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一段“黑龙江大庆市肇州县一奶茶店遭钓鱼执法”的视频引发关注。

视频中,奶茶店服务员因“扫一下码”说晚了被勒令关门。当晚,肇州县政府发布调查处理情况通报,并依据相关规定,县纪委监委给予市场监督管理局王某某政务记过处分并建议调离执法队伍;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进行深刻检查。

就在同日,黑龙江牡丹江市一服装店因店员睡觉未戴口罩被贴黄牌警告,引发热议。网曝视频显示,工作人员上门检查服装店,因店员午睡被叫醒,没来得及戴口罩遭黄牌警告。1月12日下午,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5名工作人员到店将黄牌摘走。

对执法全过程记录的点评 评论11(1)

11月11日,奶茶店店员未先说“请扫码”致奶茶店被贴封条。网传视频截图。

半月谈:防疫“念歪经”,得治

此次荒谬的防疫“加码”事件,暴露出个别地方人员在执行防疫政策时,方法简单粗暴,态度生硬,走极端化路线,甚至以检查为名滥用职权,任意妄为,严重损害了群众切身利益,在社会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对此类防疫“念歪经”的病,必须及时医治、严肃处理。肇州防疫“加码”并非个案。近期多地出现执行防疫政策简单粗暴、用力过猛、任性妄为等乱象。这种做法必然难有积极作用,甚至还可能激化矛盾,对全民抗疫大局形成干扰。对此,一些地方需要认真反思,切实贯彻执行,绝不能嘴上和文件上一套,实际做法又是一套。

中国青年报:无理加码是一种耍官威

奶茶店服务员先说“欢迎光临”后说“扫一下码”没有错,错的是某些执法人员自以为手握权力,就能随意“拿捏”商家的畸形心态,以及“为执法而执法”、滥用职权、擅自“加码”的错误举止。从肇州县发布的通报来看,有关部门发起执法行动的初衷,在于督促商家严格执行扫码、验码规定。此前,一些地方的经验教训也证明:商家扫码、验码不严,确实可能造成疫情外溢,给社会带来额外的风险。然而,不论初衷多么正当,执法工作都必须坚持效果导向,而不能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执法者施展“官威”的欲望置于执法工作的实效之上。在涉及疫情防控的市监执法工作中,执法人员必须严守相关规定,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既要对防疫负责,也要对民生负责。

红星新闻:对刁难式执法该坚决反对

防疫不该是耍官威的通行证,也不能是乱作为的豁免牌。越是出于防疫目的,越要警惕“耍官威”与“乱作为”的危害,越要将权力收进制度约束的笼子里。防疫不能忘了“人民至上”的初心,以人为本当是其底色,故而防疫要拿捏好善治分寸,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准度。方式方法上要科学,避免简单粗暴、态度生硬,不能动辄一刀切;目标锁定上要精准,该防的要防,该放的要放,不可随意切一刀。很多刁难式执法不光跟执法规范背道而驰,也跟防疫要求反向而行,既无温度也无准度,显然不是防疫的正确打开方式,而是走向了防疫初心的反面。刁难式执法,就是最该反对的“层层加码”。而防疫,也该将以过度执法为表征的加码乱象予以“清零”。

东方网:警惕“刁难式”执法破坏商业生态

近段时间,多地出现了类似“刁难式”执法乱象,诸如面馆老板独自吃饭时被要求戴口罩、商家测温枪没电被停业一天、米线店老板刚吃过饭未戴口罩被封店等等。这些看似荒诞离奇的执法场面,令大众为之惊诧不已,也暴露出各地过度防疫、违规执法等问题,部分基层防控人员缺乏执法温度,僵化理解防疫规定,“拿着鸡毛当令箭”,不顾及商家的实际情况。依法防疫是底线原则,需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得擅自逾越界限。防疫是为了防范病毒,保护人民群众免遭侵害,因此需要以人为本,不能为了防控疫情,而肆意乱为、随意封店,扰乱社会正常秩序,破坏商业生态环境。

新京报:落实防疫二十条由不得任性

日前,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其中就明确提出,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在此背景下,仅是个别执法人员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一家店的经营能否持续甚至“生死”,显然是与相关要求背道而驰,更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防疫追求格格不入。这些几乎是与二十条措施发布同步出现的荒唐事,也给相关政策的落实提了个醒,绝不能让基层的随意执法和简单粗暴的防疫行动,消解了国家政策调整优化应该带来的积极效果。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