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匆匆地看了《烽火芳菲》的早场排片。

人,少得可怜。

对比今日上映的五部电影,《烽火芳菲》勉勉强强才能占得10.3%的排片比。

豆瓣评分也早已出炉,5.8分。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1)

虽然有奥斯卡金棕榈导演比利·奥古斯特的名头在。

虽然有上海电影节金爵奖的入围在。

虽然有余少群、严屺宽、巩汉林、金珠、罗嘉良的超强配角团在。

但一个刘亦菲主演,就完全可以吓退大部分的观众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记忆里的那个神仙姐姐刘亦菲就成为了一种票房BUG

这是近些年她拍摄过的影片,竟然只有一部电影(《鸿门宴》)上了6分。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2)

除了早些年凭借“青涩”拍摄的那些电视剧,其余的电影评分简直不堪入目。

年少成名带来的“爆红”,不仅限制了刘亦菲对于生活的体验,千篇一律的同质化角色也将她的人设死死地钉在了“仙女”这个尴尬位置

演什么都是小龙女,演什么都逃不出王语嫣。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3)

再加上团队长期的不给力,刘亦菲“明星”与“演员”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说她是明星,但是那么少的曝光率;说她是演员,但根本没有一部剧是靠刘亦菲的演技撑起来的

看得出来,刘亦菲也开始着急了。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4)

《烽火芳菲》算得上是她的一种转型,饰演了一位中国寡妇

除了南京大屠杀,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还有一段浙赣大屠杀不为人知。

短短几天时间,日军就杀害了25万的中国人

这一切都仅仅因为一场中美救援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5)

珍珠港事件后,为了鼓舞士气,美国时任总统下令轰炸东京。在任务完成后,由于燃油耗尽,15架飞机全部坠毁在浙江、安徽等地。

当地老百姓自发地形成救援阵线,68名坠落的美国人里有56名被安全地送回家乡。

本片聚焦的就是其中一场救援。刘亦菲饰演的寡妇救助了杰克·特纳的美国上尉,之后帮助他顺利回国的故事。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6)

英子(刘亦菲饰演)丈夫去世,独自抚养女儿不说,还得养活随时冷嘲热讽的公公婆婆。

村子里对于母女俩的闲言杂语也特别多,“寡妇”“男人”对她来说都是最大的禁忌和侮辱。

大脑门尤其惊讶的是,刘亦菲终于跳脱出了她那张常年“性冷淡”的面瘫脸,饰演出了一种“寡妇”的韵味。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7)

寡妇长期遭受的“流言蜚语”,常年得不到安慰的空虚心理,再加上战争年代所带来的特殊大背景,这种压抑着的“情感流放”对她来说不可谓不是一种重大突破

我很肯定的说,这次刘亦菲真的没有拖奥古斯特的后腿。

但我也很肯定的说,这部影片也就打个6分左右吧。

这就是中美合拍片的尴尬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8)

奥古斯特还是那个奥古斯特。刘亦菲也确实眼前一亮。

但中西方文化表达的差异,对于事件背景、人物设置方面的理解不同让整部影片透露出一种尴尬的空洞感

据说是奥古斯特一眼就看中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这段历史。

但可惜的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奥古斯特对这段历史也只是进行了浅尝辄止的尝试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9)

剧中唯一一句比较发人深省的台词也仅仅是,日军少佐对着刘亦菲丈夫的遗像说到,“大概是我杀的吧”

整部影片没有一场战争场面,可以说所有的镜头都给了刘亦菲和江南山水。

从一个小家庭的悲欢离合无限联想到整个战争大环境的残酷悲壮,这种瞬时间内的观众代入感势必会翻上一倍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10)

这种讲故事的套路,很多经典电影都在借用。

《敦刻尔克》里从一点发散出去的战争恐惧感,《桂河大桥》里对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的立场的探讨,《美丽人生》中一场父爱的价值传递,以及《钢琴家》里对于人性的唤醒……

取得的效果往往比一个血肉横飞的大场面来得更加深入人心。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11)

奥古斯特深谙这一点,但可惜的是不知是初到中国拍片的缘故,还是对这类型题材的误解。

整个《烽火芳菲》故事的脉络只重点围绕了这一段跨国恋

其余所有的角色几乎都是为了衬托主角的存在而存在。脸谱化的公公婆婆、正义村长、卖力游击队员以及深陷危险却还吊儿郎当的男一……

所以刘亦菲仙女都已经粗布麻衣了,还是没能逃过爱情戏的枷锁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12)

一定意义上,《烽火芳菲》更像是一部江南水乡的风光宣传片,对于人文的打造、道具的制作以及各种风景地的置换拍出了中国地道的味道。

但对于中外人设的铺衬、台词的设置以及关注文化重点的不同也导致这种差异的乱撞。

“晚安礼”配“白米饭”,“拥抱礼”配“麻布衣”,各种违和到处可见。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13)

近些年中国影片大量的外走,导致国外市场对于中国的印象就停留在了“灯笼”、“油伞”、“山水”、“长城”等片面化思维。

《烽火芳菲》也是如此,刘亦菲那特别接地气的台词与特别前卫的思想,更像是对于中国农村妇女与西方高智商妇女的一种矛盾融合

两个相互悖离的东西放在了同一个人身上,显然对于中外两方的观众都是不讨喜的。

这种中国式的“留白”,显然奥古斯特只是深谙外表,没有深入内心。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14)

但最搞笑的是,外来人员奥古斯特对于中国政党文化的尊崇。

影片中这场救援的根本源头在于,国民党因为自身的愚蠢失误无意将美国飞机错认成为日本的飞机,最后不得不借助游击队的帮助将美国士兵护送回去……

整部影片单看剧情介绍的话,还以为是国庆节的献礼片

对中国人的歌功颂德,对日本人的无情批判,这主题,简直比华语片还华语片。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15)

2016年12月15日,张艺谋“五年磨一剑”的合拍奇幻大片《长城》在中国上映,超过8000万美元的营销费用被冠以“史上最贵合拍片”的名号。

融合好莱坞巨星马特·达蒙,刘德华、张涵予、黄轩等中国实力派演员,以及鹿晗、景甜等流量型明星,可以说荤素搭配,想不爆都难。

还有《深夜食堂》不顾中国文化、环境,进行剧情、台词、置景的全部一比一还原。

但结果恰恰是口碑、票房的全部扑街。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16)

这种水土不服,中外比比皆是。

通过观察韩国导演近些年不断“入华”的例子就可以看出。

《我的野蛮女友》、《我是证人》、《惊天大逆转》、《赏金猎人》……

为什么同样的导演,同样的经典,一到了中国就瞬间变了味呢?

这是要超越刘亦菲的节奏(刘亦菲真的没拖奥古斯特的后腿)(17)

还是“本土化”的力度太小。包括中国东北与中国江南的文化习俗都不尽相同,更何况是跨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这么震撼的一个数字,这么震撼的一个故事,融合江南水乡的背景下,我们希望看到的:

不仅是一段没有前因后果的跨国恋,更想看到的是这个柔弱的女子背后,代表着的千万个中国同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