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王朝云的故事(欲把西湖比西子)(1)

近年来,似乎有种定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是苏轼为名妓王朝云写的。此类文章现在也是层出不穷,有些作者为博人眼球,仅仅是标题就令人瞠目结舌“苏轼隐含的小心思”、“苏轼竟恋上青楼女子”,更有读者煞有其事地描绘那“诱人”的浪漫故事,甚至这段故事也被写入了百度百科的词条中。

也许是人们更热衷于谈论名人雅士的风流逸事;也许是因为王朝云能歌善舞、身份特殊;也许是因为王朝云最后确实成了苏轼的妻妾,并陪伴着苏轼颠沛流离,无怨无悔,使得人们都宁愿相信这个故事是浪漫的、温馨的,但是仔细分析,确实是这样的吗?

苏轼与王朝云的故事(欲把西湖比西子)(2)

01 从诗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与王朝云的故事(欲把西湖比西子)(3)

毫无疑问,这两首诗是写西湖美景的,作者把西湖晨曦、阴雨、天晴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尤其是第二首赞誉甚高。但恰恰是因为第一首一般选本不收录,人们对第一首诗都不熟悉,才使得众人的牵强附会险些成真?

我们需要把这两首诗结合来分析。从题目上来看,这两首诗是在饮酒后所作,在西湖上畅饮时突然下起了雨。那么是和谁在喝酒呢?仔细分析第一首诗“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在早晨朝阳高照之时,去那艳重冈迎接客人,晚上下雨了客人不胜酒力已进入梦乡。这一天苏轼陪着客人泛舟西湖,早晨阳光明媚,午后下起了雨,而客人却已喝醉。对于醉酒的客人,苏轼感到惋惜,感叹“此意自佳君不会”,这么好的西湖美景你却没领略到。

苏轼与王朝云的故事(欲把西湖比西子)(4)

那么西湖美景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第二首诗中苏轼就为自己的朋友描绘了:晴天之时,日光正好,西湖水面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耀下水光熠熠;下雨之时西湖上烟雨蒙蒙,远处的群山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最后还不忘大笔一挥,对西湖的全景进行描绘:她就像那美女西施一样,不管是淡妆但是浓抹,都各有韵味。其豪迈、洒脱的性格跃然纸上。

所以,这两首诗联合起来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奥妙,更显得相得益彰。第二首诗是第一首诗的延伸,是第一首诗的注脚,是苏轼为客人全方位解读西湖美景的诗。

苏轼与王朝云的故事(欲把西湖比西子)(5)

02 从两人的年龄来分析

这两首诗写于苏轼被贬杭州的第三年,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正、二月间,此时的王朝云虚岁尚不足11岁,沦落在歌舞班中,而苏轼年已37岁,纵使王朝云天生丽质,聪颖灵慧,清新洁雅,也很难想象已声名显赫的苏轼有什么非分之想,更不可能为一个小姑娘写下一个如此飘逸洒脱的诗句。

如果非要给这个事件一个转圜的余地,我宁愿相信起初苏轼只是欣赏王朝云的聪慧,把她纳入府中,王朝云仰慕东坡先生的才华,且受到苏轼夫妇的善待,十分庆幸自己与苏家的缘分,决意追随东坡先生终身。

当然,在18岁时王朝云最终成为了苏轼的侍妾,更成为他一生的红颜知己。尽管她从来都不是苏轼的妻,但她懂苏轼,也爱苏轼,只有她陪伴到最后。

苏轼与王朝云的故事(欲把西湖比西子)(6)

,