但是,援军慑于齐军的威力,行进到防地附近的旅松时,便不敢向前了。防城的守城军队知道援军到了,但是他们并不敢进攻齐国军队,只是要求防城守军将大夫藏纥送到援军中去。这时叔梁纥和藏畴、臧贾率领三百壮士,乘着夜色突围,保护着大夫藏纥,到了鲁国援军的驻地旅松。然后,叔梁纥又率部重新杀回防地,与援军配合,内外夹击,虽然没有打退齐国,也让齐国知道了叔梁纥等人的勇敢。这一年,叔梁纥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齐鲁之间打打停停一年多,当时的盟主晋平公总算决定出兵帮助鲁国,齐国见讨不到便宜不久即退兵。

叔梁纥不仅因为身材高大,力大如虎,勇猛善战而在历史上留下名声。而且他在七十一岁时还娶了一名十七岁的小妾颜徵(zhēng)在(前568-前537年),就在第二年,叔梁纥已七十二岁时,颜徵在十八岁,两人“野合”生下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关于这一段有趣的“野合”故事见《孔子的出生充满神秘与浪漫》一文。


孔子父亲多大时生了他(孔子父亲叔梁纥)(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